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燃烧加热地面试验设备存在的工质污染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燃烧加热污染空气对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飞行马赫数Ma=6.5,当量油气比ER=0.6为计算基准状态,分别对纯净空气和污染空气来流下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整机流场和性能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燃烧化学反应模拟采用了改进的H2/O2七组分八方程模型,湍流模型为标准的 k-ε模型,并采用直连式燃烧室试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方法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纯净空气来流,污染空气来流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和比冲均有所下降。(2)采用酒精燃烧加热器的前提下,来流参数匹配静温、静压、马赫数时,发动机性能与纯净空气来流下的结果最为接近,而匹配总温、总压、马赫数时相差最大。(3)来流参数匹配总焓、静压、马赫数的前提下,采用氢燃烧加热器时发动机性能与纯净空气来流下的结果最为接近,而采用甲烷燃烧加热器时相差最大。   相似文献   

2.
时间因素视角下科研人员评价的Pt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指数是在克服h指数缺乏区分度、仅关注h核内元素和操作繁琐等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科技评价指标,但不考虑时间因素的P指数,难以克服相同引文量不同引文时间窗文献和老化速度较慢文献的评价误差。本研究在分析时间因素的稀释效应后,构建了评价相同引文量不同引文时间窗文献的Pt1指数,在分析时间因素的凝聚效应后构建了评价老化速度较慢文献的Pt2指数。选择图书情报与文献学领域h指数排名前100位的学者为样本,以CSSCI收录的文献为对象,采集样本对象1998—2013年的发文量和引文量数据,计算样本对象的h指数、P指数、Pt1指数和Pt2指数。结果表明,两个Pt指数是高效的综合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的评价指标;相较于h指数,两个Pt指数均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灵敏性;相较于P指数,Pt1指数具有识别发文时长较短的潜在高价值文献的能力,Pt2指数具有识别经典高价值文献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了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壁面外流热环境,进行了平板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燃烧室内壁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典型来流条件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高出21%和40%,但是冷壁热流的增量基本相当,约为0.70~0.80MW/m2。随着冷壁热流的增加,辐射换热产生的热流增量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小。材料考核时,相同配方的C/SiC复合材料在内流热环境下的表面温度高出约400℃,背面温度高出约90℃,这种差异对于发动机燃烧室内壁面材料考核至关重要,必须在材料考核试验中加以考虑。   相似文献   

4.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中,对凹腔内局部补氧的点火强化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手段研究了不同的补氧方式对凹腔内火焰分布特征和燃烧强度的影响,并针对并联双凹腔燃烧室构型,研究了在单侧凹腔补氧条件下向异侧凹腔的火焰传播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凹腔内补氧的方式能调节凹腔内的燃料浓度分布、改善凹腔内的燃烧过程,控制燃烧放热强度;稳态燃烧情况下,观察到凹腔驻留火焰的两种存在特征,分别表现为:由回流区热量反馈机制作用下的凹腔局部驻留火焰和燃烧室全局压力反馈影响下的凹腔剪切层火焰。只有在单侧凹腔燃烧建立了全局压力反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凹腔火焰的异侧传播。 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个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 TBCC)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气动方案,对其在整个飞行包线范围内典型工作点上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飞行包线范围内排气系统相应的推力系数、升力、俯仰力矩随飞行马赫数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显示,在整个飞行包线范围内,排气系统的轴向推力系数随着飞行马赫数先减小后增大,在跨声速飞行时降到最低 Ma=0.9,涡喷不加力时为0.562,加力时0.662),在设计点附近达到最大;升力和俯仰力矩性能在亚声速及跨声速飞行时较差,在超声速飞行时随着飞行马赫数增加逐渐好转。表明排气系统在跨声速飞行范围内工作时应采取措施以改善其性能。   相似文献   

6.
新型三维编织碳/碳化硅复合材料存在较强的各向异性,而各个方向的性能数据积累不足,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方法尚不完善,为了发现新型三维编织碳/碳化硅复合材料在冲压发动机喷管中应用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地解决措施,开展了这种复合材料应用于冲压发动机喷管的承压强度计算和承压实验研究。对承压实验中出现的低压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低压破裂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分析结果表明:C/SiC喷管喉部密度较低,导致强度较低,承载能力下降,是首次强度验证实验过程中该局部破坏的原因;为提高喷管强度,需要通过其形状设计并控制沉积流场,保证其喉部的沉积密度达到1.9g/cm3以上。对改进后的喷管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满足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对喷管喉部和纵向密度的分布进行工业CT无损检测,确保喷管密度的分布均匀。 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在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流道方案初步论证中提供一种较快速的发动机性能计算方法,在二维N-S方程基础上,引入一维完全燃烧计算方法,提出了预估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准二维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计入激波、边界层分离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在较短时间计算出整机推力、比冲性能和沿程热力学参数。通过对自由射流发动机计算,验证了此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燃料喷注位置和流道构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8.
SGI新发布的O2台式工作站是业界第一个采用高性能统一存储器结构体系的产品,所有系统资源共享同一个内存,将3D图形、图象处理、视频和压缩功能融为一体,结合创作人员所需的Web集成环境,在同类产品中提供了超群的性能。 系统配置一个64位MIPS RISC R5000或R10000处理器、能每秒为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解决我国近年来空气中SO2污染严重且在非分散红外SO2检测系统中噪声干扰大的问题,本文基于微弱信号检测特点,在电信号处理方面设计了以差分放大和相敏检波相结合的锁相放大电路,实现了微弱电信号的提取.提高了检测系统的精度,电路结构可靠、简单、实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该系统做了一系列关于SO2浓度的特性测试,在零气标定下,对SO2气体不同标准浓度进行了测量,获得检测数据与浓度间的对应关系,拟合了浓度、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0.
王涤飞  熊科 《大观周刊》2012,(3):130-130
TiO2 纳米薄膜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作为光物理材料、环境 污染治理中的光催化氧化催化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近 年来,人们对 TiO2 薄膜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相对而言,TiO2 纳米薄膜在可见光波段范围的光学性能方面的基础研究还有待加强。本研究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在 K9 抛光玻璃基体上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用椭偏仪对薄膜样品进行测试,获得椭偏位相参量Δ和椭偏振幅参量ψ。借助计算机通过迭代方法拟合分析得到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等光学参数,结合实验参数 对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TiO2 纳米薄膜在可见光波段吸收小、是透明的,所以是用来构成一维光子晶体的理想组份,对其光学性能的基础研究为以后光子晶体的结构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Informatik-Forschung und Entwicklung   erschienenen Berichts über das DFG Schwerpunktprogramm [1] gibt dieser Beitrag einen überlick über die Ausrichtung des Schwerpunktprogramms, das mit dem Auftaktworkshop im Mai dieses Jahres seine Arbeit offiziell aufgenommen hat, und erl?utert kurz die Fragestellungen, die in den entsprechenden Teilprojekten bearbeitet werden.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书目工作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认为随着书目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书目的载体形态,书目产品,书目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适合数字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变化,书目教育功能将得到强化,共享编目成果将在碍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3.
14.
情报学与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科学家科研生产力一直是业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主要从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被引)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以往科学家科研生产力的一些评价指标认为不同研究领域的论文质量和科学家的引用行为呈现迥异性特征,不仅可以跨领域对科学家科研生产力予以测定,而且可以跨越学术级别、依据机构规模或者参照不同期刊成果对其进行评价。但是以往的评价指标不仅忽略科学家所处的情境(Context)特征——科研评价中同一机构不同学术等级的职业晋升阈值要求是有差异的,而且不同机构对同一学术等级的职业晋升阈值要求也是有差异的,而科学家所处的情境特征正是其科研努力的参考标准,而且科研成果中合作科学家的知识贡献往往容易被忽略,这并不符合大科学时代的科研需求。[方法/过程]融合以往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和针对以往评价指标存在的局限,提出了Q2 SRC-指数以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生产力,不仅关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Q&Q,Q2)、研究的主题领域(S)、科学家在其合作成果中的排序(R),而且强调科学家所处学术情境(Context)的特征。[结果/结论]该指标不仅提出了跨学科情境下综合评价科学家科研生产力的理论模型,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即可作为科研评价中科学家学术晋升的参考依据,特别是科研评价中学术级别晋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该指标是重要的客观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