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旭 《采.写.编》2016,(3):143-144
凤凰卫视是全球性华语卫星电视频道,是华语媒体中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先获得落地权的境外电视媒体之一。集团业务除卫星电视外,还包括数码广播、平面媒体、教育产业和广告等业务。本文对凤凰卫视的构建以及品牌定位做出分析,探讨其如何建设并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华语传媒是传播信息、传承文化、服务世界华人社区的载体,也是各国华人社团之间增进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世界华语媒体在推动构建和谐侨社方面大有可为。作为唯一以母语向全球覆盖播出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IR)华语环球广播,在构建华人和谐社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冰 《传媒》2018,(9):59-61
美国有500万华裔人口,是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国家之一,当地华人对于新闻资讯的需求,推动了华文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从1854年《金山日新录》创刊开始,华文媒体在美国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据相关调查表明,在美国近八成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25%左右的华裔偏好华语电视节目胜过英语节目.坚实的受众基础让华文报纸、广播和电视在全美各地得以壮大发展.但互联网的普及与新媒体的兴起,使得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国华文媒体也陷入发行量与经营收益双双锐减的局面.创新成为华文媒体摆脱颓势、重获新生的必由之路,其中,鹰龙传媒集团在全媒体时代整合资源,并打造了北美地区融媒体旗舰,对其他华文媒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纵观2023年广播事业发展,广播业突出体现在治国理政、社会沟通、文化多样等领域的成绩和探索。比较其他年份,2023年广播治国理政类的节目设计和话语体系均有一定发展;在社会服务层面,音频特点突出;在文化多样性传播中,广播凸显出对传统文化、城市文化、本地文化的偏爱与深入参与;在经济贡献层面,广播广告虽下滑,但音频媒体的节目销售和节目制作等相关服务同比增长,长期以来广播媒体在政务服务、车展等领域的服务价值优势仍在,一些老牌的线下活动仍然焕发活力,融合传播的创新案例不断涌现。2023年是广播业自我革新、承上启下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中国国际广播的实务研究、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三个层面考察了近三十年来有关我国国际广播的已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国际广播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发现,当前将国际广播放置于媒体融合背景来探讨其采、编、播技巧的研究还较为欠缺;此外,我国国际广播包含的范围也亟需厘清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产业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广播媒体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相继实现了物理层面、功能与业务层面、运营机构、多元服务与商业模式以及体制政策层面的融合,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社交化发展,最终将迎来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相伴共生的传媒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李雪  陈睿 《今传媒》2010,18(9):132-13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曾一度使人们认定了广播将被淘汰的命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国外,美国的广播以每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中国,近期统计的数据显示,广播创收也超过了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广告增幅。日本,作为与中国毗邻而居的世界第二广告大国,其广播的发展必然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文章对日本的广播媒体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中国广播媒体应对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汉语热预示着中文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放眼世界,分布在各地的海外华语媒体已逐渐走出华人社区,承担起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将海外华语媒体纳入我国对外传播战略,也意味着华语传媒体系在全球的构建。本文主要分析海外华语媒体给我国对外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并从双赢的立场出发,探讨海内外华语媒体之间可行的合作方式及其对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进一步发展完善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静 《中国广播》2012,(1):14-18
本文以深圳广播电台的实践为例,在文化吸引力、文化运营力、文化传播力三个层面上阐述了如何以文化提振广播,如何将这三个“力”整合成为广播的文化竞争力。同时,该文从文化竞争力角度为广播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何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静 《中国广播》2014,(3):14-18
借助技术变革和移动革命,实现弯道超车,让广播媒体移动起来,提升广播媒体的领悟能力、创意能力和执行能力,从广播的机制改革、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广播产品的高端布局以及优势文化产业链等方面,探索广播这一传统媒体实现转型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就对外华语广播的特性和规律问题,从五个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希望有兴趣者参加探讨。一、华语广播听众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华语广播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普通话和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厦门话四种方言共五种语言对  相似文献   

12.
李宇 《传媒》2017,(24):44-46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海外华语电视主要指在中国境外制作和播出电视(视频)节目的媒体机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传播主体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媒体,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媒体机构和个人在海外创办的媒体,还包括海外非华文媒体机构和非华侨华人的个人在海外针对华人群体创办的媒体.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播出渠道包括当地数字地面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平台以及网络电视平台等.随着网络电视的发展,传统海外华语电视在节目来源、受众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13.
刘辰莹 《中国广播》2009,(12):20-21
2009年的广播发展论坛上,一位海外华语广播界的达人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海外的华语广播都是华语广播的枝叶,而华语广播的根和主干当然在国内,只有根深、枝繁才能叶茂!”去年年底签署成立备忘录、今年6月举行中国广播联盟成立大会,就是做强中国广播根和主干的重要举措。在这次广播论坛上,来自中国广播联盟电台的代表们举行了工作通气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语电视根据自身频道和受众定位以及当地的市场特点,在节目引进、编排、构成等方面有着相应的模式。美国华语电视与我国对外电视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我国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对于扩大传播范围和增强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内容模式对于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或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美国华语电视的内容模式、美国华语电视内容模式的成因以及美国华语电视内容模式对于我国对外传播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据不完全统计,到90年代中期,海外华语广播电台已先后开办60多家。其中北美34家(美国25家,加拿大9家),欧洲9家,大洋洲9家,东南亚8家,非洲2家,拉美1家。海外华侨华人开办广播电白最早始于本世纪30年代.1933年4月30日,美国植香山《自由新报》职员蔡融勋、佐治林金、刘惠略3人租用英文早报播音间的广播时段,播出粤语广播,名为"华人播音局",同年10月改名为"华语播音社"。这是海外最早出现的华语广播电台.1933年5月10日,华人彭爱贤在植香山又设立了另一家华语广播机构--"檀香山播音新闻社"。其后有祖籍广东的华人唐突才1刃9年4月…  相似文献   

16.
徐宏 《报刊之友》2014,(4):95-96
通过明确对港澳台广播的使命与责任,论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广播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讨广播媒体的文化传播策略要从人文视野出发、强化港澳台同胞的主角意识、加强沟通互动等方面切入,以文化的“不变”性应对当今“多变”的世界,切实履行媒体职责。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广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空前的发展机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对现有广播的挑战和希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网络电台的出现和数量的急速发展;手机广播开播和其技术层面的即将完善以及数字音频广播的逐步推广。作为传统广播媒体必须有前瞻思维,认真分析研究发展的方略,及早谋划,顺势而为,使广播事业在新一轮变革大潮中成为强势媒体。广播媒体今后的变革和发展任务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面对科技进步,其播报方式应积极变革,节目设置要革故鼎新。1、试办网络广播,实现部分广播节目上网播出。由于播客准入…  相似文献   

18.
李宇 《传媒》2008,(4):59-60
对于海外华语媒体来说。需要面对的一个不小的挑战就是受众的多元化,例如新西兰的华人来自于我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营华语媒体成为很多业界人士思考的一个问题。新西兰中华电视网是新西兰最大的华语传媒。于2000年6月正式开播,其理念是为新西兰的亚洲移民提供高质量的电视娱乐节目、文化节目,并经由自行制作的新闻与论坛性节目。  相似文献   

19.
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2011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暨第二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海内外近30家华语广播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守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广电总局、湖北省委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铁骑、美国鹰龙传媒总裁苏彦韬、武汉大学教授吕尚彬等华语广播机构的代表及业界专家学者就全球华语广播的交流、合作进行了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