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琦 《传媒》2008,(12):48-50
由于历史发展及传媒管理政策上的一些原因,除了一些单列城市及特大城市以外,中国省会城市的报业格局都有着相当的相似性,即省报集团与市报集团在省会城市里两军对峙。特别是在都市报市场上,省报所属的晚报/都市报与市报集团所属的都市报/晚报竞争激烈。但在这场竞争中,竞争的主体往往不局限于两家集团的两张报纸,而是两家集团的多张报纸,  相似文献   

2.
王立宗 《新闻前哨》2002,(12):22-23
中国加入WT0后,报业竞争将呈现什么态势,地市级党报面对国外传媒集团和省会城市报纸的挤压,应该怎样改进管理,创新管理,使我们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这是当今地市报人不能不思考、不能不研究、不能不回答的问题。“狼”真的来了国际传媒集团的进入,给中国报业带来了挑战。然而,对于地市报来说,又多了一层压力,这就是省会城市的大报,特别是都市报和其他生活类报纸向地市扩张,使地市报受到严重的威胁。近几年,这类报纸已经渗透到地市乃至县市、乡镇的报业市场,其发行量在当地已经逼近甚至超过地市级党报。这类报纸将以…  相似文献   

3.
中央、省级报业集团一个个崛起,形成中国报业一颗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中国地市报(主要指中等城市报纸)面对强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世纪之初有新的建树,是地市报人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地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地市报的优势是“多”而“广”。 全国地市报共3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等城市报纸。省会城市、经济单列市、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为省辖城市,但这些城市党报的实力有的已超过了省级报社,有的已率先建立了报业集团。这部分报社已进入了中国报业的“第一方阵”,在规模和实力上已不再属于“地市报”的范畴,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业大战烽烟四起,越来越多原本偏安一隅的地市报被拖进激烈的报战之中。由于省会城市报业市场资源的分配格局相对确定,市场空间日益狭小,省城报纸开始向省城之外的“外围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有人惊呼:地市晚报与省会报纸的“巷战”真正开始了。在此态势下,地市晚报何去何从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于嘉兴来说,中等规模城市,地市报业的发展不仅面临着省会城市报纸和县市报的上压下挤,还要正视新媒体发展与读报人群老化带来的危机,地市报的优势是根植于本地,发展的好坏也要看能否在市场中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6.
钱浩 《传媒》2011,(3):35-37
相对于全国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报纸,地市报处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之内,在报业并不特别发达的过去,偏安一隅自给自足。然而,伴随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新媒体瓜分传统媒体"蛋糕",竞争让很多地市报业人士对发展前景感到丝丝寒意。  相似文献   

7.
人往高处走。 人才更是往高处走。 内地地市报社条件不如沿海城市报社,更不如省报和省会城市报纸。名牌大学的学生看不上,人才“入口”太小。小有名气的新闻人才又望着更好的新闻单位,人才“出口”太大。内地地市报的社长、总编最担心的是人,地市报的最大劣势也是人。  相似文献   

8.
报业竞争的烽烟早已在一些中心城市燃起,并逐渐向地市报的“地盘”蔓延。短短几年间,来自中心城市的各类报纸分流了原地市报的大批读者,而且改变了读者对新闻的阅读兴趣和评判眼光,使其对地市报“几十年如一日”的老面孔很不满意。随着中心城市报业市场的逐渐饱和,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各大报业集团将把目光瞄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地市报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从客观上来说,报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小报改大报,晚报改早报,都市报迅速崛起,县市报越办越多^^各家报纸不仅在质量上狠下功夫,在发行、广告上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各出奇招.特别是靠近省会以及经济发达的一些地市区,各种报纸纷纷涌入,抢占市场.地市报既受到来自中央报纸、省报和县市报的竞争,又受到各种都市报、晚报、行业报、专业报的冲击,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在地市州行政区划内独此一家的地位早已风光不在. 从主观因素上来讲,地市报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形成了报社内…  相似文献   

10.
第二子报定位的艰难探索 南昌报业竞争激烈,曾经有7份报纸宣布打都市报市场.但激战至今,分出高下,一线阵营只剩下三家:<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南昌晚报>,人们戏称江西报业"三国演义". <信息日报>是江西日报传媒集团第二张都市类报纸.发展第二报是省报集团的需要,因为第二报的存在,使省报集团有更多的经济支柱,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量,在对外竞争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蒋凡 《新闻实践》2006,(7):58-59
地市商报自问世以来,定位问题一直是困扰办报人的一个大问题。因为除少数城市(一般是省会城市)商报占据了当地大众化报业市场的主流地位外,许多地市商报属市场跟随型报纸。所以地市商报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定位事关地市商报发展战略目前的地市商报大都从“传者”的角度出发定位,对读者市场  相似文献   

12.
由于省会城市等一线城市的报业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市场空间日益狭小,省城报纸开始向省城之外的二线城市发起猛烈进攻,在此态势下,地市晚报何去伺从令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杨尚聘 《传媒》2001,(10):16-17
近年来,报业竞争十分激烈,地市报的生存环境日趋严峻。虽然由于大部分地市合并,大部分地市报拥有两份或更多的报纸,但是,过去一个地区一张报主导市场的局面打破了,大量报纸的涌入,报业市场成为了一个共同竞争的大市场。虽然按照权力结构配备新闻资源的状况一时不会改变,但新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全国一些城市都市生活类报纸的成功,进一步激活了各地的报业市场,出现了一个省会中心城市创办都市生活类报纸的高潮。世纪之交,在省会城市和一些地市又纷纷创办了一批同类报纸,掀起了又一个高潮,出现了一个地市级“新生代报纸”群。但这一轮报纸的生存要艰难得多,同在1999年元旦创刊的南京《经济早报》、杭州《之江晨报》、成都《商务早报》等在短短2年后的今天即不见了踪影,另有一批在亏损的边缘艰难地喘息。新办报纸如何站稳市场是共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地市报发展的“全媒体”战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报业格局中,地市报的情况可谓特殊:作为腹地的县市,一般经济总量不大,报刊消费有限;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往往又是省报的经济腹地.受区域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影响,地市报又难以到其他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报业集团的跨区域扩张,正在成为国内报业发展的趋势,省会城市报纸纷纷到次级城市开设地方版,成为报业扩张的必然选择,也给当地报纸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广东佛山为例,广州三大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六份综合性报纸在佛山均开设地方版,抢滩佛山报业市场,佛山成为全国报业竞争最激烈的地级市之一。  相似文献   

17.
饱和的综合性市民报市场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我国的传媒市场硝烟四起,先是周末版和扩版,你争我夺,都要抢占受众市场;接着是各大城市争夺市民市场的竞争。各省级党报与省会城市党报同在一个大城市,前者的市民读者市场实际上被架空,于是创造出一类以全省城市市民为对象的"都市报",当然主要是在省会城市与该市的市民报纸展开竞争。既然这类报纸的风格和内容有市场,于是同类报纸在各大城市竟相出现。在北京市,中  相似文献   

18.
武汉报业市场是全国竞争比较激烈的区域性报业市场之一。在我国,同时拥有两家报业集团的城市不是太多,武汉就是其中的一个,包括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该市目前有报纸67种,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报纸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两家报业集团的报纸之间,特别是两家报业集团之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可以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基本上代表了武汉报业的竞争水平。近十年来,武汉报业发展速度迅猛,竞争也日益激烈,竞争模式也逐渐由比较单一的模式转为多元化的模式。报业竞争模式的转型使报业经营与发展更具有活力,报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经营风险降低,逐渐摆脱多报一面的状况,形成各报的个性和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来,报业的光环聚焦在中心城市党报都市报身上,很少眷顾中小城市。然而最近几年,地市报却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人们关注。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7年地市报平均期印数增长14.56%,远高于中心城市省级报纸2.57%的增长水平。在江苏,2008年省会南京的几张主报广告增幅均只有一位数,而其余十二家省辖市晚报都市报的增幅几乎全都为两位数,多家在20%以上。地市报给中国报业带来一片亮色。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闭报业竞争正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大面积转移、延伸和扩散。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强势都市类报纸在跨区域扩张战略的驱动下,相继涌进地市报市场,争夺地市报的市场空间与份额,由此引发和形成了我国报纸新一轮区域化竞争的热潮。地市报如何应对?是采取进攻性行动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还是选择战略联盟共同做大市场份额。成为近期地市报纸面临的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