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徐媛 《编辑之友》2018,(6):18-23
数字媒体时代,儿童阅读内容的跨媒介生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儿童读物的生产模式和权力结构,且使儿童阅读内容呈现更为丰富多元的态势.文章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探究儿童阅读内容跨媒介叙事的内在逻辑,以及这种跨媒介叙事模式为我国儿童阅读市场中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运营提供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儿童阅读内容的跨媒介叙事以改编的方式,选取优质故事内核,依托不同媒介平台特性拓展故事内容以建构“叙事品牌”,通过媒介平台间的协作互通形成“互媒”特质,进而建构故事世界,最终达到完善儿童阅读体验、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和参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日益彰显出对各行业发展的助推力,对数据驱动出版物创新的关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数据时代“屏性”出版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这类出版物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探讨如何利用可视化设计实现信息形态转型.另外,最大化地发挥“屏幕”这个中介的优势,充分调动人的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认知,能够使人全方位地领略多种感官和媒介交叉融合带来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白林 《出版科学》2016,24(1):34-38
技术发展推动媒介融合快速发展,不断发展形成“大媒体产业”:传媒业内部界线模糊,外部边界不断扩大,呈现融合式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方式,对出版业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媒介融合理论为基础,研究媒介融合对出版产业的一般影响,进而研究对出版业的生产核心——内容编辑体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泛媒化"不仅造成了舆论生态的改变,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革新.作为媒体融合的关键性要素,"媒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不同的价值和使命.本文从"媒体"角度切入,分别以"媒介化""再媒介化""去媒介化"来探析媒体融合的技术逻辑、内容逻辑和认知逻辑.研究认为,媒体融合是以"媒介化"为其前导和基础的,没有"媒介化"作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数字出版物《三体》有声书为例,立足媒介可供性视角解构数字出版物的仪式属性,梳理其相关融合创新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出版物在仪式层面的融合创新呈现技术、内容、传受方式相耦合的多元形式,通过缔结共筑关系凸显价值认同,反哺可供性建构;继而提出从生产可供性中象征性符号的具象化,到社交可供性中分众记忆的破圈整合,再到移动可供性下受众共筑行为的自愿化融创策略通路,以为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影IP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单一的影像媒介延续故事,尝试与环球影城等线下实景的媒介相结合,通过跨媒介协作拓展故事世界。本文试图在厘清跨媒介叙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后,对环球影城从电影IP到主题乐园的跨媒介叙事特征进行讨论,并对其开发的跨媒介叙事模式予以剖析,以期探究其跨媒介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数字叙事理论,以两个典型的抖音“书单号”为研究对象,力图分析内容生产者在短视频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数字叙事策略。研究发现“书单号”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叙事特征,多模态、交互式、沉浸式叙事已成为短视频图书营销的主要叙事策略,情绪共享、知识焦虑、成就动机的叙事策略为图书营销提供了基于情感、认知和社会的沉浸式叙事体验。由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在数字叙事环境下短视频对图书媒介的再媒介化过程。研究也表明,“书单号”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受到图书营销和平台商业文化的影响,其叙事空间进一步窄化,导致内容同质化、空泛化等传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建基于媒介技术基础上的媒介化社会给出版行业带来严峻挑战,IP化由此成为当前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价值诉求。遵循IP化的创新、互动和平台等理念,通过打造内容I P、个人I P和渠道I P等路径,可以有效推动出版业守正创新和切实履行出版业知识生产、传播和文化传承等公共职能。  相似文献   

10.
王方  朱俊男 《传媒》2020,(1):68-71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正在走向深度融合,从技术融合到机制融合,再到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的融合创新。重大选题的全媒体整合报道能力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融合,超线性叙事、交互叙事的互文性呈现,矩阵化、跨圈层、多圈层的立体传播方式以及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视频化趋势,都展现了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作品的“融合与创新”之道,同时也出现了节目的技术创新不足,内容垂直领域深耕仍有发展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大学王菲博士认为:“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① 不可否认,媒介融合促进了媒介更好更快地发展,使不同形态的媒介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与服务.但究其根本,媒介融合始终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而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双刃剑”.因此,我们在享受媒介融合带来的诸多益处时,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与之相伴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进入一个媒介密集、全球连接的深度媒介化时代,大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我呈现”的媒介现象变得日益流行。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自我呈现”研究以社会互动为主,鲜少有人将其与媒介仪式关联起来。文章首先以社交媒体平台上普遍存在的“自我呈现”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媒介化仪式的范畴,旨在以更宽广的视角思考媒介化过程对大众“自我呈现”的建构意义,以及它是如何与政治经济权力关联的;其次,从技术供给、媒介逻辑、媒介化社交三个层面引出“自我呈现”的仪式生成;最后,从批判的视角探讨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在最为稀松平常的“自我呈现”过程中以更隐蔽的方式完成数据监控及隐性剥削。  相似文献   

13.
电视节目“IP化”是一种以电视节目为核心IP,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发展,与手游、电商、影视剧、出版物、动漫、APP等联手建立IP产品新生态的产业模式.这样能够极大地改变以往电视节目仅靠广告盈利的产业模式,使电视节目具有更加强大的盈利能力.电视节目想要“IP化”发展首先需要消除行业壁垒,提升经营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电视节目升级带来了可能,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带来的意识上的改变,以及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为电视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动力和保障,①电视节目原有的单一商业模式得到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文体更注重于对视觉化的呈现,新闻体裁混合化、价值取向娱乐化、"梨花体"式叙事扩大化、"标题党"行为中性化都使得新闻文体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写作将互联网技术与新闻报道方式结合起来,为新闻文体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影游融合是影视与游戏的“再媒介化”。影视与游戏具有媒介共通性与差异性:都是“前框架性”叙事结构,但游戏偏于“玩家嵌入”与空间链接,影视偏于镜头组接;都有认同美感,但游戏是体验认同,影视是情感认同。影游融合在叙事层的具体方式为“文本跨媒介”改编与“游戏框架”式叙事搭建。影游融合的“及时反馈性”可以满足受众的“控制”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多元媒介相互融合的环境中,不同媒体产业间跨界合作实现优质内容资源跨媒介延伸,使得消费者在不同媒体渠道、不同媒介文本间流动和迁移.本文提出并阐述了跨媒介消费的内涵,认为跨媒介消费是跨媒介受众以拓展内容消费体验为目的,基于一定的需求和动机,在同一IP延伸的多种媒介内容产品间流动、迁移、转化、参与、互动的心理反应与行为变化过程.跨媒介消费的对象是以故事世界为内容架构,以IP为连接的跨媒介文本,具有内容文本的互文性、故事世界的可扩张性,是一系列以不同媒介形态多元分布的关联性叙事元素和文本.此外,跨媒介消费具有流动性、非线性、生产性、圈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申林  史文思 《传媒》2020,(10):49-52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与融媒体环境相适应呈现出新变化。时政新闻主持人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塑造适宜的媒体形象,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随着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主持人的作用更加凸显,消弭与受众间的距离感,不断加强互动是主持人塑造亲近感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央视主持人康辉的Vlog为例,探究时政新闻主持人如何改变播报方式,拓展报道范围,打造IP化和“超链接”化的媒介形象,使其更加人格化、多元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18.
申启武  李颖彦 《传媒》2019,(10):24-28
当前,音频聚合平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依然沿用着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时期"技术+内容"的融合范式,尚处于弱智能化融合阶段,若要实现纵深融合,还需在明确媒介边界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完善"生产—分发—进化"的发展链条,从而形成以精准经营为导向,以智能技术和聚合内容赋能的声音媒介。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的急速创新深度改变了媒介传播的原有生态,使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视角和叙事手法不断被扩容与丰富.场景化、故事化、共识化,逐渐成为品牌宣传的趋同策略.本文以百雀羚《一九三一》广告为研究样本,梳理其传播特征,探究长图叙事、集体记忆、媒介表征、镜像呈现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旨在为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背景下,包括新闻叙事在内的新闻生产发生了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新传播形态带来了传统新闻传播顺序与格局的变化,受众的记忆方式和内容偏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渐深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共生的关系越来越明显,而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尚有欠缺。新媒介技术环境下新媒体新闻叙事策略在情节组织、发声位置和叙事方向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叙事策略则可从故事、叙事框和受众体验等路径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