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8年抗战中的川军第20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军是一支由川人组成的国民党军队,抗战爆发前为四川军阀杨森的私人武装,初辖7个混成旅,1个宪兵团,1个手枪团。1926年,杨森的这支川军被广东国民政府统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杨森为军长,朱德为党代表,共辖8个师。1936年,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指挥,在川、康、滇3省追剿红军。全面抗战爆发后,20军由贵州出发,踏上了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漫漫征程。  相似文献   

2.
1939年,最后一支出川抗日的川军部队———第88军也雄赳赳地奔向抗日前线,这支部队的军长便是川军中颇有名气的范绍曾,也是电视连续剧《哈儿司令》的原型人物。范绍曾,字海廷,外号“范哈儿”,四川大竹人,长得肥头大耳,憨态可掬,整天眯着个眼,显得傻呼呼的。他原是袍哥出身的绿林,被招安后当了师长,1927年随杨森投了北伐军。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他又投靠蒋介石,得到蒋的青睐和器重。武汉失陷后,蒋给他一个军的番号,委任其为88军军长,令其出川抗战。(一)出征前夕,请教周公馆范绍曾这次组建军队,国民政府只给了他一个军的番号,却不给钱和人。他只…  相似文献   

3.
肖俊仁 《档案》2014,(9):47-49
见到风烛之年的马文彪是在他屋檐下的病榻上,他双腿行动不便,颤抖的双手不能端杯子,喝茶用一把旧茶壶咂,说话困难得若嗫嚅,句子不长却连贯。他声泪俱下地向我们讲述他的长征故事。一马文彪1921年出生在四川通江,本姓陈,叫陈文彪。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巴山蜀水也没能给这勤劳的一家以温饱。那时四川的刘湘、杨森、田颂尧等军阀在这块“天府之国”里割地自肥,大大小小的“棒老二”(四川土语“土匪”)打家劫舍、绑票杀人。  相似文献   

4.
1923年2月,孙中山平定了陈炯明的叛乱后,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决定组建“讨贼军”。所谓“贼军”,就是指北洋军阀直系曹锟、吴佩孚的部队,还有他们在各省的代理人,如四川军阀刘湘、杨森等。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下辖三个军,其中贺龙为第一混成旅旅长。  相似文献   

5.
杨森将军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历史贡献,表现在他对体育运动的倡导、支持和鼓励,不仅提升了当时军队的战斗力,还推动了西南地区民众体育运动的普及,为增强西南地区民族凝聚力、提升抗日热情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次读到美国著名记者埃得加·斯诺的文章犤1犦时我不禁哑然失笑。斯诺在他的文章中写道,他曾于三十年代初到中国并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甚至远到云南。在云南,他碰到了当地的两个军阀,一个是外号“十个老婆的麻子”张凤春;一个是外号“笼中虎”的龙云。对于这些所谓师长、军长之类的旧式军阀,斯诺觉得他们的行为举止总让人感到“蹄笑皆非”,认为他们不过是“滑稽戏似的军队首领”。张凤春竟然娶有十个老婆;龙云则因为当年为绿林草莽时被人抓住,关在木笼中游街示众,故有“笼中虎”的“雅号”。毛泽东诗云: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犤2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干戈不息,战乱连年。这其中,军阀割据是旧时代中国的一大特色。北有“东北王”张作霖、“狗肉将军”张宗昌、“倒戈将军”石友三、“西北王”胡宗南、“西北四马”———马步芳、马福祥、马鸿逵、马鸿宾、“大炮”盛世才……南有“南天王”陈济堂,“小诸葛”白崇禧、“双枪将”(手枪、烟枪)王家烈……最大的军阀当属“一代枭雄”蒋介石。笔者身在四川,对四川军阀的情况特别做过一些调查和了解,不算太大的四川,旧时代军阀竟多如牛毛,像“巴壁虎”刘湘、“羊子”杨森、“傻儿师长”范绍增、  相似文献   

7.
5月14日至16日,海上闻人虞洽卿研究学术讨论会,在他的家乡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专家学者济聚一堂,研讨这一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功过是非。虞治卿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从清末到民国,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政治上,他与各个时期的政府、军阀政客和帝国主义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他与蒋介石关系颇深。可以说他支持过革命,也反对过革命,依附过帝国主义,也同殖民主义势力诈过许多斗争。在经济上,他从做买办开始发迹,以后又兴办过三北轮船公司等实业,唯利是图,投机生财,但亦富…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四川军阀刘文辉在川拥地八九十县,率众十余万人,据有西康,称霸四川,可谓西南之王.后来蒋介石为泄"鱼电"(1930年9月6日刘文辉领衔发出响应冯阎,拥汪讨蒋的通电)之恨,报昔年之仇,竟怂恿四川主席刘湘联合田颂尧、邓锡侯、刘存厚、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等全川各军,一齐向刘文辉围攻.刘文辉丧师失地,败退西康.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军阀是中国现代化的产物.但橘越淮北而变枳。作者试图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社会心理等多重历史要素中,勾勒出中国全方位政治运作的多元图景。  相似文献   

10.
或许是命中注定与档案工作有缘。20年多前我在四川大学历史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中国近现代军阀史中的西南军阀史。军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产物,有着其深刻地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研究历史,除了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备正确的社会历史观,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条分缕析,努力客观真实地分析判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1.
<正>一、马列主义与三民主义吸收并存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院校。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正是国共两党在黄埔军校独特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推动了我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前进,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列强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代  相似文献   

12.
阎鸣 《湖北档案》2001,(2):97-100
提起吴佩孚,人们就想起他制造的“二七“惨案和他逆历史潮流举兵阻碍北伐的罪孽举动.这位直系军阀头目,在武昌输光本钱后,到四川赋闲数载,1932年又返回北平做寓公.谁也没料到,这位几度阻碍社会前进的军阀人物在他生命最后几年,不为金钱地位所诱惑,不为威胁恫吓而低头,拒当汉奸,软硬不吃,凛然昭昭,维护了中国军人的尊严,显示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3.
阎鸣 《湖北档案》2001,(1):97-100
提起吴佩孚,人们就想起他制造的“二七“惨案和他逆历史潮流举兵阻碍北伐的罪孽举动.这位直系军阀头目,在武昌输光本钱后,到四川赋闲数载,1932年又返回北平做寓公.谁也没料到,这位几度阻碍社会前进的军阀人物在他生命最后几年,不为金钱地位所诱惑,不为威胁恫吓而低头,拒当汉奸,软硬不吃,凛然昭昭,维护了中国军人的尊严,显示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4.
邵飘萍(1886-1926)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献身的革命烈士.在封建军阀的屠刀下,他用一支辛辣的笔,牵动着政界、军界以及社会名流的情绪,记录着时代的风云.他为宣传和捍卫真理而威武不屈,笑傲苍穹,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为真理而战的颂歌.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出版参考》2009,(5):20-2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出现了一个刘神仙,其人其事在今天看来极为荒诞,但在当时风靡四川社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四川政治与军事。军阀刘湘、潘文华、唐式遵、王缵绪、王陵基、范绍增都拜倒在刘神仙门下。刘湘还聘他为军师。  相似文献   

16.
《我的前半生》是口述历史佳作当代大陆上最出色的口述历史作品,似应系《我的前半生》。其传主废帝溥仪经过十四年的劳改,早已磨尽了棱角,由骄横暴戾变为谦谦君子,笔录者李文达是资深编辑,身为公安部麾下群众出版社的台柱子,他具有翻查各种机密档案的权力以及充足的时间与财力,这一最佳搭档自然酿造出最佳的成品。溥仪蛰居天津张园期间频频同军阀、兵痞、浪人、外籍骗子接触,念念不忘复辟大清帝国,若无他亲口叙述,外人似不可能知道他给流亡满蒙边界的沙俄将军谢米诺夫五万银元企图"犯难举事,反赤复国",给奥国的没落贵族阿克第一千八百银元到欧洲活动复辟。  相似文献   

17.
《海南档案》2005,(4):40-41
林白水(1874—1926年),福建闽侯人,中国新闻史的杰出报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战士,1926年被军阀张宗昌杀害,新中国成立后,才由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公仆”一词就是由他首创。  相似文献   

18.
时至今日,历史学界对北洋军阀历史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观之北洋军阀三大派系力量对比的专门研究却鲜有成篇,文章将对直、皖、奉各派军阀的实力作一简单罗列和浅显分析。来新夏先生将北洋军阀时代分为四个阶段,直、皖、奉的分裂混战发生在1916至1926年,属第三阶段,三系军阀的力量都经历了各自发展和此消彼长,所以只能分不同时期对各派力量进行纵向的比较分析。三派军阀轮流执政的顺序是皖、直、奉,这也预示着各派的崛起和衰落,文章将以其军事力量的消长为主线叙述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阎锡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人们讲他是军阀也好,山西土皇帝也罢,然而,确确实实他既不同于其他新老军阀,也不同于一般的地方实力派。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哲学思想上,他都有自己的一套。简单地说,如果没有其超人之处,绝不可能被称之为民国政坛上的“不倒翁”。这从他的《日记》中,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赵伟 《兰台世界》2014,(10):138-139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枭雄,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治黑暗,曹操曾三次颁发“求贤令”,充分体现了曹操的用人心理。本文主要对“求贤令”中曹操用人心理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