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如果抱怨书价贵,不管说得是否有理,是否符合事实,都会受到欢迎。如果说书价不贵或不太贵,或书价贵有贵的道理,这样的文章总会遭到责难。因此,报刊上的文章往往一面倒,出版社很少出来解释,该涨还是涨,贵还是贵。 书价高,读者买不起,望书兴叹,影响销售,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害莫大焉。道理很明显,绝对正确。“看书的人没有钱,有钱的人不看书”,这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是有的文章说:书价高“限制了图书正常销售”,“不少图书定价大大高于实际价值”,都是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正常销售”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界定?价格与价值是什么关系?怎样算高?怎样算低?至  相似文献   

2.
书价虚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各界也一直在呼吁降低书价,但多年来一直事与愿违,书籍价格不降反升的势头预演愈烈,造成了图书市场上的怪圈:一方面由于书价过高读者买不起书,使得图书销量减少,书商利润降低,出版社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出版社和书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反过来再抬高书价,加剧了书价的虚高不下。书价越高,读者越买不起,读者越不买,书价越高,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价格的恶性攀升。  相似文献   

3.
《电子出版》2005,(11):65-67
书价虚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各界也一直在呼吁降低书价。但多年来一直事与愿违。书籍价格不降反升的势头预演愈烈。造成了图书市场上的怪圈:一方面由于书价过高读者买不起书.使得图书销量减少。书商利润降低。出版社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出版社和书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反过来再抬高书价。加剧了书价的虚高不下。书价越高.读者越买不起。读者越不买。书价越高.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价格的恶性攀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书价连年攀升,居高不下,造成了“有钱的人不愿买书,想买书的人掏不出那么多钱”的尴尬局面。书价,成为影响我国出版发行事业兴衰不可忽视的因素。这样涨法怎么得了书价是读者是否购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一位业内人士说,以往与老读者见面时,他们总是询问新...  相似文献   

5.
买书,不必货比三家,哪里都是一个价格。这个书价是出版社决定的…… 让我国出版人听来,这是说了一通废话,不过,我说的是日本。在市场经济的日本,图书杂志由出版社随意定书价,经销公司和零售书店都得按它的定价批发、出卖,这可是法律赋与出版社的特权,叫“再版制(再贩卖价格维持制度)”。现在,出版界沸沸扬扬,因为政府可能在几年之后废除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确定图书印数之前,出版社一定要考虑作者创作这本书的意图和预期销售量、赠书量(送礼或作其它免费赠品赠送的图书)、书评样书量,然后逐一列出清单.同时,出版社也要考虑到这本书的读者对象和发行方式,如对书价较高的图书就可能采用邮购方式来针对范围较小的读者.  相似文献   

7.
书价虛高?     
不同的出版社甚至同一出版社在图书定价上随意性实在太大,一本书,定10元,还是20元,甚至取决于个别人的一念间,让读者来承受这样的定价制产生出来的书价,是不公平的。书价问题是近几年出版界被议论较多的话题,特别是武汉市新华书店全线打折举措出台后,更是引起了新一轮议论书价的风潮。总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8.
读者购买图书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图书价格的影响,那图书的价格到底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呢?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出版社订定书价的常规方法,以供了解。 图书的价格主要由图书印刷成本、预期利润、作者稿酬、批销商折扣和销售税金五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英国在1899年签订“不二价书协定”,所有书店都要加入协定。封面上印的定价就是柜台上应付的书款,一毛不少,决不打折扣,否则算违法。可是,几年以前“黑德国际出版公司”率先退出协定,引起同业关注。去年赫德出版社也决定退出协定,首次将一些仍相当畅销的图书授权书店折价出售,引起了出版界很大震动。赫德公司总裁解释说:“书价居高不下,使读者裹足不前,观望等待平装书上市后再买。这样,不但书籍滞销,书市也跟着萧条,出版跌入谷底。我们希望读者在热头上把书买下来”。赫德出版社这种做法,受到许多英国出版社的围攻,英国出版协会也出面干予。协会主席认为,此风不可长,如果书店竞相打折扣,小书店会被逼得走投无路,并且引起大部份书价不断上涨。他还说:“市场的规律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出版业者因打折扣势必会抬高定价,以免遭受经济上的损失。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类图书的书价虽然有一些差别,但距离市场调节的要求还相当大,以致于出版社在出版某些理论性较强、学术性较强的图书时往往有一种“赔本”的忧虑。事实的情况也正是这样,因为这一类图书专业性强,发行对象明确、集中、具体,数量较少,而书价文有统一规定的限制,不能定得太高,所以这一类图书的印制发行费用不能从消费者(读者)那里得到补尝,其亏空部分则要由出版社一方来填补。从提供市场需要的一个方面即压低书价有利于读者购买这方面来看,似乎是出版社为社会尽了义务,支  相似文献   

11.
书价贵,肯定减少销售。但是,书价低,也会减少销售,也不全是好事。何以见得? 书价是由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出版社经营管理费用、税负和利润等项组成。为了压低书价,必须降低各项成本和各项费用,而降低流通费用,就会降低流通部门的积极性,不利于图书销售,不利于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 我国的新华书店是国营的,国家规定非卖书不可,不能改行。但在资本主义国家,有利才卖书,无利就不卖书,因此,出版社千方百计稳住书店队伍,使书店老板愿意经营图书。他们给书店的待遇很优惠。美国,批零差价一般是40—50%,书店还可以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各方面对图书定价,特别是各类教材、课本定价反映较多,批评出版社滥提书价,超出读者购买能力。书价问题的状况倒底怎么样?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家出版局。现将有关的四个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图书价格是一个出版界和民众都普遍关注且有争议的话题。许多读者抱怨书价涨得太快,书价虚高;而多数出版者则申辩书价并不高,有出版者说:"做出版之前,我是读者,我觉得书贵;干了出版,我才真的体会到,我国的书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那么,图书价格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相似文献   

14.
日本和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出版业体制一般是由出版社、批发公司和书店构成。通常是出版社把书按书价的72~75%整批卖给批发公司,批发公司再加上7%的赚头,批发给各个书店零售。从1919年起,日本的出版物在国内实行定价委托销售制度,书店销不出去的可向出版社退货,这是日本的一个特点。自1981年10月,日本实行了新制度:凡按定价出售的出版物仍由出版社预先印好书价,书店销不完可退货;不按定价出售的出版物则由出版社提出参考价格,售价由书店自行决定,两、三个月仍未售出者,书店有权降价处理。  相似文献   

15.
让广告走上图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悉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出版商都主动与企业联系,在图书上刊登广告,在日本,图书的杂志化倾向愈益明显,甚至出现了“杂志图书”新品种,目的是变通地让广告走上图书。 让广告走上图书起码有三个益处:一是降低书价。眼下,书价又成了热门话题,读者的抱怨声、指责声不绝于媒体之上。出版社俨然成了众矢之的,社长们似乎也满肚子委屈。纸张、印制、宣传、工资及发行回扣等各类费用越来越高,书价又如何能居高不下?实践证明,让广告走上图书就可降低书价。二是扩大发行,随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图书市场总的情况是:销售略增,库存剧增,竞争激烈,问题不少。主要原因是:社会集团购买力下降、书价调整幅度过大,超过社会购买力增长幅度;随着经商热的兴起,读书无用论又有新的抬头,流生现象严重,部分文教类图书销售大幅度下降。图书市场也有了新的变化,出版社与书店之间、发货店与销售店  相似文献   

17.
书价浅议     
目前,我国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书价随着物价的上涨也作了一些调整。因之人们谈到书价,便会议论纷纷地说,书价太贵了,买不起啊!不仅工资偏低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望书兴叹,就是工资稍高一点的老知识分子,要买书,特别是购买文献资料或工具书,也要靠平时生活中节约的积累。更伤脑筋的是,难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学术专著。其实书籍的生产过程是经过许多劳动和需要大量资金的,若只把书价的调整归罪于出版社,以为只要出版社少赚点钱,把书价往下降,矛盾就解决了。这样看问题是欠妥  相似文献   

18.
文摘荟萃     
一份出版统计报表公布于世,使人亦喜亦忧。喜的是:1992年全国销售图书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7.4%;忧的是:全国库存书猛增到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5%,超过了销售增长幅度。库存过多,还是造成新书订货下跌的直接原因之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出版社反映新书订货日见萎缩,许多品种全国订数只有几百册,有的甚至降到冰点——订数为“零”。据有关人士分析,库存上升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属合理因素(如常备书、重点书增加),但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不合理因素,例如: 1.出书品种增加过快,重复出版严重; 2.书价上涨过快,读者望而却步; 3.读者文化消费结构畸形,文化程度不高,影响购书; 4.盲目进货,损公肥私。由于出版社和书店多数是负债经营(向银行贷款),  相似文献   

19.
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读者报》,4月21日在该报一版头条地位,以《购书人:难以承受的高书价》为题,刊出了报社记者所写的《书价为何越来越高?》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文章说:从最近几年,书价就象孙悟空打筋斗云——翻着跟头往上窜。据新华书店总店统计,书价平均每年上涨50%,与此同时,图书成交量大幅度下滑,1994年全国书市成交量比1993年同期下跌了40-60%,图书市场严重萎缩。记者在书店采访了几十个买书人,都说现在书很贵。  相似文献   

20.
书价言贵,久有时日,然一路高歌,攀升不止。随之,发行额连年大幅上扬,出版利润成倍增长,而销售量和全国人均购书册数又徘徊不前,乃至倒退。是喜?是忧?是正常抑或怪异? 众言称书贵请先看几例报章摘抄: 《燕赵都市报》2001年3月13日报导:“……近日许多人大代表抽空逛逛书店,但普遍感觉书价涨的太快。他们说:居高不下的书价会把普通群众挡在知识的门外……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郑永飞代表建议……降低书价。”新华社长春5月18日电讯:《图书定价水分大,五折销售也稳赚》《中国图书商报》于2001年3月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