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举国上下十分关注的问题,当前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既为我们新闻媒体指明了“三农”的宣传方向,又对做好新时期“三农”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最广阔的农村,投向最基层的农民,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2.
白琼 《新闻前哨》2010,(6):100-101
县级电视台是处在广播电视产业链末端,最贴近“三农”的媒体,其节目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也是最容易被农民接受,因此,县级电视台在宣传“三农”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长期以来,县级电视台受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问题的制约,“三农”宣传工作的开展并不尽人意。县级电视台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三农”报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值得电视新闻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背景下.传媒聚焦“三农”问题,关于“三农”问题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报刊上,形成了“三农”问题中央热、地方热和媒体热的局面.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三农”可得到138万多篇相关文章。(2005.4.4)  相似文献   

4.
当前,“三农”问题报道已经成为海南省媒体最热点的动向之一,同时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遵循“三贴近”原则.认真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但是如何在“三农”问题报道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创新,以期对广大农村的同志达到宣传、鼓动、批评、激励、促进作用,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5.
严志成 《传媒观察》2006,(10):58-5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人类学视野中,人已无可争议地成为第一性而存在,而这也是我们讨论“三农”问题这一中国历史性议题的一个根本前提。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关于“三农”问题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  相似文献   

6.
当前“三贴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体现,得到全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三农”问题作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更成为各媒体落实“三贴近”的突破口。“三农”宣传百花齐放,“三农”报道精品迭出,成为众多媒体的一大亮点。透过热闹的表象,笔者以为贯彻“三贴近”原则,真正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刘刚 《新闻世界》2009,(10):52-5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各级宣传部门重视“三农”报刊在农村的作用,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三农”报刊迎来了春天。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三农”报干U仍尚未走出发展困境,在各类媒体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究竟如何做强“三农”媒体,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三农”报道受益于政策形势,得到媒体的重视;而关于地市党报如何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升、农村面貌改善鼓与呼的探讨和论述也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毕竞是综合性日报,而不是农业类专业报纸,因此其受众并不仅仅是农村的读者,还有很大部分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三农”新闻,这一点往往为一些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所忽视。事实上,“三农”新闻如果适当地从城市受众的视角出发,不但有助于地市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而且对进一步服务好“三农”工作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成友 《今传媒》2006,(11X):55-56
农民、农业和农村,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读的关注。 记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记感情的真实流淌。作为搞新农村报道的记,首先得从感情上与“三农”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来。  相似文献   

13.
“三农”报道是新闻媒体关注“三农”问题的主要表达方式。但是“三农”问题的复杂性特征,常常使新闻工作者感到诸多困惑。作为媒体报道的终端表现形式,文本制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三农”报道的社会效果。在整个制作流程中,“三农”报道思维的运用、受众对象的区分以及报道结构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农传播”的意义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媒体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为农传播”与学界以前常说的“对农传播”相比,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传播理念:后者把农民作为传播的纯客体、对象对待,直接妨碍了“三农”传播的思路,在客观上导致农业、农村和农民在我国现阶段的新闻传播实务活动中被严重边缘化、甚至被排斥;而前者则把农民真正放在主体地位来考虑。这一个字的变更,有望使我国新闻传播界服务“三农”的工作得到极大的改观。“为农传播”的意义维护农民的言论…  相似文献   

15.
七朝古都河南省开封市地处中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作为开封市本地主流媒体的《汴梁晚报》,在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同时,兼顾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念好“三字经”,“跳”——跳出农业,放大“三农”报道;“巧”——运用技巧,写活“三农”报道;“新”——选好角度,“三农”报道出新。这样的“三农”报道城里人喜爱看,农村人觉得亲...  相似文献   

16.
杨雪 《中国地市报人》2011,(11):106-107
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和重心,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而作为一名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笔者认为,要想服务好“三农”,必须当好“三员”。  相似文献   

17.
热与冷的表现 1.宣传主体方面 报道“三农”问题,农民理应是被表现的主体,因为农民是主角。但在现实的“三农”问题报道中,农民的这种主体地位被冷漠淡化了。以农业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主角的报道占据了“三农”报道的大部分,领导新闻和二手资料偏多,谈的大多是工作成绩,而反映当前农村突出问题和农民兄弟苦乐愁喜的那些活生生的东西,却没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漠视“三农”:媒体的悲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农民很穷,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业面临诸多困难,是弱势经济;农村还很落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地区。因此,全面建设小康,重点、难点均在“三农”。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体无疑应在资源配置、宣传报道上给“三农”以更多的照应,这是中国的国情使然,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使然,落实“三个代表”及“执政为民”的理念使然,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使然。对“三农”的漠视其实不仅是“三农”的悲哀,也是媒体的悲哀。因为“三农”毕竟是媒体的“衣食父母”和衣食来源。冷落“三农”无异于一种“自虐”。  相似文献   

19.
金烽 《新闻实践》2010,(9):76-76
随着都市类媒体的兴起,媒体的聚光灯打向了都市生活,如何做好“三农”报道,是摆在不少媒体面前的现实问题。萧山日报持续4年的“百村行”大型采访报道,就做好新时期“三农”报道进行了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背景下,“三农”媒体如何守正创新,内容产品如何得到更好传播,是涉农媒体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农村大众报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扎根“三农”的传统优势,以视频为抓手,推动流程再造,推进内容生产“广覆盖”、策采编发“深突破”,同时立足自有平台,不断开拓外部渠道,探索“三农”媒体融合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