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5年5月,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出“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的判断;接着,他接受笔者专访时,指出报纸进入“冬天”的深层原因在于新媒体的崛起和冲击,并由此提出“报纸的冬天将相当漫长”;随后他发表了《中国媒体大变局》的长文。一年过去了,吴海民社长在今年又作出了“报业的衰退期已经开始”的判断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大雪”之日,没见雪花纷飞,西北风却呼啸起来。寒冷刺骨,吴海民同志顶着寒风,来到我的住处,我们又开始了亲切交谈。也许因我算个新闻老兵,已年届古稀,特别喜爱新闻岗位上一些有志有为的年轻人,并寄希望于他们。看到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执著地追求,不断有所创新,就由衷地感到高兴。我和才34岁的海民同志相识相交,就因为我觉得他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当我们的话题,扯到如今出书难的时候,他说已把发表过的作品,整理成一个集子,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我听了这个喜讯,不觉想起读过的他那些新闻作品,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行为处事高调激昂的社长。他的专业博客引经据典、分析推理、魅力难挡,每天都访客过千,是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传播专业类博客;他不时抛出的只字片语,更是因为富有远见卓识而被业内人士奉为圭臬。他,就是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起吴海民,业内人士绝不会感到陌生,他那著名的“中国报业提前进入冬天”的论断至今仍让不少人不寒而栗。但是,更多的人认识吴海民,则是因为他手下那份叫好又叫座,票房飘红且依然极具上涨潜力的报纸——《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4.
张姝 《传媒》2006,(11):30-32
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媒体变局和媒体转型的判断和建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与推动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产业的进步和创新.经过了2006年的市场变化和媒体实践,他对媒体创新特别是报业创新又有哪些新观点和对策呢?就这一问题,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吴海民先生.  相似文献   

5.
崔清华 《传媒》2004,(5):22-22
京华时报三年来的迅速崛起,一个学有专长、结构均衡的团队功不可没.在京华的旗下聚集了吴海民、朱德付、杨国伟、罗春晓、石家友、谭军波、李洪祥、刘明胜……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到了京华的旗帜下.社长吴海民认为京华时报的今天的成功,"事情是大家做的,是靠一个团队做的."未来京华时报的发展依然主要要依靠这一团队--虽然不排除这个团队的成员也许会出现某种缘聚缘散的情况,这是大实话.  相似文献   

6.
近来一段时间,关于“都市报的冬天已经来临“之说,在报业颇为盛行.支撑这一说法的有诸多相关统计数字(参见吴海民《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一文,载《中国报业》2005年第11期)--如果这些数字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冬天“说确实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特约专稿     
说到变局,业界会很自然地想到吴海民。这位老兄,自己的报纸办得红红火火,却大喊“都市报乃至整个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一时间,击赏者有之,反驳者有之。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一致的:各方尤其是报业对传媒变局的思考更清醒了,认识更深入了。所以说,“倔强”的老吴他捅破了那  相似文献   

8.
中国纸媒拐点曾被认为是2005年。当时的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纸媒“严冬”论、“拐点”论,掀起了一场纸媒是否消亡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接受编辑部的任务,拍摄一组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工作生活的照片发对外稿。照片要求自然和有生活气息。在去找这位漫画家前,我先想好了访问提纲,并希望在他的帮助下共同制订一个拍摄计划。因此,我与华君武同志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您是怎样成为一位漫画家的?”“您的漫画创作的来源是什么?”“您的日常生活和爱好?……”华君武听了我的问话,笑了笑回答说:“严格地讲,我是个业余画家,行政事务太多了。开会,接待来访者,还要出差到外地去,我是挤时间画画的。”在谈到漫画创作的构思时,他  相似文献   

10.
我进入了“国家重点保护名单”──—“中国版权1号”诞生始末吴海民“中国版权1号”诞生,归属于我的《审判海盗》,从2号到5号,也分别归属于我的其它4部长篇:《金元新闻》、《书号魔方》、《AV风骚》、《黄色诱惑》。这个消息在全国所有主要新闻媒介都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三昧》2008,(1):35-35
在正式创刊5年以后,京华时报用"暴富"的速度回应着来自报业同行的鄙夷和指责.2006年5月28日,吴海民和他的报纸照例高调宣布自己的一系列辉煌数字.当然,这些数字并不是第一次从吴海民嘴里说出来.3个月前举行的影响中国高层峰会论坛上,这位京华时报社长便宣布已经占据61.21%的北京市场份额,报纸铺摊率达到100%,实销率实现99.36%.  相似文献   

12.
从2005年开始,关于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的未来趋势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与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从吴海民的“媒体遭遇寒冬”论,到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04,(5):11-16
"大家在议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京华时报>的成功,又是什么原因让<京华时报>保持这么快的高速成长,一些说法总有种盲人摸象的感觉.这个时候我就自然地想到了木桶理论."吴海民说.  相似文献   

14.
那是1990年的一个艳阳天,古城加拉加斯鲜花吐艳,我代表新华社分社,前去向《世界报》新任社长路易斯·奥斯卡·庞先生表示祝贺。由编辑部主任晋升为社长的庞先生十分高兴地说:“您真够朋友,一天早就赶来……一向积极的埃菲社,这次落在您的后面了。”我接下他的话:“因为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都属于第三世界。”庞先生出身贫苦,生活把他锤炼成一个坚强的新闻战士。他呕心沥血,经营报业30多年。他说:“报纸是实现社会道义的最好战壕。可遗憾的是,我们整  相似文献   

15.
我一气读完了吴海民先生的五本书,即华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高保真长篇纪实系列”:《金元新闻——新闻记者的道德困境》、《书号魔方——出版者的慢性自杀》、《审判海盗——知识产权与名人出庭》、《AV风骚——大陆音像圈揭秘》、《黄色诱惑——来自扫黄第一线的报告》。读完之后的第一个冲动,是要给作者打电话,表示自己的敬意,这可以分三点来说。一是要佩服他的新闻敏感,他的这些书写的大多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属开拓性作品。当然,这种新闻敏感还是来自我要表示敬意的第二点,即作者的新  相似文献   

16.
采访前有无准备,效果是不同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采访一位老掏粪工。见面后,我对他说:“听说您最近被批准入党,祝贺您。”他回答:“我58年就入党了,刚入党的是我弟弟,他也在我们卫管所”。我连声说:“我弄错了,错了。”接着问他:“您老伴身体好吧?”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冷冷地对我说:“我老伴已去世好几年了。”当时,弄得我很尴尬。我又问他:“您最近把小儿子调到卫管所当掏粪工,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站起来说:“我儿  相似文献   

17.
匆匆的刘红     
匆匆的刘红贾乐蓉“点点滴滴百宝信箱,奇情奇趣爱我中华,浪漫的感觉轻松的接触,欢迎加入匆匆十分钟”,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一个甜美的声音响起:“听众朋友您好,我是主持人、您的朋友刘红……”这是国际广播电台普通话节目《匆匆十分钟》的片头。三年多来,刘红的...  相似文献   

18.
生命和石头     
佚名 《新闻世界》2005,(11):1-1
我在生命的路上向前走着,前方出现了一个人影。我追了上去,经过他身边时他手里抱着一块大石头。“您为什么要带着这块石头呢?它会拖累您,妨碍您前进。”他喘着气,有点费力的地回答我:“这是我犯过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9.
粉恋如尘     
我是一个美女。修长、洁白。 我是一支粉笔。我,还有那些在同一个方盒里的伙伴,命中注定要将一生奉献给黑板。 可是,当我见到了他,我才明白我的人生,原来是从这时开始的。 我很期待,期待能被他握在手中,表达起他的思维。如果我是个人类女子该多好,哪怕奇丑无比,只要能亲口告诉他“我喜欢你”,也是心满意足……但,我是一个粉笔美人,修长、洁白,却只是一支粉笔。 他再一次走上了讲台,我欢喜地望着他。他却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25日,整个湖南衡阳市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数万市民自发地以各种形式祭奠、追悼抗日老英雄、“狼牙山壮士”葛振林。而在追悼会现场,一个40来岁的男子久久跪在地上不肯起来,他一边哭泣一边说:“爸爸,儿子对不起您,以前我不能理解您,恨您,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您是最爱我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