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随着报业市场的日趋开放和完善,国内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报业竞争已经上升到营销层面,从注重内容到注重影响力,从注重规模到注重品牌。报纸规模扩张而效益低下的粗放型经营显然已经走入死胡同,报纸只满足于覆盖率和注意力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对自身影响力的培养构建成为报业的主攻方向。以笔者在纸媒体从业的20多年经验认为,报业如何运用影响力这个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构建市场竞争优势,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极大丰富,人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报业作为一种产业同样进入了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中,品牌的塑造成为最为重要的竞争战略。媒体经营也不例外。一个在观众中有影响力、有名气的电视频道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有收视率、有知名度的名牌栏目也是一个品牌;一份知名报纸是一个品牌;一个  相似文献   

3.
报业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读者的竞争。报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读者选购报纸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形象就是品牌,也就是报业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巨大党报优势更强 在长期的新闻报道中,报业形成了特有的权威性和社会信誉,实际上这一优势已起到了超经济的影响和力量。靠自我积累的发展充其量不过是算术级数,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平民化浪潮的涌起,传统报业日益面临成本、广告等问题。为了生存发展,传统报业凭借人才、品牌等优势走上借助网络发展的道路,以版面形式发布的新一代数字化报纸不仅能够适应在印刷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且能够继续提升报纸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伟 《新闻世界》2014,(1):59-60
《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系列报纸之一,正式创刊于1997年,是面向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也是广东省内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日报。《南方都市报》已经成为中国报业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并且正朝着"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目标努力。而《南方都市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报纸品牌的塑造。《南方都市报》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报业品牌的打造,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南方都市报》的品牌发展策略,为报纸媒体的品牌打造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新闻图片已成为媒体核心竞争力。报纸为适应年轻一代受众的需求,版面趋于“电视化”、“网站化”,图片的用量持续走高,故此运用好新闻图片是决定报纸能否抓住读者眼球和整个版面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视好图片重视好图片,适应读图时代发展需要。报业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当今报纸的竞争是争夺读者眼球的竞争。新闻图片作为传播...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几年国内媒体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报业之间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如果说几年前还是单纯价格战的话,如今以内容为王、以品牌栏目建设为引领的新的发展业态与趋势,正成为传媒竞争的新特征.毫无疑问,传媒业尤其是报业要想守住一方阵地,要想在大环境十分不利的背景下求得生存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而打造一个或若干个有影响力的报纸品牌栏目,能大大提升一家媒体的竞争力,对报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因此,打造一张报纸的品牌,应当先从打造报纸的品牌栏目开始,因为,对报业甚至对整个媒介业来说,品牌栏是核心竞争力,也是报纸品牌价值与发展战略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以及报业市场竞争趋势的进一步加剧,提升党报品牌的影响力,进而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金华日报一直倡导创新办报,今年又把创新时政报道、民生新闻、财经新闻、服务新闻,作为"提升报纸品位,提升金报品牌"的抓手,形成"抓创新促进品牌升级,抓品牌推动报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9.
柳柏 《新闻传播》2010,(8):121-121,122
报纸发行工作是报业经营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报业实战论述了四种途径.可以较好地稳定发行量、提升报纸品牌、扩大媒体影响力。即:树立科学合理的发行观。不断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发挥发行部职能作用.发展晚报大订户:提高投递质量.增强时效性:加强行业自律.严格执行省报协发行公约.  相似文献   

10.
苏敏 《今传媒》2013,(11):79-80
报业危机由来已久,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步伐下,报纸的生存举步维艰、濒临消失。本文梳理了报业危机爆发的始末,展现了欧美及我国的报业变局以及现状。在新媒体背景下,围绕报纸数字化展开论述并进而对其进行深入辨析,论证了纸媒走数字化道路的必然性。笔者提出报纸不管是建立网站还是发行纸质版都应着力于内容创新,从而提高报纸品牌的影响力,打造报纸品牌的公信力。最后,指出了媒体网络化带来的问题,认为深度报道、新闻专业主义仍然是纸媒的生机。  相似文献   

11.
创新求变,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永远是媒体人的不懈追求.在目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纸质媒体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纸媒传播新闻的优势逐渐被弱化,而新媒体的优势则不断显现出来.然而,站在信息化传播浪潮的风口浪尖,我们认为传统纸质媒体依然可以大有作为.那就是在求新求变中,增强新闻作品的“悦读”性,进一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读者的掌声中,提升纸媒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是个“品牌时代”,消费者青睐名牌产品,企“品牌”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角角落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改革深报纸、报业与经济领域的关联度日益提高。报业作为报纸作为一种产品,同样面临着一个品牌形象创办名牌报纸,是吸引读者、服务读者、增强报首先,报纸形象是中心。报纸作为一家报社向读者提是其打造品牌形象的中心环节和落脚点。办一张高质量的报纸是社会主义新闻是读者的要求,也是打造报业品牌形象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僵化的新闻思维模式和只强调报纸的宣传使报纸的大部分版面都被一乏味的官样文章…  相似文献   

13.
你是否记得自己曾看过多少有关报社裁员、资产易主、报纸发行量下滑、发生财务灾难的文章?你又看过多少关于报业公司积极转型应对,经营改善,区域市场控制力增强的文章?媒体(包括报纸媒体)最严重的(并且是最让人遗憾的)是对自己媒体“一边倒”的负面报道.作为一个行业,报业在赞美自身发展进步方面是失败的,报业只把目光聚焦在对自己的否定上,并且最终引导了公众注意力,使得报业公司身处品牌危机之中.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有效的应对仍然不足.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全部影响力,依赖于读者的阅读而形成。在人们的信息生活日渐丰富的当下,纸质媒体需要以内在的品格打造影响力,以卓越的品质提升影响力,以主动的推广强化影响力,用影响力引爆注意力,来吸引读者群、广告商,促进报纸的良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融合时代,纸媒只有将几种媒体联合起来,才会获得足够的注意力份额。报纸网站分类广告作为引导读者和网民的路标,在未来将成为报纸网站营收的重要来源。对处在分类市场培育期的我国报纸而言,有两种模式值得关注。其一是新加坡报业控股采取的"中央  相似文献   

16.
进入全媒体时代.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报纸.为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变化。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新兴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对报纸的影响力带来挑战。对此,报纸必须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规律.打造自己的优势与品牌。从目前的比较与分析来看,重要的是要树立“五个优先”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月,武汉晚报根据读者市场的变化及市民的实际需求,在原有新闻热线基础上,搭建了读者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读者市民提供可靠的、有保障的各类居家生活服务,并将这一创举延伸进武汉各大社区,提供"贴身式"的周到有效服务。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成功"升级"为多功能读者服务平台,是武汉晚报在媒体发展新格局与新态势下不断思考让报纸品牌拓展与增值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它的着力点是让报纸品牌增值,形成报纸品牌的"聚合"效应,进而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最终形成报纸不可替代的独家特色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张可 《新闻窗》2009,(4):93-94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以文字符号为传播媒介的印刷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报纸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艰难前行,报纸发行量萎缩、广告收入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突破发展困局,稳定受众群,确保发行量,提升广告额,这是报人必需面对的紧迫问题。纵观我国报业发展,很多报纸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品牌报纸,努力扩大报纸在某一区域的影响力。在品牌构建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从现在起,我国已经进入传统报业朝向未来新型报业变革的过渡阶段。这既是一个主流报纸兴起的时期,又是一个竞争升级、优胜劣汰、产业集中度加速提高的时期。党报的改革,就是把报纸的政治责任与经济属性有机统一起来,把传统“法定”品牌与市场优势品牌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现代强势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报刊以专业性、实用性见长,在教育行业内具有较强的话语权,以及相当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创办于1989年1月的《江苏教育报》,在长达25年的办报历程中,在坚持办报质量,不断推出品牌栏目和优质文章基础上,注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二次开发,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在吸引读者注意力、增强媒介感染力以及提升自身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试结合报纸开展的一些有益尝试,探讨专业媒体开展品牌活动的一些经验及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