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公民素质的提升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诗蒂 《新闻界》2005,(4):67-68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安东尼奥·葛兰西在他的国家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学说。他认为,这两个“社会”是构成国家上层建筑的两大对立的阶层结构。同时,这两个“社会”也是认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所谓政治社会即国家,它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存在的,而市民社会则是在近现代政治民主进程中壮大成长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与政治社会双雄并峙,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局面。它们分别代表着“‘私人的’组织的总和”与国家统治权力和管辖职能的行使者的利益。而且政治民主的力量越是强大,市民社会的作用与地…  相似文献   

2.
在新加坡,媒体的自由必须受到社会和政治的约束,被称为有责任的新闻自由。李光耀认为媒体的作用是促进共识而非挑起对抗,是促进国家利益而非损害社会组织。这种新闻思想与实践对于西方与非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 国际新闻领域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各国媒体互相指责他国的人权状况.西方国家为了显示自己价值观的优越性,不断地指责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导致发展中国家奋起反击,在国际社会不断出现相互指责的现象.这种现象日积月累,产生了错误的思维定势,形成了固定刻板的新闻报道模式.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媒体开始有组织地对西方国家的报道发起反击.然而,在反击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一些媒体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反过头来指责西方国家的人权状况.这种“此烂”现象,几乎成了一种通病.  相似文献   

4.
市民新闻的兴起与媒介接近权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新闻的兴起与传播景观的变动 市民新闻也称公民新闻或草根媒体,是一种崭新的新闻理念和操作实践,它不同于传统的以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为代表的新闻观,也不同于西方近些年兴起的公共新闻和民主参与理论的新闻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二十多年的国际冲突似乎印证了"文明冲突论"的现实性。一般而言,媒体对于国际热点事件的报道,依然是东西方冲突视角的延续。然而,通过对奥运会霍顿和孙杨冲突报道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还是存在着试图理解中国的西方媒体,他们对事件的呈现有助于西方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之外,存在某些为人类所共同遵守的伦理和共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当超越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发挥整合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扩展的学术概念,指18世纪末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种存在于国家政权与市民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不受国家干涉.“公共领域”为人文社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角度.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也掀起过两次公共领域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7.
李肇 《今传媒》2020,29(3):127-129
气候问题最先出现在西方国家,涉及气候问题的新闻报道也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2009~2018年期间,针对气候问题进行的气候报道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美国的《纽约时报》是西方国家最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媒体之一,本文以美国的《纽约时报》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纽约时报》的气候报道,从而为中国媒体的气候报道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西方媒体在内外部事件报道中的信源类型、信源所提供的信息类型及基本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西方媒体在内外部事件报道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宣传报道策略是内外有别的。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现象,是缘于西方媒体的本质,它是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西方政治媒体化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联系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演化的历史 ,从媒体商业化和政治精英化的角度对政治媒体化现象进行评析 ,认为西方政治媒体化是媒体商业化与政治精英化的“合谋” ,违背了社会责任论的精神 ,提出西方社会广大民众应在媒体与政治这一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若干城市一再出现媒体报道城管人员暴力执法现象,影响社会和谐。透过媒体报道,反映了市民和农民对迅速推进的城市化还不适应,确需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尚未吸取西方城市发展中曾出现城市病的教训,至今未充分注意城市规划对宜人尺度的追求,未能注意城市社区规划对市民多种社会需求的充分满足。媒体报道的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中国当代城市规划从指导思想到设计技法,均应进一步科学化,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消除暴力执法。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好媒体传播,提高市民参与度,提升城市形象建设,使媒体传播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大地发挥。  相似文献   

11.
常江  王晓培 《现代传播》2015,(4):102-106
本文使用"再现"理论与叙事学方法,对近年来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制播的11部(共24集)以"中国崛起"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进行文本分析,尝试解读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加以建构的意识形态机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之上,勾勒西方电视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主要叙事模式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特定的国际社会与文化语境之下对其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2.
用理论理性范式分析市民社会,用实践理性范式来分析公民社会。通过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比较来把握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内涵。市民社会是理论家们根据历史现实勾勒和描绘出来的历史范畴或历史概念,它不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来追求,因为它包含许多内在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在摒弃西方传统市民社会的消极因素的基础上,用理想的公民社会价值来引导市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廖欣 《新闻世界》2011,(12):142-143
“公共领域”是指从市民社会中产生,介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公共空间集群。新记(《大公报》在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的主持下,不断献言献策,并对官吏进行监督,丈人论政可视为“公共领域”的一种存在状态。本文以《大公报》为例,试析我们近代报刊的发展对建构“公共领域”形成的促进作用,希望能为当下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市民与社会》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在大众媒体上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市民可以和政府部门官员对话、彼此交流公共政策或价值观。本文探讨了市民在《市民与社会》节目构建中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民意是《市民与社会》节目获得政府和官员重视的基础,同时,节目吸引政府官员参与后,吸引更多市民听众和参与者。市民、媒介、政府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族裔媒体已成为西方传播学界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然而国内学界对其关注还十分匮乏。本文通过回顾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发现:在族裔媒体研究中长期存在着功能主义分析与文化研究两大范式,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是功能主义分析,其核心议题是媒介呈现、生产与消费,当下的热点问题是族裔媒体的在地性,主要缺陷是研究多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本地"视角,忽视了族群的全球流动以及族裔媒体与少数族裔文化母国之间的联系。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认为:来自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传播学者,未来应积极投入到对世界范围内族裔媒体的研究当中,以期纠正该领域现存的路径依赖,重塑族裔媒体研究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媒体消费主义的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果 《东南传播》2011,(8):8-11
中国正在进入消费主义社会,以往的消费主义研究缘自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者通常采用批判的观点看待产生于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但我们并不能完全套用适用于西方发达、成熟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主义理论来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进行衡量和评判。特别是当我们将消费主义的考察点集中到中国情境的时候,探讨中国媒体如何制造媒体消...  相似文献   

17.
黄纬  胡晓丽 《新闻记者》2007,(12):93-94
2007年10月26日,正值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开播15周年纪念。SMG广播新闻中心举办了"市民社会·媒体责任"论坛,特邀中国社科院的社会学者李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者喻国明和同济大学的文化批评学者张闳,与媒体从业人员及受众共同探讨媒体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治国 《新闻世界》2009,(11):75-76
作为西方社会第四权力的媒体,曾为资产阶级在西方社会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建立后,媒体价值取向开始转向。它从为公共利益而论战的价值理性立场转向了以逐利为首要目的工具理性立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是世界了解中国立场,倾听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渗透在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念。面对西方媒体对华报道制造的偏颇舆论与误解,中国对外报道策略的转变对国家形象的树立及传播真实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从国家意识形态角度看我国对外报道的定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的是阶级和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所谓国家意识形态是作为某个社会共同体或国家的意识形态。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反映,它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平衡的报道比例加大.但由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中国崛起对当今西方构成的心理冲击导致西方种种质疑与非难,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仍然存在偏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