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军民 《东南传播》2015,(2):145-147
直播是广播新闻一种普遍的播报方式,而连线报道则是广播新闻直播中大量运用的报道形式,连线报道对提高新闻时效性、真实性、互动性和服务性等方面有显著作用。本文从连线报道的选题、找准连线报道时空点、连线报道说什么、连线报道怎么说四个方面探讨记者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直播中的连线报道。  相似文献   

2.
文斌 《大观周刊》2012,(6):51-51
在通讯发达的今天,连线报道成了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它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的时间差,实现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播出,把新闻的时效性、首发率大大的推进和提升了一步,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随着连线报道在交通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交通广播记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广播记者除了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的现场外,还要做到眼快心快嘴快,选取新闻亮点,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连线报道以声音为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直接报道,具有很大的时间优势,并且现场感强烈,是广播少数几类可以与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的节目。本文结合近些年来的广播连线报道实例,对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进行了分析,认为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要做到三个方面:增强记者素质,提升临场发挥能力;突出时间性,抢占新闻制高点;与其他新闻节目形式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4.
当前,现场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连线报道已成为广播参与媒体竞争的利器。广播记者必须熟练掌握现场连线报道这项基本技能。而做好连线报道,除要具备扎实的采访、写作、口语表达等基本能力外,灵活的现场调控和恰当的信息取舍不可或缺。驾驭全局,随机应变,牢牢把握报道节奏完整的现场连线报道包括记者口述、采访对象讲话、实况音响等诸多环节。对报道者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各个环节准确无误,一气呵成。但新闻现场纷繁复  相似文献   

5.
成立 《中国广播》2011,(8):69-70
随着人们对新闻时效性诉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现场连线报道在广播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广播现场连线报道以其形式新颖、表现力丰富、鲜活生动等特点,极大地发挥了广播的优势。熟练掌握连线报道的基本技能,是参与直播连线的记者、主持人等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张晓平 《东南传播》2011,(1):137-139
广播走向直播时代,连线以即时、同步和便捷的报道形式成为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独特优势.但目前的广播连线报道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误区.走出误区,连线报道才能真正成为广播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正由录音报道时代进入连线报道时代。在广播新闻报道上呈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争分夺秒的时效意识、贴近听众的传播优势、团队合作的制作过程、难得完美的传播效果。了解了这些特点,广播人才可以有针对性应对,适应广播连线报道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广播连线报道强调“第一现场”,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非常契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本文根据连线报道的特性,就连线报道与“走转改”的关系、连线报道的适用范围、如何在“走转改”活动中提高连线报道感染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闻主播不同于新闻播音员。广播电视连线报道催生了新闻主播的产生,并对新闻主播的职业角色、岗位意识、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闻主播在广播连线报道中的多重角色要求,以期能为新闻主播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今,电话连线报道已被新闻媒体广泛运用,特别是受到广播记的青睐。电话连线报道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彰显了广播媒体时效性强,以声音见长的特色。本就电话连线报道这一近些年来崛起的新闻采访手段作一个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1.
张艳楠 《记者摇篮》2012,(10):24-25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广播媒体发挥自身灵活、快捷的优势,积极采用新闻现场连线报道这一形式,为广播新闻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广播连线报道,是指在广播新闻直播节目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与直播间里的主持人进行交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或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新闻连线报道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一、广播新闻连线凸显新闻的时效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新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新"。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战线队伍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1]。 本文通过探讨广播连线报道的特点及如何才能做好广播连线报道的角度,阐述广播新闻者要不断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增强"四力"的要求,才能真正做好广播连线报道,发挥出连线报道作为广播媒体新闻报道的最大优势与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13.
黄英 《中国广播》2011,(11):80-82
广播连线报道时效强、现场感突出、形式新颖,极大地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在广播电台得到大量应用,各地都出现了连线报道“热”的现状。但在连线报道中也出现了“虚拟连线”、现场感不强、内容肤浅等问题,值得广播界人士思考。本文通过剖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家广播媒体在新闻竞争中日益强化记者连线报道。笔者认为广播要实现抢先传播优势,吸引听众并提高受众到达率的竞争目的,记者连线报道是最大利器;而要做好广播的连线报道必须做到选取最有特点的新闻现场,强化报道的“画面”思维,并在注重语言表达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场音响,增加听众的现场感,从而调动听众的联想力,让听众在收听新闻时有“看”到新闻现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连线报道亦叫电话连线采访报道,目前已经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它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直播间播报出去。连线报道体现了广播的快捷优势,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午时段的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报告”就是大量运用连线报道的一个典型栏目,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是人们对于新闻时效性的不懈追求以及利用先进的技术而出现的。自问世以来,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凭借自身优势,受到了受众的喜爱。但是,在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的发展和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阻碍了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的进步。笔者对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新闻如何做好连线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是以电声为媒介的现代化舆论工具,广播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只有运用新闻连线才能更好地发挥广播的特色,才能在新闻媒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今,新闻连线节目也以其形式新颖、信息量大,而且可以极大地发挥和调动广播的技术优势而深受听众喜爱。如何更好地做好新闻连线,更好地体现广播特色?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新闻连线的选材。新闻连线节目细分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纪实性的;一类是评论性的。纪实性的新闻连线属纯事件性,就是记叙一个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而评论类的连线节目主要是有关人士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因此…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21世纪的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通讯发达的今天,广播记者的连线报道成为发挥新闻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那么广播记者如何使新闻连线发挥其更好的优势和特点,使广播节目更加的鲜活、得到更高的收视率?本文就这一话题简单分析了广播记者应该如何做好新闻连线、得到听众的喜爱,从而提高广播媒体的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张玫芬 《东南传播》2011,(4):118-120
当今社会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大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反映速度与其对受众的影响力基本成正比,传播速度可以塑造某一媒介的声誉,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通讯发达的今天,电话连线报道是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它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的时间差,实现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播出,把新闻的时效性、首发率大大的推进和提升了一步,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与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相比实现了新闻播报提速,让广大听众有一种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欣喜和满足。随着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广播记者在选材、策划、报道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要做到眼快心快嘴快,选取新闻亮点,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刘文庆 《中国广播》2012,(6):41-42,79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录音机的普及,录音报道逐渐成为广播报道的主流。本世纪初,连线报道一出现,便迅速推广。本文对连线报道兴起的前提、内外部原因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连线报道发展中的瓶颈,倡导广大广播人积极探索,推动连线报道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