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的“门槛”是理念——要创新、先拆“围” 新闻,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事业。而在无数次的新闻实践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要完成每一次的创新,都离不开理论的引领。所以,从这个层次上来讲,理念,是一面旗帜,没有理念上的创新,就不会有行为上的创新,没有理念上的突破,就难有行为上的突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能否实现突破和创新,理念,就像一道“门槛”,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在改革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如果说,目前,军事摄影的创新发展,也随着我国的改革发展而发展着.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而发展着,随着我国新闻摄影的创新发展而发展着,但总体来说,军事摄影的创新发展还滞后于“读图时代”人们对新闻图片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滞后于我国新闻摄影的整体发展。人民前线报历来重视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新闻实践犹如奔腾不息的长河,不是处于静态,而是处于动态,处于政治的漩涡和激流之中。新闻实践永远没有止境,新闻创新也就永远没有止境。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新闻实践需要创新,就要不断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冲决传统新闻模式的羁绊,才能永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如果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胶柱鼓瑟,鲜活的新闻实践就会变成死水微澜,毫无生机。所谓新闻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闻创新是全国新闻战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所谓“新闻”其实不新,因为新闻工作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直到今天,新闻仍面临着创新的任务,为什么?这是因为,第一,时代在发展,新闻不创新,就难于切近时代的脉搏。第二,任务在翻新,新闻不创新就难以承担起党和人民以及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第三,读的口味、群众的口味、观众的口味在变化,新闻如果不创新,就很难有吸引力、感召力,很难收到宣传效果,尤其是党报党刊,如果不在新闻创新上下工夫,那么就不会有庞大的读群,  相似文献   

5.
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紧跟时代潮流,为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却没有大的突破。这种以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模式,致使时政新闻播报形式僵硬,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6.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当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新闻媒体,尤其是暂时处于相对弱势的广播,更应当立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我们每一个广播人都应当有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把创新创优作为毕生的追求。 唯有创新 才能创优 近年来,我有幸以评委身份多次参加湖北广播奖、中国广播奖和中国新闻奖的评奖活动,也参加过一些全国性的广播新闻业务会议。了解到我国广播新闻改革的动向和趋势,欣赏到许多广播新闻精品佳作,更加深切地感到,创新是广播的唯…  相似文献   

7.
衡量一个记好与差的一把重要标尺,就是记的“新闻发现力”。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可见,一个优秀的新闻记,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那么,新闻发现力培养的路径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宋黔云 《新闻窗》2006,(6):65-65
笔者认为,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新闻策划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或者是即将发生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新闻事实,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事实的有机统一体。这里之所以说是“新闻事实”,是在强调客体的新闻价值。如果没有新闻价值,就没有进行新闻策划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新闻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成部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工作领域的体现,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新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笔者认为,江泽民新闻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核心就是第一次提出了“舆论导向”这个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容积捕获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摄影术,主要依托摄影测量法动态捕捉3D影像,基于这一新技术生成的容积视频可超越以往360度全景视频的三个自由度进而达到六度自由。以容积捕获技术为基础的“容积新闻”被认为是一类全新的数字新闻样态,藉由数字建模构筑立体化新闻场景,用户可“步入”新闻现场“触摸”被摄对象。不同于既往虚拟现实新闻的“沉浸式”指征,容积新闻转向以空间叙事和用户主导为核心逻辑的数字新闻创新范式,具备成为独立的、成熟的数字新闻样态的实践可能。与此同时,容积新闻的适用题材、消费场景及其自身可能存在的信息过载、“索麻”体验以及对人类用户生理带宽的冲击等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一个复数名词,存在多种呈现方式以满足多元需求。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危机催生了以新闻创新为代表的自救行动,并产生了大量相关新概念。本研究通过对中外研究文献中的43个“X新闻”案例进行主题分析,总结了当前新闻实践中的三种创新形态:新价值取向、新新闻文本和新运行常规,它们具体表现为五个特征:关注人的存在、提升报道质量、开辟收入来源、运用先进技术和协作生产新闻。文章进而提出新闻的“有机创新”来解释数字时代的新闻创新景观,提供了从理论层面理解新闻创新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各大电视台相继提出“新闻立台”的宗旨,随着整个新闻改革的不断向纵深推进,电视新闻节目突破传统模式,锐意创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在这其中,读报新闻是异军突起的一支力量。读报新闻也许可以追溯到早先耳熟能详的广播新闻中的“报纸要”节目,在那个纸质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广播节目的“读  相似文献   

13.
找好结合点     
端木夏 《新闻界》2001,(4):58-58
新闻与宣传,各自遵循的规律不一样,不是同一的事物。新闻与宣传又相通,新闻可作宣传;宣传能用新闻。没有宣传性的新闻是有,但在国家没有消亡,阶级依然存在的世界,不用新闻作宣传的新闻媒体却没有。给报纸特别是给党报写新闻,既要遵循新闻规律,又要担负宣传的任务。这便是新闻写作的一大难处。说难,并不是说两者是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而是难在找好二者的结合点。请读一读《高科技逼高水村办大学》(见附稿),就不失为一篇“鱼与熊掌”兼得的新闻;既有新闻价值,又具宣传意义。农民变成了市民;一个农业村变成了一个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发现乃新闻之母有两层意思: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新闻属于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 何谓发现?发现即所见与众不同,见出人所未见,对生活的观察独具慧眼。对事物的体认独出机杼。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发现”是一种力量,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发现力。优秀新闻作品大多始于记者的发现。 法西斯灭亡十多年后,作为纳粹德国设在波兰的一个大屠场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历史的陈迹,这里再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不断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相似文献   

15.
记者:您曾经说过“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您能解释一下吗?李希光:教授新闻学和教授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做一个好的媒介从业人员,他应该具有的最基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我认为没有一个职业比记者更伟大,他是站在一个道德的最高地,记者没有自己的私利,他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的,代表老百姓和公众,因此要投入100%的激情。因此培养记者的老师首先也要有100%的激情的投入,这样他才能感染学生,给他们以激情。老师对自己的事业,记者对自己的工作都要投入激情。记者:你对当前中国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最想…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时代,除了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外,学会写新闻、运用新闻知识搞好宣传,提升市场就业竞争力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新时期在大学生中进行新闻素质的教育和新闻技能的培养既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讲到创新问题时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新闻报道也需要创新,即运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去分析、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遵循新闻规律,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进行创新,积极进行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8.
业内人士都知道,新闻具有“5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一个完整的新闻,这5个要素是齐备的。但这五要素又不是不分轻重、均衡排列的。其中,事件是起决定作用的,其他要素都围绕这个要素而展开。因为,新闻报道的就是事实。没有事情的本身,何谈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在五要素中,新闻事实是最主要的,就有一个如何观察事实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有个新闻角度的问题。何为新闻角度角度,是指看事情的出发点。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和反映,就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人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2,(7):47-47
薛振嘉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新闻边角,可称新闻边角模式或新闻边角效应,它是在新闻界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并被证明是成功的实践模式,只不过有人能够自觉地运用并获得成果,有人没有意识到、不那么自觉,没有把它上升到理念罢了。受众对边角陌生的东西永远充满着好奇。新闻偏爱边角,边角蕴藏新闻。边角是新闻富矿。中外凡有成就的名记者大多是“新闻边角模式”的实践者,之所以成名大多是缘于其足迹走到了“边角”之地,向受众传播了应知、欲知而又未知的事物,满足了人们的新闻求知欲望。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走边角写出了《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20.
新闻线索的识别和和选择,是新闻采写者的基本功。有人说,世上没有没有新闻的地方,只有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此话不假。在我们的周围,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缺少一双“新闻眼”。只有发现,才有开掘。新闻线索隐含在事物运动的过程之中,隐含在众多的一般性事物之中,需要新闻人把它们筛选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