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编后话”,可以说它是多种电视新闻评论形态中的“轻骑兵”,是电视台在具有新闻价值的、比较重要的某条或某组新闻前或后依托于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它具有新闻性、时效性、政治性、指导性、战斗性、群众性等基本特征,对反映社会舆论和引导舆论导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充分发挥电视新闻中“编后话”的作用,在编后话的写  相似文献   

2.
目前,报纸上每天会看见“编后话”,广播中的编后话也颇为常见。但是,它在电视新闻中运用的过少。除中央电视台和一些省级台还不时地使用外,许多地方台甚至忽略使用这“一”雕虫小技。电视新闻的基本特点是尽量少用语言,以避免重复画面上正在播放的内容。解说词既要解说画面,又要赋予画面以深刻的思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轨迹的描述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起初类似报刊、广播评论,拘囿于播音员三言两语的“编后话”式的小言论状态,单调而难有深度。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尝试评论与电视画面结合,但节目仍没有体现电视媒介的特性,摆脱不了“说话的人头”(“Talkinghead”)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语共有三种形式,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编后,又称编后话、编余、编后小议等,它作为编者按语的一种常用形式,是编辑经常应用的一种微型短论。那么,跟文前和文中按语比较,编后有哪些特点?应该怎样加以应用呢?下面不妨结合实际作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编后的特点编后的任务、作用和写作要求,跟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自然,它们之间也存在  相似文献   

5.
编后,是一种附于新闻报道之后的编者按语,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议论性文字,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的中心思想。它在帮助读者领会和理解消息、通讯的价值、意义的同时,增强其深度和力度,使报道锦上添花。 编后始于何时?有研究者认为,是司马迁首开编后写作的先河。附于“本纪”、“列传”后面的“太史公曰”,实际上就是一种编后性质的文体。过去读《史记》,着眼于历史事件、人物比较多,最近重读,觉得“太史公曰”的写作特点对于我们今天写编后很有启迪。这里借助“太史公曰”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编后,是编辑人员经常用到的一种精炼短小的评论性文体。恰当地给稿件配发编后,不仅能深化稿件的主题思想,给读者以启迪,而且还能够活跃报道形式,增强受众的阅读兴趣,达到扩大新闻效果目的。如果把新闻报道比作“画龙”的话,那么给新闻稿件配发编后就是给龙“点睛”。写好编后,是每个编辑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7.
林浩 《军事记者》2006,(11):66-66
顾名思义,“编后”是编辑“编稿之后”写的,与稿件的作者何干?通讯员给自己的新闻稿写类似“短评”、“编后”这样的评论,是不是越俎代庖?是不是狂妄之举?笔者从新闻写作的实践中体会到,这种做法对报道员来说是有益的。给自己的稿件写评论,可以从历史渊源中找到根据。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在《史记》一些篇章的末尾附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写下的评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短评”、“编后”之类的文字。《史记》之后的史籍也多有类似评论,诸如《汉书》的“赞曰”、《三国志》的“评曰”、《魏书》的“史臣曰”、《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8.
余刚 《新闻前哨》2014,(12):48-50
小评论,本文定义为篇幅在5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与篇幅更为短小的“编后”、“编者按”、三言两语的“点评”、一事一句话的微评论不同,小评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文章从标题、作者署名、正文直到相对独立的版面位置(专栏),具有完整的新闻评论体裁形式。这样的体裁形式,优越于那些必须依附于新闻作品的“编后”“点评”“一事一句话”等非完形评论,从而使小评论获得独立文章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的这部书稿《亲历出版三十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在商务印书馆正进入编校阶段。三年前在拟定编写大纲时曾有“编后记”一项,本打算不做了。翻阅一校样后,忽生一念:应该如实地介绍一下这六十余万字文稿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的,还要夹杂一些个人历史的回顾。这不像一般的“编后记”,更像“编后自白”。有朋友不赞成“编后自白”,就称“编后自记”吧!  相似文献   

10.
王素 《编辑学报》1990,2(4):207-209
1 编后检查制度 编辑活动作为一种周期性过程,为了保证每一次周期性活动都能在对上一个周期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提高,建立检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从1982年起,我们编辑部坚持开展编后检查工作,收到了积极效果。我们称之为“学报编后检查制度”。之所以这样定名,主要考  相似文献   

11.
巧用编后话     
巧妙灵活地运用编后话,可以对原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档新闻节日增色不少。在多年的编辑实践中,我体会到灵活运用编后话可以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旗帜鲜明、引导舆论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广播新闻节目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喉舌”功能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新闻报道中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必须鲜明,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不少人吃不准中央精砷,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企业的改革认为“一卖就活、一股就灵”去年九月,我在编辑本台记音采写的“赣英水泥厂顺利实现扭亏增盈”一稿时,在稿件…  相似文献   

12.
点评的写作     
近年来,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言论品种被众多的新闻媒介广泛采用,并且已深得受众欢迎.常见的如人民日报的“编后小议”、“快语新言”,经济日报的“编辑点评”等.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节目中几乎每天都播送评论,虽不多见长篇大论,编后话、短评却常常出现;在主持人节目中,夹叙夹议的话更多。评论播音今天仍是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基本功之一。播评论就是要善于说理。我赞同说理人应该有“我有理”的心态。这是评论播音的基本心态。叙述一件事,耳闻目睹确凿,说起来便会句句实在,语气肯定,听的人也觉得真切。倘或是道听途说,心中无数,就会语气飘忽不定,若明若暗,让人听来半信半  相似文献   

14.
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各新闻媒体在大量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的同时,频频发表社论、短评、编后话等言论文章,鲜明地表述了自己对各种经济生活、社会现象的评介、意见和希望。然而,就在这块高扬旗帜的园地里,却存在着一个几乎悄无声息的角落——这,就是位居新闻媒体“小老弟”的县级广播台站。县级广播台站的言论宣传怎么啦?一、现状——令人堪优笔者在县电台工作多年,对本单位及兄弟台站的情况略知一二。实事求是地说,言论稿件的撰写与编排在县级广播台站的宣传工作中确是一个弱项。且不说题材重大、立论高远的“本台评论”,也不谈提…  相似文献   

15.
农业、企业“不找市长找市场”,对我启发很大,于是,我采写新闻逐步转向农贸市场,走街串巷逛商场,看看听听顾客需要什么,市场上缺什么。在当地农村,市场上传统的土鸡、土鸡蛋紧缺,饲料鸡,饲料蛋充斥市场,群众的胃口还是喜欢“土”,于是,我连续写成《饲料鸡蛋充斥市场──难卖,家鸡蛋销路看好──紧缺》《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效益农业看市场》等稿件,很快被县市省三级电台、报纸采用,其中两篇还加了编后话、配了对比新闻,促进了农村的种植业、饲养业,带动了市场的繁荣。到市场上找新闻@苏正良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新春伊始,抚顺电视台在《抚顺新闻》节目中强化了新闻言论。本台评论、记者感言、编后话等多种形式言论的灵活使用,不仅使《抚顺新闻》整个节目的编排主题突出、错落有致,更增加了节目的思想深度,旗帜鲜明地体现出媒体倾向。放大了媒体的优势,增强了媒体引导力。  相似文献   

17.
朱冬玲 《视听界》2005,(6):57-57
县级电视新闻编后,是节目播音员或主持人代表县级电视台在所播新闻后依托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若能重视并垂青编后,不仅能提升县级电视新闻的影响力,还有利于打造县级电视新闻名栏目。本文结合灌南县电视台《灌南新闻》节目中一些编后个案,浅析编后对县级电视新闻的影响,以期进行业务交流。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前不久向省报记者透露 ,该局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质量监督执法队伍 ,最近设置了专门的监督电话 ,表示欢迎新闻舆论和社会各界共同监督 ,并请记者在报纸上公布监督电话号码。为此 ,安徽日报在刊登了题为《欢迎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消息后 ,又在配发的“编后”中说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让执法队伍也置于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之下” ,“百姓欢迎 ,政府放心” ,“令人拍手叫好” ,云云。局长的表态没有错 ,报道的内容也很好 ,但后面的“编后”却让人感到别扭 ,甚至很不舒服。似乎局长的表态倒成了一种额外的恩惠 ,老百…  相似文献   

19.
编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6):I0006-I0006
按照惯例,每年第六期的“编后”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说说第六期本身,一是要说说全年及今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广播节目的编前编后话,是广播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有时无,但不能可有可无.广播电台的倾向性和针对性,编播人员对来稿的要求和重点都在编前编后话中体现;如同一本好书,序或跋是不可或缺的门面,一张报纸,社论和按语往往是旗帜一样.我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