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昆 《新闻窗》2012,(2):76-76
中国电视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电视节目内容观念不断转变的历史。虽然在中国,电视媒体一直扮演着政府"喉舌"的作用,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的身份没有改变过,但是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电视节目内容定位也在不断变化,由1978年以前的意识形态"宣传品"为主导阶段,到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的"作品"为主导阶段,直到现在的"产品"为主导阶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读图时代的不断深化,媒体终端的飞速发展,多屏阅读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人们阅读图像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最早将图像冲印成照片,发展到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图像,再发展到手机成为阅读图像的主要载体,再到现如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媒体技术的运用,图像可以在多种媒介终端之间快速传播,多块不同媒体屏幕同时掌握在阅读者手中,图像原本的呈现方式也在逐渐转变,人们阅读的时间越发不完整,趋向碎片化,认知也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从《华西都市报》到《封面新闻》,这一成功的转型背后是技术和内容的双重改变。内容生产上的改变也带来了内容在意义建构方面的变化。本文使用框架理论,集中讨论内容生产机制对于框架建构的影响,以及这种机制的改变,所带来的新形势下主流媒体建构新闻框架的特点,这种特征与传统主流媒体新闻框架之间的区别、联系与借鉴意义,对于"新主流媒体"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终端的转移,人们阅读新闻的习惯逐渐转移到了以智能手机为主.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改变着我们观看"两会"的方式.近两年来,两会演变成新媒体集中亮相的大舞台,同时也成为媒体融合传播成效集中检验的竞技场.在2017年"两会"报道中,从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二维码,到各区县级两会的图文、视频直播,各个媒体拼内容、拼手法,也拼技术.注重体验的新闻呈现方式成为亮点,媒体融合报道方面的表现也颇为抢眼.  相似文献   

5.
新传播技术不仅改变了媒介生态,也重塑了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本文从社交媒体在疫情预测、公共沟通和传播干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社交媒体如何介入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首先,基于事件与症状,社交媒体可以对公共卫生事件及疾病的发病率、规模进行预测;其次,通过推进公共参与,社交媒体可以弥合公共卫生资源获取上的不平等,促进疫情中的公共沟通;第三,社交媒体还能有效地参与健康传播干预,实现公众从认知到行为的改变。最后,文章探讨了社交媒体参与疫情防控中的数据与隐私问题及理性对话如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生活正在被各种形式的社交网络影响,从脸谱到人人网,从我的空间到开心网,从推特到新浪微博……各种各样形式的社交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改变了媒体传播的方式。世界各国的各种媒体纷纷创建了自己的社交网络传播阵地,通过Web2.0在新闻时效性以及传播效果方面争取受众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传播日益提速的今天,国内的印刷媒体纷纷倡导新闻报道的视觉化.纵观国际报业发展史,也在经历这样的转变--从一味追求文字信息的密集到寻求视觉与文字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王玉珏 《青年记者》2016,(29):105-106
广告创意设计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出现很多新的知识点和观点.在数字化时代,广告创意设计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上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 时代变迁对广告创意设计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广告的载体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新媒体等.随着广告载体的变化,广告设计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数字技术在改变广告载体与广告设计工具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思维,出现了变化多样的广告创意设计.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生产行业中,媒体单位是属于比较早将IT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因此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已经深入到媒体受众的最小单位,涉及到了每个家庭、每个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从媒体自身来看,对生产系统、发布手段等进行技术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毋庸置疑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整合促集团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业集团化是报业经济活动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报业产业化进程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研读美国新闻史会发现一条较清晰的主线,媒体之发展史即媒体并购史,也就是从小而散的媒体小业主向大而强的报阀集中垄断的过渡史.在中国报界,从报社到报业集团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报业发展和"新闻改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