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孟亮 《新闻三昧》2004,(8):28-28
两年多来,关于河南省东南地区部分乡村艾滋病疫情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媒体在反思疫情发生的同时,也给予了当地农村艾滋病毒携带以更多的人关怀。然而,读了6月17日《京华时报》一则名为《“艾滋黑三轮”被劝回老家》的报道后,笔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2007年12月1日,胡锦涛同志看望艾滋病患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对患者的关怀。本文分析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反映了编辑工作者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上策划的调整和优化,可供各位同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分属湖北省委机关报和武汉市委机关报,其发行量是省内其它媒介的排头兵。艾滋病作为一个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其的报道反映出政府对艾滋病的态度、政策变化进程和契合程度。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2015年10年间湖北两大机关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报道艾滋病的"框架情况",探究作为舆论的重要阵地,党报媒体在传播艾滋病相关信息中应该发挥怎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引言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中国大陆媒体(报纸)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建构艾滋病议题,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和特点”随时间的演变过程。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河南日报》、《南方周末》四份报纸中艾滋病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1988年至2002年,重点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个年份中12月1日前后各一个月(11月1日~12月31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包括议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李晶 《东南传播》2012,(1):71-72
本文以云南媒体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在1985-2009年每年11月和12月的艾滋病主题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两家媒体为代表的云南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议题的。  相似文献   

6.
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四家报纸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艾滋病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四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相关议题的,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在15年中的演变,并对不同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吕蕾 《视听》2018,(11):160-161
艾滋病作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的党政喉舌,其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基本反映了社会主流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价值取向。本文以新闻建构理论为基础,选取《人民日报》在2010-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及其前后各一天(11月30日-12月2日)发布的艾滋病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期揭示出新闻内容背后其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86年以来《人民日报》对艾滋病的报道进行一个数据统计和简要的分析,从中发现《人民日报》关于艾滋病患者报道中有很多特点都与政府的角色定位有关,如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以人为本”意识形态的复苏等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以《人民日报》、《贵州日报》、《云南信息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报纸媒体,对其从2010年3月16日到4月15日一个月间所有关于西南旱灾的报道,从报道数量、版面分布、报道类型、消息来源、报道主题和基调等方面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观察以这四家报纸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如何呈现西南旱灾议题,以此来研究不同媒体对西南旱灾这一议题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期间,路透社一个小小的报道失误,引起了中国媒体同行的关注。路透社发布了“中国体操女队无缘决赛“的新闻,这本来是一个“技术性错误“,可是却成了值得关注的新闻,原因非常简单,“路透社是英国最大的新闻社,也是西方最大的英文报道媒体之一。“(《南方日报》2008年8月12日)  相似文献   

11.
田巧萍 《新闻三昧》2004,(11):19-21
我们是国内第一家报道中国艾滋病高发区的发现桂希恩教授的。我们采写的《他的发现震惊中国——第一个发现中国艾滋病村的教授》(刊2004年2月28日)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因此,这篇稿件采写的背景情况值得一叙。  相似文献   

12.
谭天  曾源 《东南传播》2016,(4):138-141
政府、媒体、群众对艾滋病议题日益关注,世界艾滋病日成为了政府、媒体宣传艾滋病的主要机会。本文选取网络媒体为研究对象,对人民网、网易网、凤凰网在近三年艾滋病日对艾滋病报道的框架构建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三者对艾滋病报道的报道方式、新闻议题、新闻出处、报道语气、信息来源均呈现统计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前夕,一个关于“贵州艾滋女小琴(其实只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的报道,被国内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对这些报道,该事件主人公小明即小琴的男朋友说:“媒体太可怕了。”小明所指的可怕主要有:小琴家的亲戚之前并不知道小琴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看了报纸上的照片后,都拿着报纸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核心,实质在于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而“说到底新闻学是人文学科,新闻报道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为人们的需要而发展,新闻报道有责任倡导人文关怀。”人是新闻的最高价值,新闻界需要人文的渗化和人文精神的回归。艾滋病报道是能集中体现媒体人文关怀的一个报道领域。从1988年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起,我国媒体就开始对艾滋病议题进行了有意识的报道。而综合考察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的整体情况,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虽在人文关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客观看待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SARS的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SARS报道的内容的研究与分析,较为真实和客观地探讨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SARS的报道倾向。本文选取了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家报纸作为研究样本,即《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详细分析了这三家报纸从4月16日至5月15日一个月之间所有关于中国SARS的文章,从文章的数量、内容和立场三个方面得出了相关数据和分析结论。并通过与其他媒体的比较分析,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三家报纸关于中国SARS报道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围绕其主题--"相互关爱,共享生命",不少媒体作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报道."贵州‘艾滋女'结婚事件"(以下简称"结婚事件")无疑是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新闻:贵州一名28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她相恋了5年的男友到北京参加第四届性病艾滋病研讨会,随后还将由中国预防医学会为他们举办一场特殊的婚礼.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事件的主人公小琴和小明(均为化名)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成为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是近年来我国一个热点名词,“弱势群体”新闻报道在媒体上也成为一个社会注目的焦点。2004年3月份上旬,媒体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骤然增温,笔者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主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为例,详尽分析这一时期三大报的“弱势群体”报道现状,试图在基于报道文本数据分析的情况下,探讨出这一时期“弱势群体”报道升温的现象和内在原因,进而发现近年来我国“弱势群体”报道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17日,《新快报》刊登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篇名为《对流动性影响关注不足,一季度券商预测现偏差》的报道,主要是关于之前各媒体和专业机构对2009年第一季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千万别去××路,那里有一群人得了艾滋病还害人!他们把自己的血打进针筒里,看谁不顺眼就戳谁!那里贴了通缉令。提醒一下所有你关爱的人吧!”这条足以引起许多人恐慌的小道消息,一下子成了杭州市民传播的“热门短信”。幸好警方次日便通过媒体公开表示,这种短信纯属谣言(2005年12月20日《都市快报》)。这样的“恐慌短信”虽然纯属虚构,但却往往蔓延迅速。据新华网江苏频道2005年12月17日报道:12月15日,南京街头也曾出现过有艾滋病人拿着带血的针筒扎人的谣传,也是以短信形式散布的。16日,南京警方已正式通过媒体向社会辟谣。有人已把手…  相似文献   

20.
传媒     
联合国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报告警告说,本世纪初的10年内,估计中国将有1000万人遭到艾滋病毒感染。为了响应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中国政府终于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艾滋病宣传活动。 本刊注意到,在这些宣传中,28岁的贵州艾滋病女小琴进京结婚一事,成为媒体争夺眼球的主要报道题材。但很快,热炒艾滋病女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 《南方都市报》11月29日发表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