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骁 《军事记者》2005,(12):13-14
静态,相对静止的一种状态;静态新闻,相对于动态的一种新闻。虽说新闻业务书上只有动态新闻,没有静态新闻这一概念,但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动态,必然有静态存在。在新闻实践中也是如此,虽说报纸刊登的稿件大多是报道事物发展状况和人物活动情况的动态新闻,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稿件是以报道事物发展或人物活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前提是记者的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发现。即记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通常是主题先行;另一种是无意发现。即记者未加注意,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闻。通常是主题滞后。以往,记者只注重新闻的有意发现,却忽视了新闻的无意发现。其实,新闻的无意  相似文献   

3.
电视记者始终奔着新闻现场而去,在新闻发生的现场,抓住一个凝聚信息、富有特征的场面。电视现场新闻与其他媒体相比具有独特优势,是一种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新闻一般是突发性的,来去匆匆,一些新闻事件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现场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电视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但是要真正报道好现场新闻,使之有分量、有灵动、有韵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有扎实的功夫,在瞬间即逝的场景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并全力以赴。虽然不能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中有许许多多的表现令社会失望,并产生了对新闻事业不利的多重阴影。近几年来,国内新闻纠纷日益增多,这一现象已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如何提高和巩固新闻躁体在公众心中的位置,尽量避免和减少新闻纠纷的发生,建立一套完整的新闻约束机制势在必行。新闻的约束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经济新闻图片在晚报上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了。然而经济新闻的“硬”和晚报新闻的“软”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何使经济新闻图片报道更具晚报味已成为晚报摄影记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一、透视经济活动背后的故事“新闻的面要广一些”,是我们晚报的老前辈赵超构先生一贯的办报思想。这一思想至今对于搞好晚报经济图片报道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晚报新闻的固有特征,只有抓住了这一特征,使晚报的经济新闻既有天天不能离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既有老百姓关心…  相似文献   

6.
策划出精品     
任毅  石勇 《新闻前哨》2004,(12):42-43
"精品"是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吸引力强,感染力大,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出精品,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精心策划。 一、策划的本质是预见性和创造力 策划是当今影响广播电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策划"《辞海》里解释为"计划、打算"。这是一种宽泛的解释。我们这里所说的策划。系指对重要的电视栏目、节目为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由组织者设计谋划、组织策动的有完整体系的创新传播活动。策划和规划、计划不同,是介于规划和计划之间的一种筹谋,它既要有比较全面的想法,又要有具体的操作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发现和挖掘。  相似文献   

7.
现场新闻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现场和新闻,这两点缺一不可。好的现场能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可使新闻的价值得到提升;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如果能有一个好的现场来烘托,则会收到如临其境的功效。反之,一条本来很有价值的新闻,如果没有好的现场,只是很平淡地就事说事,那这条新闻再有价值,也失去了生命力;同样,如果光有好现场,没有新闻也不行,你的现场再好,没有闪光的东西,现场也只能是空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编是一项严谨和严肃的工作,要有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较真作风和敬业精神,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出偏差铸大错。这里不妨说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今年元月初,笔者所在的媒体接到一位读者电话,称市内某县一村妇被人杀害于家中,情景非常惨烈,并认定凶手是被害人的前夫。  相似文献   

9.
罗慧 《新闻前哨》2004,(6):30-31
2003年4月10日《南方周末》有这样一段话:“新闻,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的进程同样如此。1000个周末里有多少种人生,近20年的城市里发生着怎样的改变?或许只有那些身处其中的人的命运可以给出解答……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也总有一些人和他们的故事让人产生深远的印记,当时光倏忽而过的时候,城市生活的方式和理念正因此发  相似文献   

10.
一、地位 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的新闻宣传目标与效果而精心筹划和设计的报道活动。那么策划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策划与新闻采访和写作相随相伴。 有不少突发性,事前我们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有时还偶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对于这一类新闻,记者是一边采访一边策划,采访得到的信息在不断地为策划提供“原料”,策划同时也在不断地指导采访。采访结束时,新闻主题也已成竹在胸,动笔写作  相似文献   

11.
胡文 《新闻前哨》2002,(10):19-19
随着媒体大战的硝烟日浓,不少媒体专门设置了策划中心等部门,安排资深编辑、记者负责策划相关事宜。大致说来,目前对于新闻的策划有两种,一种是  相似文献   

12.
崔克明 《青年记者》2003,(11):28-28
新闻标题的“专利性”,指的是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不可分离性和不可替代性,标题是内容的浓缩与提炼。那种“公用帽子”式的新闻标题,不看内容根本不知新闻标题是什么意思,又如何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呢?具有这类问题的标题大致有以下两种: 一、看似文采飞扬,实则缺少功力这类标题,乍看上去颇有文  相似文献   

13.
诗有诗眼,文化新闻亦有其眼。笔者认为文化新闻的一只眼睛是常规报道,而另一只眼睛则是有一定深度、能给人启迪的稿件。新闻贵在不甘平庸,不步人后尘,笔者在文化新闻的采写中,努力探寻着文化新闻的“另一只眼”。多思一点古人有一叶知秋的说法。新闻应从偶然中的一件小事,看到一件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记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者。新闻报道就是要按照事实的客观面貌进行描述,用事实说话,还要给读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我认为,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要在真实、客观的报道中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广度的开拓,才能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颂扬新的精神风貌,揭露社会矛盾,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总结多年来我在北京晚报负责新闻出版方面的采访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作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现问题。从我负责的新闻出版、文学方…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5,(9):112-112
张丽峰在《新闻三昧》杂志2005年第7期上撰文说,媒体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两个,一个是给受众传递新闻事实;二是给受众传递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一个使命,一般负责的媒体都能做到。第二个使命履行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这首先要看编辑的思想深度,认识问题的水平,组织、指挥及策划能力等。在报纸如林、期刊似雨、网站多如牛毛的今天,新闻竞争的纵深战主要是在第二个使命战场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一、身入心入发现“亮点” 要从寻常生活中寻找到不寻常的新闻,仅有身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心人。就是说,只有人到心到,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情景,从中引发思考,才能发现寻常中的不寻常,平淡中的不平淡,也才能寻找到启动快门的新闻“亮点”。如面对持续高温,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深入到市区的街头巷尾去观察,接连几天,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新闻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广度不断扩展,人们获得新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很多新闻来说,即使是同一条新闻内容,新闻呈现的方式、内容的主次以及表达的观点,也会因为采制人员的差异有明显区别,于是一条新闻就有了新闻角度和新闻视角的差别。本文以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为例,探讨民生新闻应该持有的新闻视角。  相似文献   

18.
编稿两得     
张兵 《军事记者》2006,(5):58-58
写文章,谁都希望“出新”。但怎样才能出新呢?——换个“说法”。譬如:有句俗语叫“杀鸡给猴看”,说的人多了,便不新了。有人反其义而用之,说:“杀猴给鸡看”,意思新了。还有人说:“杀鸡猴不看”,意思又新了。又譬如:“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句老话。有位作者写了篇文章寄给我,题目是“磨刀也误砍柴工”,“说法”挺新。再譬如:“雪中送炭”,意思都知道。一位朋友跳出原意,作一文叫“雪中拒炭”,新不新?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在乞讨。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自幼失明”四个字。一天,…  相似文献   

19.
学着写新闻     
参加工作后,我依然保持着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的好习惯,有时因工作需要没听成反倒觉得生活缺少什么。有一次,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长期积累有了写新闻的欲望,我把我校学生在全省生物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写成一篇新闻报道寄给了三峡晚报社,在期待中希冀报纸有一份属于我的位置。果然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敏感,也称新闻灵感。一个缺乏灵感的记者在新闻业上难有作为。 敏感,字面的意思就是指一种“敏锐的感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对所从事专业或专业方向知识的敏锐感知。记者的职业敏感还包含着多种心理活动的有效配合。 职业敏感的养成,首先是长期对与职业有关的事物给予注意的结果。所谓注意,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