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是一个业余通讯员,由于常年坚持写稿,在报刊电台上登出来的稿件很多,对此,一些同志说我同报社熟悉,与编辑有“特殊关系”,更有的甚至认为我经常向编辑送礼。为此,有些同志常同我说,要我帮助他们与报社编辑“疏通”一下,当我把真实情况向他们说明,有些人还认为我在“卖关子”。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和这样一个人: 大学毕业,我从外省被分配到中央一家新闻单位工作.我第一次进办公室时,看见坐着一位中年女编辑,穿着打扮不洋不土,言谈举止一派淑女风度,加之模样长得美如天仙,看着她实在是赏心悦目,美啊!说实在的,连我这个小青年对她都有点动心.  相似文献   

3.
李国民 《新闻传播》2006,(11):65-66
最近,看到有关樊云芳同志事迹报道后,感触颇深。18年前,笔者在武汉参加全国高校校报研讨会期间,曾听过樊云芳同志应邀到会作的学术报告,并拜读了《我就是我——中年女记者樊云芳新闻作品选〉,被这位中年女记者的才华和成就所折服。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冬樊云芳同志不幸患了癌症,4年后,她“死而复生”重返记者岗位,如今已退休但仍活跃在采访第一线。从樊云芳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期名记者忠诚党的新闻事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人民的高尚职业精神、职业品德。樊云芳同志的经历,对年轻记者编辑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颇具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第一次给他寄稿写信,把他的名字写作:谢全明。我只是听任大霖同志口头上告诉我,他将是负责同我联系的编辑。回信很快来了,信尾的署名是:谢泉铭。我为自己的马虎大意很不自在了一阵。心想这下编辑一定对我没好印象了。再仔细读那信,啧,一行行钢笔字隽秀洒脱,字帖似的规整。我有些心慌,——这个未来的编辑,令人生畏。那是一九七四年,我还是一个北大荒农场的知青,冒冒失失闯到大上海,每次走到出版社门口,心总是呼呼直跳,喘不过气。更何况,要同这么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年编辑  相似文献   

5.
1957年春天,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杨刚因车祸受到剧烈的脑震荡,休养了几个月后,到报社来上班了。因为有脑震荡的后遗症——经常头痛,她在报社编委会中的分工有了一点变动,主要是负责审阅副刊大样。我当时是文艺部的一名年轻编辑,正好值班划副刊版样,经常送大样到她办公室去。这中间她曾精心修改过我写的一篇已经上了版的文章——涉及一个国际问题。那次我去取样时,她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我改了一些地方。”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细细看了修改之处,感到她改得好,有学问。 1957年9、10月之交的一天下午,我把文艺部领导(是林淡秋同志还是袁鹰同志看的,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6.
一位科技编辑的奉献──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级工程师、编审俞辉群艾灵科技出版是一座恢宏的大厦,每一位科技编辑都在为之默默地添砖加瓦,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事迹。让我们走进一位科技编辑的世界,去看看她对社会的真诚奉献吧!迈进俞辉群同志的家门,我立刻被两个...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同一些通讯员交谈中,发现有些人埋怨编辑。对此颇有感触,想为编辑同志说几句话。我虽然对编辑工作不了解,但也曾接触过几位编辑同志。他们那种默默无闻地伏案工作,‘专为他人作嫁衣’的高贵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少通讯员、业余作者的成长也同编辑同志的指引、帮助分不开。可是,有的通讯员每当稿件未被采用时,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责怪编辑,满腹牢  相似文献   

8.
翻开今年第七期《新闻战线》,《好党员刘衡》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心情非常激动。对于刘衡同志,我既陌生,也熟悉。说陌生,因为我没有见过她,同她没有过任何来往;但是我对她又是熟悉的,因为二十年来,我常听人们谈起她,大家说她“犟”、“死不承认自己是右派”、“太吃眼前亏”……逐渐地我对她产生了兴趣,有机会就要打听她的消息。当时人们在谈起她的时候,语气间没有憎恨却是同情,是呀,这么一个老党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象刘衡同志这样坚决不承认的是少数,因此她吃的苦头也最大,作为一个女的,我也就特别同情她。后来听说刘衡同志的右派问题被改正了,我由衷地为她高兴,但是她后来又怎样了呢? 凡是刘衡同志写的文章我都读,我的好奇心变为亲切感,我对她产生敬意,从她身上受到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中华书局编辑祝安顺同志,把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两本书送交我,说:“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到您,因此交给您,请看看。”我一看,原来是陈星同志所著的《说不尽的李叔同》和《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陈星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教授,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他在这两本书的后记中提及,祝安顺同志曾约他为中华书局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交往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0.
《我要做好孩子》是著名女作家黄蓓佳的新作,刘健屏同志和我担任责任编辑。这部作品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卉紫、邢老师等一批小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形象,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据黄蓓佳介绍,她的女儿小学升初中,她和女儿一起经历了难以忘怀的一年。所以,她提笔的时候,“生活总是扑面而来”。或许是黄蓓佳笔下的生活太真实的缘故,我们在编辑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编辑,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修养和作风呢? 一、不谋官,不为利,不图名凡有人要到出版社来工作,我都如实介绍情况,说明编辑工作的艰辛,同时郑重声明:为官、为名、为利,别进出版社的门。我这个声明不是多余的,做编辑要有点自我牺牲精神。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韦君宜,抗战时期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当编辑,有一次去看胡乔木同志,谈起编辑工作,乔木同志特别叮嘱她:你要当编辑,就别想着要  相似文献   

12.
学步一得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农民,有写稿的愿望和热情,但一篇篇稿件常如泥牛入海。我想,象我这样何只一个?希望贵刊多介绍些浅显易懂的写稿经验和采访知识。淇县北阳乡黄堆村斐海洋编辑同志: 我们乡里许多领导同志都想写稿。他们深知提高通讯员采写水平的重要性,他们理解农村新闻爱好者渴求学习的急切心情,所以给每位通讯员订一份《新闻爱好者》杂志。目前,农村有许多新闻爱好者新苗苗,但不知怎样把稿写好,所以都希望从  相似文献   

13.
目前,报社夜班编辑队伍老化,青黄不接,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培养年轻编辑,确应摆到十分紧迫的议事日程上来。我们文汇报的夜班编辑,老的一代都已年逾花甲,如今还在“超龄服役”;中年一代的也都已过了不惑之年,且为数寥寥;多数是刚踏上编辑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他们正逐步成为夜班编辑舞台上的主角,他们的素质如何,水平提高得快不快,对报纸工作关系极大。我们报社的几位领导人、特别是长期值夜班的编委兼要闻部主任蒋定本同志,在培养新手、提携后学上,可谓尽心竭力,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因爱好美术,有时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一点剪纸或漫画,投寄一些报刊。我遇到过不少好编辑,如中国青年报的《向日葵》副刊编辑、《河北文艺》美术编辑等,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作者诚恳热心,令人感动。特别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儿童文学》的编辑们。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曾把一组剪纸寄给《儿童文学》。一周之后,稿子退回了,附信对我的作品从选材、构图到技法提出了详尽的意见,有几处还画了图,作了比较说明。收到这样的信,我高兴极了,这比刊登一篇稿子还有意义。一次,我借探亲之机访问了《儿童文学》编辑部。美术编辑杨永青等同志热情接待了我,说了不少鼓励的话。老杨同志还拿出纸、笔,边画边讲,从儿童的体型特点、动态,直讲到剪纸的刀法、技法。他是一位老编辑,但很谦虚地一再表示自己是门外汉。这种编辑作风,  相似文献   

15.
在编辑工作岗位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总编辑韦君宜同志已经度过了四十个春秋.积四十年之经验,她对于怎样才是一个好编辑,对于一个编辑的素质、修养、职责和作风等等,都有些什么宝贵的见解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两度去拜访了她.她的家是一排老式的旧平房.我们谈话的房间大约有十五六平方米,木地板,后墙镶有装饰性的花格木板壁,朝阳的一面镶着大玻璃;窗台上,快要绽开花蕾的水仙和几盆常绿的花草,显示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一名热心读者,并愿意为该刊作好发行工作。为了使我厂职工更多地了解《新闻知识》,我特将自己的《新闻知识》送给他们互相传阅;同时,我还自印了数十张  相似文献   

17.
好党员刘衡     
“我象回到大地的安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人民日报社党委会和编委会要求各支部评选出一批好党员。在记者部的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刘衡同志。人民日报记者部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恢复重建的,四十多个记者中,既有新闻界熟知的老记者,也有写过不少好新闻的中年记者,还有一部分年轻力壮的记者。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推选刘衡同志为好党员呢? 1979年,刘衡同志错划右派的问题得到改正。她向党组织提出:“回到记者部,重新当记者”。当时,有些同志有顾虑。因为她已经57岁,超过了女干部退休的年龄,坐坐办公室还可以,当记者下去采访很辛苦,耽心她不能再四处奔波了。从1957年开始,她始终拒绝承认自己是  相似文献   

18.
记得我步入编辑队伍不久,出版界的一位老领导、出版家送我这本由伍杰同志执笔写就的《巨译的诞生》一书,并亲切地对我说:“好好读一读,对你会有不少的帮助。”几年来,我的确从这本书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和深刻的教诲。对于我们编辑来说,她不仅是一曲深情的颂歌,也是一部优秀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聋人,是济南日报通讯员。在我和济南日报一些编辑同志的接触中,他们那种继承党报传统,对群众认真负责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激励着我。一年多来,我写过新闻报道、小说、诗歌以及反映情况、批评和建议等各种形式的稿件,报社各个部、组的同志,从不怕麻烦,对我进行了许多帮助。比如政教部的宋玉凤同志,从通讯报道起码的写作知识教起,特别告诉我要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本人爱好新闻写作的缘故,近年来,相继同一些报刊编辑交上了朋友,对他们工作的甘苦和心愿也略知一二。人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说,编辑也可以同教师相提并论,只不过是他们耕耘劳作的对象不同罢了。当一张报纸、一本刊物奉献到读者面前时,不知倾注了编辑同志多少汗水和心血。自然,报纸、刊物受到读者好评时,编辑也感到莫大的快慰。不少编辑为了拼好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