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报刊中,常会出现差错。这与校对不仔细有很大关系,也与稿件字迹书写不工整、字体不规范有关。常出现在三个方面: 一、有些作者字写得漂亮,但若是写新闻就过于“狂”了,编辑们如看“天书”,有的稿件编辑们只好顺着意思往下溜,有的人名、单位、术语等溜不下去,又与作者联系不上时,稿件只能废弃不用。如“学员们”写成“党员们”,“起重机”写成“超金扣”,“几天”写成“12天”,“日前”写成“目前”,“目前”写成“日前”等。二、有些作者字写得不好不说,还相当“草”,编辑们不得不去“猜”,即使是一篇好新闻,如果编辑们时间精力不够,那这条新闻也只好到此夭折  相似文献   

2.
赵大良 《今传媒》2003,(6):66-67
最近读到一本科技类杂志,细看之下,发现技术性差错不少。现整理如下,供业内同仁参考。 1.在科技期刊中,物理量的单位应当使用符号,特别是法定计量单位不应当使用中文名称,该刊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但有时将单位符号和中文名称混合使用,特别是在同一篇文章中,有的就在前后几行,一会用符号,一会又用中文名称,如“千伏”应当使用“kV”,“0.38微米”应当是“0.38μm”,等等。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不清楚,而是不重视。单位的符号书写应当规范,如组合单位中有的要加分隔点,有的要加括弧。“千瓦时”应当为 “kW·h” 而不应当写成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通报了《新财经》杂志关于《紫金矿业之祸》报道等四起违规新闻报道的调查处理情况.从通报的情况来看,四起违规新闻事件有三起是使用了不真实的数据.其中,《新财经》杂志刊登《紫金矿业之祸》,作者未深入调查和严格核对数据,错将“9100立方米”和“500立方米”分别写成“9100万立方米”和“500万立方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造成了人心的恐慌,致使企业经济和声誉受损.  相似文献   

4.
郝欣 《编辑学报》2001,13(4):215
GB 9999-88<中国标准刊号>规定了中国标准刊号的结构和印刷格式,然而,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期刊对中国标准刊号的著录或多或少地不符合国标的要求. 中国标准刊号由以"ISSN”为标志的国际标准刊号和以"CN”为标志的国内统一刊号2个部分组成,其标准的结构格式(示例)分别为 ISSN 1001-43 CN 11-2493/G3 一些期刊著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ISSN、CN与数字之间未留1个阿拉伯数字的空隙,有的密排,有的留空隙太大;2)2组数字间的连字符未采用半字线,多数用了一字线,有的甚至用了二字线(据标准起草人说,国际中的示例用一字线系校对错误,应采用半字线);3)一些期刊未著录CN号中"/”后的分类号,或把分类号写错,如将O2写成02,将G4写成G4等. 关于中国标准刊号的印刷位置,国标规定:对于期刊,"除应印在版权标志位置处外,还应将国际标准刊号(ISSN)部分印在封面的右上角,国内统一刊号部分印在封四下方”. 一些期刊在中国标准刊号的印刷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封面的右上角未印ISSN号,有的印到了封面的其他位置上;2)版权标志没有放在封四的期刊,未在封四下方印刷CN号;3)版权标志放在封四的期刊,未在版权标志处印刷中国标准刊号,有的只印刷CN号,而未印ISSN号.  相似文献   

5.
听而后验     
“实事求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这是做学问的科学态度。这种态度,对于新闻采访来说,也是必须坚持的。不是有这样的现象吗?有的同志习惯坐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采访,听汇报,看材料,走马观花之后,便据此写成新闻。这些同志以为,情况是单位负责人亲口说的,材料是经过单位领导认定的,还能有什么差错?他们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有的单位专门组织“秀才”编织令人眼花缭乱的“经验”,并且利用新闻为自己造舆论,因此,我们难免上当。  相似文献   

6.
“无错不成书”几乎成了出版界的顽症,社会各界对此反应强烈。 作为出版圈内人,本人深切感受的是:原稿文字质量的降低,是图书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编辑,本人就常遇到这样的书稿。 一是书写不规范。有的分不清汉字部首:木字旁写成提手旁,绞丝旁和双立人写成一个样,示和衣无差别,反文和“攴”都写成“又”,还有“之”“氵”、“心”“灬”不分,“的”“地”  相似文献   

7.
郝欣 《编辑学报》2001,13(1):35
郝欣    某宣贯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叙述:“以伦琴为单位的照射量和用拉德(rad)为单位的软组织中吸收剂量,在带电粒子平衡条件下数值上是近似相等的。但是,当采用国际单位制(SI)时,用库仑/千克表示的照射量和以焦耳/千克为单位表示的吸收剂量数值上就不相同了。”   这一段叙述使用了2个错误的单位:库仑/千克和焦耳/千克。   库仑/千克、焦耳/千克既不是单位的中文名称,也不是单位的中文符号,它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按规定:单位的中文名称中是不许有符号的,这里的符号“/”不能代替“每”;组合单位的中文符号应是由每个单位的中文符号组合而成的,即中文符号中不该有单位的全称,这里的库仑、焦耳都是全称。   在一些书报刊中,把这种“东西”作单位名称或中文符号使用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牛顿/平方米、立方米/秒、千瓦.小时、元/平方米、摩尔/升、帕斯卡/开尔文等。这些“东西”的正确名称分别为“牛顿每平方米(或牛每平方米)、立方米每秒、千瓦特小时(或千瓦时)、元每平方米、摩尔每升(或摩每升)、帕斯卡每开尔文(或帕每开);它们的中文符号则分别为牛/米2、米3/秒、千瓦.时、元/米2、摩/升、帕/开。  相似文献   

8.
“望洋兴叹”是人们熟悉的成语。有的同志误认为它的含义是望着海洋兴叹。“望洋”,有的古书写成“望羊”、“望阳”。而“洋”直到宋代才具有“海洋”的意思。“望洋”在古汉语里是一个联绵词(特点是构成该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讲,必须合在一块才能表示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时下报刊社等新闻出版单位“文责自负”的声明,有的说报刊社此举是明知不符法律规定而强为之,没用;有的则说报刊社是推卸责任.是在“抵赖”。我以为两说均有失偏颇,故以此文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0.
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道理很简单:记者排除万难写成了一篇批评报道,被批评者或抓住报道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形容词,说你报道失实,黑白颠倒;或捏造事实、编就故事,说你这个记者有“作风”问题,兴许是哪一个“铁哥们”派来的,往你身上泼一桶脏水。“身正不怕影斜”,记者既然敢揭丑,也就不怕什么了。麻烦的是,如今有的法院轻易受理“告记者”案,使记者或新闻单位的领导不得不  相似文献   

11.
“有通稿吗?”时下,有些记者赶到新闻发布单位或采访现场后,总是很关心地这么问。一旦听说有“通稿”,便如释重负,把“通稿”往文件包里一装:“等着看报纸吧!”说罢潇洒而去。很难想像这些靠“通稿”过日子的记者能写出什么像样的新闻。靠这样的记者能办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吗?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热衷于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他们往往在开会之前就组织人员为记者代劳,把需要报道的事写成由本单位领导审阅后感到满意的“通稿”。可以说,在记者来之前已是万事俱备了。拿他们的话说,请记者们来只不过是捧捧场、加深…  相似文献   

12.
新闻文摘     
范敬宜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处理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这两者是统一的,不要把它对立起来,作为一张党报来自上面的“规定动作”是永远有的,而且我们一定要努力完成好。完成“规定动作”并不排斥记者有个人的视角、风格和特色,“规定动作”也并不要求写成千篇一律、干报一面,妨碍记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也提倡记者做好“自选动作”,这往往是记者更有兴趣、更有研究、更有个性的选题,自然也更有可能写好。(摘自《新闻出版报…  相似文献   

13.
初志贤 《新闻三昧》2003,(11):46-48
有的读者给本刊来信、来电反映,说“他们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错别字”,如将‘啰嗦’写成‘啰唆’、‘磨擦’写成‘摩擦’、‘同仁’写成‘同人’”等。其实,这几个字并非是错别字,实际上是有关异形词应用方面的问题。为此,本刊本期开始,刊发初志贤同志的《异形词 ABC》(拟分两次)一文,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翻阅了一些报纸,发现不少新闻用词用语不准确。归纳起来,常见有以下几种:一是用词不讲分寸,突出的表现在夸大其词。有的人爱用“最”、“极”等一类副词,把“较好”写成“最好”,“较大”写成“极大”。例如,一篇文章在报道某钻井队对职工工资、奖金进行了一点初步改革后,就声称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我们知道,“极大”是到了顶的意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编辑处理稿件过程中,发现许多医学论文署名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下面分别介绍如下。一、书写格式不规范。国家GB3179—90标准规定,在每篇文章的题名下方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及其工作单位,但是各期刊又有自己的编排细则及格式。有的用“单位+邮政编码+作者”;有的是“作者(单位)”;有的是“作者”,然后以脚注注明单位和邮政编码;有的用“单位+作者”,再以  相似文献   

16.
吴美潮 《编辑科技》2000,12(2):43-43
经常翻阅科技期刊,发现不少问题,尤其是编辑部文字(指编辑部所写并刊登在期刊上的文字)每每有些质量欠佳、错误较多。例如,有个编辑部的“征稿启事”写成“征稿启示”;有的编辑部文字标点符号是一“,”到底;  相似文献   

17.
中央宣传部在撰写建国三十五周年纪念文章时,对文字、数字的写法作了统一规定:一、年份一概写全数。一九八四年不能写成八四年。二、分数、世纪、年代均以汉字表示。如三分之二,不要写成3分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GB3102.11-93)有如下规定:我国的数字范围号只能用用浪纹线“~”的形式,不能有另外的形式。如表示5至10,只能写成5~10的形式,不能写成5~10或其他形式。数字范围的两个端点a和b只有一种表述方式:数字须完整写出,不能只择其一部分。比如45至48,只能写成“45~48”的形式,而不能写成“45~8”或其他形式。 目前,国外出版社表示数字范围的方法五花八门,比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失实,有不同的情况。有的是作者凭空编造事实来欺骗读者,这是很恶劣的。还有一种,是被报道的单位和人,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的目的而制造的事实,作者没有识别,信以为真,轻率地写成了新闻,造成失实。艾丰同志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宣传性现象”。他曾写了两篇文章(刊登于《新闻战线》去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现在不少通讯员对“一稿多投”说法不一,有人赞同,有人否定。“一稿多投”的现象很多。请问:究竟“一稿多投”对不对?什么样的稿件可以“一稿多投”,什么稿件不能“一稿多投”? 湖北襄樊市 戴幼南 戴幼南同志: 凡稿件不允许一稿多投,这是新闻单位和书刊出版部门的规定。“一稿多投”的做法违犯了这个规定,很显然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经常发生“一稿多投”的现象,有的同志搞“一稿多投”,是存有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心理,有的通讯员在来稿中还把自己某篇稿件被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