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为各行业发展赋能.出版行业具有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天然优势,大数据分析影响着出版业从选题策划、作者选择到内容生产,以及最后的推广营销、读者服务等各个环节.文章从大数据助力图书出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出版产品的精品化、出版营销的精准化三方面论述,探讨大数据下图书出版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智能化的时代趋势之下,法律图书编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文章从编辑的不同工作角度试图勾画法律图书编辑的未来工作方式转型,即基于大数据的"靶心式"策划模式,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图书编辑的多元化模式,作者、编辑、读者互动式出版模式和移动互联时代的精准营销模式,以及提升编辑力.  相似文献   

3.
闫文龙 《新闻传播》2023,(18):118-120
为了解决图书行业出版营销发展落后的问题,本文以新媒体为研究背景,对图书出版跨界营销模式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图书出版跨界营销的可行性,以及图书出版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为了解决图书出版社在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新媒体背景下拓宽图书出版营销渠道的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研究为提升图书行业出版营销效果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博的大众化,微博营销已经成为图书出版营销的新途径。简单回顾了微博图书营销的发展过程和出版机构微博营销国内研究的现状,在对出版机构微博营销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EIMO模型的微博图书营销运作模式,进一步探讨了微博图书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武怡华 《中国出版》2023,(21):32-35
随着媒体融合理念的深入与新一代技术集群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在顶层设计引领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图书出版进行着多方面、全方位的融合。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的融合,能提高出版业的生产效率,转变出版理念的更新,并助力图书出版实现战略性成长;大数据技术与图书出版的融合,可为出版营造数字化基础条件,实现智能精准双向营销,并打通出版产业链信息壁垒;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突破了人脑的思维局限,实现大数据信息的抓取与开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作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突出成果,为出版领域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在内容上"侵占"大众图书出版市场的同时,却对专业图书出版有更多"偏爱",社会化媒体为专业图书出版创造了新的机遇。在市场细分更加明晰的基础上,传统细分方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WP Zon Builder"插件等营销技术工具的发展将专业图书出版的营销触角延伸到更多的角落;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化媒体正尝试为专业图书出版探索更多的未知空间。专业图书出版社当本着分享的姿态迎接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70后”“80后”年轻家长对儿童培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传入,低幼儿童(0—6岁)的成长成为众人关心的话题,幼儿教育相关产品市场也日益繁荣。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幼儿教育相关产品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元。
  本期专题立足于低幼图书市场现状,邀请出版人、阅读推广人、低幼教育专家等从多重角度探索低幼图书出版的新道路。其中,《低幼图书出版的现状与分析》是从低幼图书市场现状探讨我国低幼图书出版如何可持续发展;《童书已经开启“服务式”营销时代》《低幼图书推广中的精准营销解析》《重视渠道资源融合,打造低幼营销产业链》是从实战角度探索低幼图书营销策略,营销是一门活的艺术,这些实操案例有着“有法又无定法”的营销魅力;《从引进版童书特点看国外低幼书出版模式》着重分析了国外低幼图书出版特点及模式,为我国低幼图书出版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梁松鹤  张剑 《出版广角》2013,(17):54-55
针对文学图书出版营销的难点,出版社必须通过对原有视角加以改变,尝试融入商业操作元素,改变传统的文学图书营销。图书营销,是图书出版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从20世纪80年代起,文学图书出版随之扶摇而上,当时文学图书主要以纯文学为主。随着图书市场化的进程,近十年来文学图书市场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结合近年来文学图书出版的状况,探究了其营销模式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图书营销的困境出发,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图书直播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图书直播营销的模式、图书直播营销的变现状态及成因、出版机构图书直播营销的收益展开,进而给出图书直播营销常态化的路径.出版机构需要做的是将图书直播营销模式不断深化和优化,与其他营销方式相结合,以组合拳套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的业务链条.  相似文献   

10.
邵建红 《出版广角》2015,(15):68-69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市场上的年轻消费者逐步流失,图书出版行业面临很大的生存危机.SoLoMo模式的出现,给新时期的图书营销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文章分析SoLoMo模式在图书营销中的优势,提出了SoLoMo模式在图书营销中的应用策略,以期对提升图书营销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袁超 《出版参考》2016,(7):25-26
基于云计算、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概念随之而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谓大数据,即信息爆炸时代的海量数据及数据处理和应用技术.对于各行各业而言,大数据都意味着重要的价值,对于企业和机构、个人的发展都存在着突出的作用.从营销理论而言,大数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数据的价值挖掘.对于我国图书出版行业而言,在大数据环境下提出创新性的营销模式,将有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冲破传统营销体系的限制,有理论性和现实性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图书出版领域的兴趣营销策略体系,给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兴趣营销模式,注重为图书营销进行兴趣适应性分析。最后,以京东商城图书频道为例论述了兴趣营销在提高图书营销的效益、效果与效率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大数据应用全面爆发,出版业作为较小众的行业领域,对于大数据的关注和应用研究似乎并不多,文章将大数据营销与出版业相结合,提出出版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营销以及在应用过程需注意的包括思维方式变革、大数据的保鲜及优质等几个问题,旨在对新形势下的图书行业营销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出版数字化对图书营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宇 《东南传播》2010,(8):168-170
如今,在以"受众为王"的营销理念驱使下,数字化成为出版界大势所趋。数字出版拓宽了出版的界限,也必然对图书营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图书营销内容和市场、定价、销售模式、营销策略四个方面试对这些影响进行了探究,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图书营销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吴红 《出版广角》2021,(1):65-67
为了实现自媒体时代的用户导向模式转型,不少出版企业采取了多种方式,尽可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对出版内容的个性化需求.然而,在具体的图书营销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出版企业有必要通过建立统一的用户图书需求相关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出版行业平台,打造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用户网络互动营销模式,建立完善的自媒体作者发掘和合作机制等方式,构建图书营销中用户导向模式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在日趋复杂的营销环境和日益迭代的图书出版模式驱动下,图书营销要完成传递图书信息、提升销售、维系读者关系的目标,已经无法完全通过人力实现,势必需要借助数字化工具.本文结合对国内外出版机构营销中的数字化工具的梳理,分析了数字化营销工具如何赋能图书营销的运营、提升营销效率.通过对数字化营销工具发展和应用的探究,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和理解图书营销中的技术基因,探寻当下复杂营销环境及技术背景下的图书营销破题之道.  相似文献   

17.
图书营销渠道是实现出版企业价值、满足人们图书消费需求的必经通道。图书营销渠道管理的具体内涵包括图书营销战略管理、图书营销业务流程管理、图书营销渠道成员管理和图书营销渠道关系管理四个方面。图书营销渠道管理的运行模式就是围绕上述四个方面,根据出版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变化,以营销战略管理、渠道关系管理、渠道设计与渠道结构创新为重点,形成内部管理链、渠道成员管理链、渠道主客体管理链和渠道环境管理链。  相似文献   

18.
曹志涛 《出版广角》2015,(17):144-145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出版产业与大数据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字出版将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营销机制将不能很好适应数字出版营销的需要,因此,创新数字出版营销机制,打造新的营销模式,提升数字出版发展产业影响力,将有助于开创数字出版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图书营销新模式——书媒广告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图书营销市场,图书出版发行是图书赢利的主要来源.而近年来出现的书媒广告成为图书运营的一种新模式.他们以书为媒,以书签、腰封、插页等作为载体,将无形的广告传播到目标客户群.这种独特的图书运营模式,开拓了图书营销新思路.其开掘的书媒增值空间,改变了出版产业链,拓展了出版机构的赢利空间,从而形成了图书营销时代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商务浪潮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图书出版的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的实体出版和销售模式.传统图书出版如何借助电子商务的优势寻找新的出路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传统图书出版的差异化营销模式,以期为传统图书出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