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数字图书馆的非文献资源包括用户、用户产生的信息和用户行动,它们是社会网络、社会媒体与虚拟世界的元数据对象。在虚拟世界系统的基础上(含登记系统、地图系统、动态消息系统、快照系统和库存系统等),讨论数字图书馆能够以用户建模和信息系统模块来发展虚拟科研环境、虚拟校园和虚拟知识型社会等。  相似文献   

2.
李雪 《今传媒》2020,29(3):43-45
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网络社交时代,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往往更能深刻地透视出当前的社会心态。只有准确地把握社会心态并对其进行调适,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本文在梳理网络舆情在社会化媒体中投射出的社会心态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理念、行为、方法、机制、修复等维度提出社会化媒体的网络社会心态调适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自媒体盛行的现代社会,技术的普及使"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了现实,使社会中的个体都拥有了表达权,公众从单一的"受众"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弱化。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会中的个体只需通过注册,就可以成为用户,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UGC)随即成为自媒体信息生产的主要模式。在这一模式之下,自媒体传播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传播有害信息、信息虚假现象蔓延、误导网络舆论、信息泛滥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受众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甚至影响着社会秩序。显然,自媒体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不应该使信息传播损害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4.
充分阐述社交媒体对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有助于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社会记忆发展新态势,社交媒体档案记忆的多元化、智能化,亦可推进发展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理论与方法。从社交媒体孕育社会记忆建构传承的新环境以及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这三个方面逐层诠释社交媒体的社会记忆建构传承,并对如何发挥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积极作用,克服避免其消极作用在媒体平台、档案部门、互联网用户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社交媒体具有记忆价值、人文情感等特质为社会记忆建构传承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树立数据思维、促进记忆“智造”、建立过滤机制等策略为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提供了普世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对社会协调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发挥其社会功能,引导社会稳定、良性发展,是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崛起,部分传统媒体选择了盲目附和、加热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并在此过程中渐渐丧失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内SNS的发展概况,以及与SNS紧密相关的个人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网络服务(SNS)是一种“社会化”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它既可以允许用户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网络迁移到虚拟世界中来,又可以帮助用户在虚拟平台上构建新的人际关系,从而将对用户的强关系、弱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聚集型社会资本和桥梁型社会资本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7.
媒体是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责任感是指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社会责任感是指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发展而自觉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就是包括纸质媒体、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及其工作人员,以自觉的心情,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及时、准确地交流、传递好国家发展目标、路线方针、政策法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潇  张杰 《东南传播》2023,(10):115-118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视角,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相关文本和用户节点进行网络建构,发现灾难事件的媒介记忆主要呈现出以主流媒体为中心,各领域意见领袖为桥梁,个体用户为边缘的实践网络;以国家话语为中心,多元化观点共现的内容网络。其中,主流媒体通过双重路径主导灾难叙事,网络圈层起到“官方”与“民间”话语之间的中介作用,个体用户则进行着个体的数字化记忆实践,最终影响着集体记忆的形成、激活和刻写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交互性日益增强,媒体关系网络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社会资源。积极获取新闻媒体正面关注,营建融洽的媒体关系成为企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技能,包括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本文在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出了有效应对媒体负面报道的几点建议,以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含韵  夏晓草 《现代传播》2023,(11):141-153
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N=4865),全面呈现中国居民社交媒体使用与沉迷现状,并从社会心理、角色和情绪三方面探讨中国居民的社交媒体沉迷特征。研究发现,18—39岁的中青年是社交媒体的中坚用户,也是社交媒体沉迷的高发人群。调查参与者中42.1%可被界定为社交媒体沉迷者。性别和家庭月收入对社交媒体沉迷没有显著影响。重度使用微信、微博、B站、抖音/快手的用户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但个体的社交网络规模则对沉迷无显著预测力。与非沉迷者相比,沉迷者更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喜欢拖延,并热衷于进行社会比较。社交媒体沉迷者虽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更多的积极情绪,但却在社会生活和朋友圈中感受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进程中,媒体要介入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需要把握好四个建设基点.一是媒介化、媒体作用与社会治理的场景适配;二是复杂网络、媒体融合平台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媒体社区化、社区故事与基层社会微端治理;四是风险社会、媒体反思与社会治理的长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研究微博媒体,通过构建微博社会网络与现实社会网络的融合模型,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基于模型的微博社会网络对现实社会网络在社会网络联结、结构洞、社会资本积累、社会网络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虚拟社会网络与现实社会网络的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个体在线影响力测量是研究网络舆论、在线社会网络演化、在线信息传播等诸多重要问题的基础。如何定量地刻画个体对他人的在线影响是一个被计算机、复杂物理、社会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等多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研究视角入手,系统回顾了不同学科对社会化媒体中个体影响力的测量方式,即结构性度量方式、信息的被转发与被提及次数、佩奇排名及其改进算法,以及K-核分解算法。与经典的"意见领袖"测量方式相比,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节点影响力测量由于剔除了用户的主观偏见,其测量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4.
周玫 《传媒》2019,(6):91-93
"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包含着各种网络热词、网络新词、网络流行语及网络文体,便于记忆,具有口口相传的特性,能够加快传播的速度,在目前的媒介文化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对于"词媒体"的研究,有助于洞察中国当代社会的媒介文化现状,还能够准确地把握国民的文化心理和生存处境,从而为媒体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马希刚 《传媒》2024,(4):45-47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发展,显现出新的功能与形态。音乐社交媒体通过优质乐评、新颖设计与鲜明机制汇聚了大批忠实用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虚拟社群。基于音乐网络社交媒体中虚拟社群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虚拟社群的群体及个体应用进行挖掘,体现虚拟社群的价值,对音乐网络媒体在全场景、全链条竞争层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个大型在线社会网络形成过程中小世界特征及节点度相关性特征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该过程中网络用户的行为特征变化,以及这些结构变量变化对口碑传播产生的影响,指出企业通过在线社会网络进行口碑营销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为企业应用于在线社会网络不同发展阶段的口碑传播策略提出建议,辅助企业进行口碑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web2.0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下国内的媒体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平台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微博平台将每一个个体变成自媒体,个体言论有可能通过转发被无限放大,因此,自媒体的发展造就了丰富的网络舆情和社会媒体。  相似文献   

18.
张闻桐 《新闻世界》2013,(9):309-310
本文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件为基础,对媒体所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媒体的社会职能,以及媒体作为社会建构的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陈前 《新闻前哨》2012,(4):40-42
近些年来,媒体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严酷的市场环境,使少数媒体为了寻求发展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楚天交通广播在十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抱元守一,始终坚守社会责任,并创造性地服务社会管理和彰显社会公义,逐渐赢得社会各界和市场的认可,完成从"边缘媒体"、"专业媒体"到"主流媒体"的蜕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他们的实践证明:坚守社会责任是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研究微博媒体,通过构建微博社会网络与现实社会网络的融合模型,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基于模型的徽博社会网络对现实社会网络在社会网络联结、结构洞、社会资本积累、社会网络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虚拟社会网络与现实社会网络的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