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刊中报     
师徒缘○许健 “师傅”调走了,我蒙了。事情来得好突然,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年前,从未涉及报道工作的我被调到院政治处从事新闻工作。对我传帮带是政治处协理员王翠玉,我亲切称她为“师傅”。“师傅”先是给我进行新闻基础知识补课,从采访、观察、琢磨到最后的下笔、修改、投稿。“师傅”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心得体会一点一滴教给了我。从第一次采访到第一次用稿,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名字时的激动心情。当我兴奋地拿着“小豆腐块”跑到“师傅”面前,“师傅”也笑眯了双眼:“哟,处女作发表…  相似文献   

2.
“洗”军报     
我有一张1994年的《解放军报》,虽然已经泛黄、皱皱巴巴,有的还字迹模糊、残缺不全,但我仍宝贝似地珍藏着。每看到这些报纸,一种愧疚的情感就悄然而生,脑海中还闪现出这样的一幕。1994年冬天,我所在的西安政治学院放假,我挑选了8份《解放军报》带回家,准备在假期抄录上面的文章。可回家不几天,发现辛辛苦苦带的那些军报不翼而飞!我赶紧问妈妈:“妈,您见到我的报纸了吗?”看我火烧眉毛的样儿,妈妈唤怪地说:“看你…··哦还以为房间着火了呢,你二姨家想整理房间顶棚,我看你的报纸又大又好,就……”“哎呀,妈,您怎么也不…  相似文献   

3.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4.
蒋金彪 《军事记者》2006,(12):65-65
记得入伍的第一天,看到的第一份报纸就是《解放军报》。顾名思义,这是一份面向军队、为军人而办的报纸,内心感觉非常亲切。新兵班长对我说:“你是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抽时间多练多写点稿件,投给《解放军报》,没准能中哩!”班长的话为原本对写作就感兴趣的我鼓足了劲。抱着自己的名字和稿件变成铅字的憧憬,我激情满怀,将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于笔端,经过精心整理后投寄给解放军报社。投稿是热情的,等待是急切的。每天送来的报纸,我第一个抢着翻看,从头到尾都看遍了,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我告诫自己不能泄气,只要坚持写、坚持投,就不…  相似文献   

5.
喂,汽车!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是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这一次平静地说:“这里是私人住宅,你肯定是弄错了。”  相似文献   

6.
康鹏 《新闻传播》2008,(2):61-63
2007年8月16日下午,济南市天桥区北坦街道办事处新菜市街居民郑承镇给我打来电话,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要播出我的事迹了,你到时候可别忘了收看!”说着说着,郑承镇不由感慨起来:“唉!这么多年来,不容易啊!我能有今天这一步,都多亏了你啊!”听了郑承镇的这句话,一直跟踪采访报道郑承镇达7年之久的我也不由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7.
我也要写出一篇好新闻!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始终未变的目标。十年前的一次考试,使我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份工作一下子把我牢牢吸引住了,从学习5个“W”,到看到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变成铅字,内心的激动不可言喻!  相似文献   

8.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3):28-29
没见过 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 女儿:“没有,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生活类报纸,虽然叫法各异,但形式相近,都是你倾诉我倾听,你诉说我实录,纪实体文字记录倾诉者心灵最深处的声音。齐鲁晚报“麓雪热线·心事”经过近两年的运作,编辑思路越来越清晰,版面风格越来越明显,受到业内同行的充分肯定和业外读者的广泛好评,每周一的热线时间电话铃声总是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0.
我坐在电脑前轻轻敲打着键盘,宛如叩开心扉一般,往事在我胸中掀起阵阵难以平静的波澜。参军到部队后,当我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报》,便喜欢上了这份离我最近的报纸。看到报上的文章有不少是写我们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所以也给了我一种写稿的冲动和勇气。从1987年开始,我便提笔给《解放军报》写稿,怎奈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写作时靠的是照葫芦画瓢,所以,投进邮箱的稿件一篇篇如石沉大海。尽管如此,那时每天一份的《解放军报》我都嫌来得太迟,每到一份我都会迫不及待从头看到尾,希望能找到有我自己名字的文章。然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但我没有停笔…  相似文献   

11.
送礼     
今天是女友第一次约我去她家见未来的岳父岳母,由于近几天忙着赶写稿子,常常加班到很晚,把买“礼物”的事给忘了,急得在办公室团团转。这时通信员推门而入,兴奋地告诉我,你的文章在《新闻与成才》上发表了,我一把夺过杂志,迅速扫描我的名字,当姚虎二字跃入眼帘时,全身热血沸腾,忘记了一切烦恼,专心致志的地盯着看过十多遍的字句。看着看着,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天下父母都一样“望子成龙”,我何不把这篇文章当我今天的见面礼呢。越想越激动,越想越冲动,主意就这样打定了,拿着《新闻与成才》杂志并进行了一下包装,轻轻地敲响…  相似文献   

12.
童年趣事     
那是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神秘地对我说:“媛媛,妈妈是医生,你在学校里不管干什么事情,妈妈都能从显微镜里面看见。所以你上课不能乱讲话、做小动作。不然,妈妈看见了,回家一定要批评你。”从那之后,我变得特别小心。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下课小心翼翼地玩儿,总害怕做错了什么事,会被妈妈从显微镜里看见。我虽然害怕,但又十分好奇,总想看看显微镜里是不是真能看到学校里发生的事,便吵着让妈妈带我到医院去“领略”一下显微镜的神奇功能,妈妈被我吵得没法子,只好答应了。国庆节放假期间,妈妈刚好值班,我就跟她到了…  相似文献   

13.
旅游饭     
拿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串奇怪的声音:“呜-呃-嗬”,是我妈!不会出什么事吧?“江乙啊,你能不能国庆节回来一趟。”我的心一阵紧缩。  相似文献   

14.
在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有许多事情都淡忘了,唯有我的稿件第一次被刊用后战友们向我祝贺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过完组织生活后大家正在闲聊,公务员送报纸来了。忘了是谁翻看《国防战士报》(原昆明军区报纸)时,看到了我写的小故事《南瓜生蛋的秘密》,高兴地嚷了起来,“小向的文章见报啦!”大家不约而同地凑过来看,有的还鼓起掌来。我们的报道组长程维满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好样的,到报道组才一个月就上了军区的报纸。”与我一同进报道组的新战友也过来祝贺:“我真替你高兴。”战友们的真诚祝贺,像一…  相似文献   

15.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16.
董副总编:您好!我学习到今天就结束了。到了几次您办公室,想与您当面报告此事。可能首长下基层去了,所以一直未见着您。董总,在这学习近四个月以来,部领导和编辑老师对我非常好,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收获不少,除发了几篇“让你感到好笑”的小稿之外,自我感觉在新闻写作方面着实进步不少。到报社学习后另一个收获,就是我对编辑部和报纸有了重新的认识。正如您所说的,我和部分新闻干事一样,原先对编辑和报纸有过偏见,也曾认为搞新闻是“三分稿子七分关系”。经过这 次学习后,特别是看到编辑们为找…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谎言     
每天上午10点左右,收发室刚把报纸分好,报道员小王就会出现在窗口,准确得让人吃惊。从小王调入宣传处任报道员后,每天都期盼着报纸上能出现自己的名字,但每次都怀希望而来,又拎失望而归。这天中午,政治部张副主任来到宣传处,颇为神秘地对小王说“今天上午,南京日报社来了个电话想约一篇关于新兵生活的稿件,部里决定由你负责采写”。“我行吗?”小王一脸迷茫地望着张副主任那有些令人琢磨不透的目光。“行!你一定行!这次可是报社约的稿,只要你细心去写就一定能登报,千万别错过了这次机会哟!”小王心里像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8.
速写黄健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你的剪贴本,我惊讶了:短短的几年里,你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电台见稿250余篇,荣立3次三等功。作为你的同行,我好羡慕你。你在新闻报道路上踩下了一行艰难而又令人羡慕的足迹。1993年12月,你从山东郯城县入伍。新兵连还没结束,你的第一篇处女作就在《河南日报》上露了脸。团里的新闻干事陈东看你是块搞新闻的好料子,便把你调到了团报道组。机关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使你如鱼得水,你更加勤奋地学习,你的名字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报纸上。1996年5月,在团首长的关怀下,你…  相似文献   

19.
3月14日凌晨6点多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里传来处长那因激动而有点颤抖的声音:“郁建兴教授牺牲了!”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竟一句话都没有说,就稀里糊涂地把电话挂了。过了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在做梦,这才后悔刚才忘了问牺牲的原因了。好不容易等到上班时间图书馆开门,打开网络,《中国专家郁建兴车祸罹难》、《我核查专家罹难巴格达》等标题再次刺痛了我的眼睛。在他留下的最后的照片上,依然带着那惯有的微笑,可我感到自己的心在流泪。  相似文献   

20.
山丹 《中国广播》2006,(11):25-26
记得2004年秋天,最初听到自己获得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的消息时,我正在科尔沁草原上采访。电话那端,朋友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手握听筒躺倒在宾馆的床上,泪水无声地流下。这一天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宁静,就好像一个一直模糊不清的梦突然一下清晰起来,让我一直无法着陆的心灵安静下来,踏实下来。以至于狂喜过后,我竞有些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