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学术界对高校社科学报数量多、质量低的批评,近20家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学报主编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提出了“名刊工程”专业化发展方案.但是,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的定位是什么、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的运行体制如何、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的质量如何保证、专业化是否是名刊工程改革的唯一选择、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能否实现国际接轨、对...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校社科学报已达1300余家,除少数专业性学术期刊外,多为综合性社科学报.我们看到,在高校社科学报快速发展的同时,综合性社科学报办刊模式趋同,同质化现象愈加突出.但是在教育部名刊名栏工程的推动下,近年来一些高校学报努力调整办刊策略,创新办刊模式,涌现出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优秀社科学报,特别是一些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后来居上,办刊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有些还跻身优秀期刊行列.因此,总结其办刊经验,对探讨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的办刊策略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学术期刊体系中,多数高校社科学报处于底层.工具理性思维的泛滥,导致高校社科学报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而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导致学报社会地位进一步被边缘化.不少学报一味迎合评价体系,以致自我的迷失.本文认为,高校社科学报应该以公共学术平台为发展目标,由综合性期刊逐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努力构建在线学术平台,带动期刊的专业化、特色化和集约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协同发展;融入学术共同体,回归学术,从而促进高校社科学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的内涵重在交叉融合、学术创新,综合性强的高校社科学报便成为学科交叉领域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学科交叉热点变化快、专业跨度大、合作交流广,对高校社科学报传统学科边界清晰的同行评议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使同行评议实践面临新的挑战。高校社科学报应做出相应优化,引入兼职学术编辑,把握重点方向深化同行评议专业度,适当运用更为透明的开放评议,强化监督同行评议质量,使高校社科学报的评议模式更契合学科交叉的特征,更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赵强 《编辑之友》2013,(8):39-41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论"是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本质论""特色结构论""特色方法论"和"特色意义论"的总和。从本质内涵看,"特色"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内含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核心是凸显"差异性优势";从构成要素看,学报"特色"的形成是主体要素、内容要素和形式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方法手段看,主要有"特色栏目""特约主持人制"和"名家对话"等"特色化"实践形式;从意义价值看,特色办刊对高校社科学报发展本身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都有积极作用。要深入理解高校社科学报特色问题,须从本质内涵、构成要素、方法手段及意义价值等层面进行多维度反思。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以来,在期刊市场化、集约化、数字化发展的大潮中,基于对高校学报办刊体制、机制及办刊质量基础上的各种批评,以及诸如“数量泛滥”、 “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缺乏专业性”等等高校学报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破题而出的高校社科学报改革已如箭在弦,势在必发.然而,据相关主管部门不断发出的意见及改革举措来看,虽然高校社科学报的改革取向非常坚定,但是我们也可以明显地感到主管部门的困惑和无奈之情.那么,在高校社科学报改革的问题上,为什么主管部门会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呢?在坚定的改革取向前提下,为什么主管部门很难取舍具体的改革方式、方法和步骤呢?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社科学报改革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理工类院校综合性社科学报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然而人们却对它抱有偏见.在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中,理工类院校综合性社科学报发展最快,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要办成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必须克服路径依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开放办刊和匿名双向审稿制度,还要扬长避短,努力办出特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者型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6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高校社科学报诞生100周年暨苏州大学学报百年刊庆纪念大会”在苏州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新闻出版总署助理巡视员张泽青,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苏州市委宣传部领导,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理事长龙协涛和学会其他负责人,以及《新华文摘》等著名文摘刊物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以及多家高校社科学报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庆祝中国高校社科学报及《苏州大学学报》的前身《学桴》百年华…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目前我国理工高等院校主办的社会科学版学报已经超过了200多家,几乎所有理工高校都有了自己的社会科学版学报,理工高校社科学报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领域里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形成了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现象,对这一新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很有必要。一、理工高校社科学报产生的必然性我们认为,理工高校社科学报在改革开放中诞生有其必然性,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1.世界范围的文理渗透浪潮也影响了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我国以往学科划分过细、文理严重分离的弊端日益显露,也日益被人们…  相似文献   

10.
吴庆丰 《新闻爱好者》2011,(20):122-123
近年来,教育部推出"名刊工程"、"名栏工程",打造一批学报名栏和学报名刊,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高校社科学报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千刊一面的状况,使高校社科学报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作为新办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与其他名牌大学学报相比,学术定位不是勉为一致,要求趋同,而是找准自己在同类学报乃至整个学报界中的特殊位置,通过自身的学术定位来找到和培植发展的生长点,通过挖掘其深层次的个性特征,全力打造刊物的学术特色,彰显刊物的学术个性,提高刊物的知名度,保持刊物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社科学报创设名栏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教育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以来,广大学报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名栏工程建设,并在理论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社科学报已经创出了具有本刊特色的名栏。对已经成功创出名栏的部分高校社科学报作一综合性的例析,以期对学报工作者在创设名栏的工作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红勋 《新闻爱好者》2011,(10):122-123
近年来,教育部推出"名刊工程"、"名栏工程",打造一批学报名栏和学报名刊,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高校社科学报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千刊一面的状况,使高校社科学报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作为新办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与其他名牌大学学报相比,学术定位不是勉为一致,要求趋同,而是找准自己在同类学报乃至整个学报界中的特殊位置,通过自身的学术定位来找到和培植发展的生长点,通过挖掘其深层次的个性特征,全力打造刊物的学术特色,彰显刊物的学术个性,提高刊物的知名度,保持刊物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社科学报"品牌栏目"如何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其发展中普遍遇到的最大难题,但若能在作者群、研究机构、运作方式、编辑、学术研讨的常态化等方面加大思考和实践的力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高校社科学报也能与时俱进地汇入国家战略和时代主潮之中,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当代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关注策划:近年间我国高校社科学报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最近的八九年间,我国高校社科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动向———关注策划。现代策划观念的初步引入和付诸实施,给相对沉寂的学报界注入了一股生机和活力,开创了学报历史的新局面。认真地回顾和反思几年来社科学报实施编辑策划的实践经验,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记录这一时期社科学报事业演进的历史面貌,还可为我国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应该说,我国社科学报界关注策划这一态势的形成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业内同仁基于谋求学报发展的内在需求,在诸多环境因素的感召与促动下,经过较长…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手段日新月异、期刊体制改革逐波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社科学报的新媒体传播遭遇外热内冷困局,原因在于办刊体制阻碍,编辑新媒体传播观念滞后,熟悉数字新媒体技术的编辑人才缺乏,学术性、专业性制约及数字出版商制造的误区。面对困局,高校社科学报应统一思想,自上而下推进新媒体传播;转变角色,做好"小众化"传播;占据先机,积极探索新媒体办刊模式。  相似文献   

16.
廖文婷 《中国出版》2023,(20):51-54
高校社科学报是主题出版的主力军,肩负着引领主流思想、构筑理论高地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和学术交流方式快速转变,高校社科学报应充分发掘、运用其良好现实条件,通过增强主题出版的学术话语构建能力、多学科耦合能力、专业队伍培育能力、协同传播能力提升主题出版的内容建设和服务供给水平,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出版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手段日新月异、期刊体制改革逐波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社科学报的新媒体传播遭遇外热内冷困局,原因在于办刊体制阻碍,编辑新媒体传播观念滞后,熟悉数字新媒体技术的编辑人才缺乏,学术性、专业性制约及数字出版商制造的误区。面对困局,高校社科学报应统一思想,自上而下推进新媒体传播;转变角色,做好"小众化"传播;占据先机,积极探索新媒体办刊模式。  相似文献   

18.
办刊人要想着读刊人,这是办刊的重要原则。为什么要把这一条确定为重要原则呢?这是因为,没有读刊人,办刊就失去了意义。要想着读刊人,首先就要知道谁是读刊人,如果不知道谁是我们的读刊人,办刊就会迷失方向,效益(社会的、经济的)就难以保证,这样办出来的刊物,更谈不上有什么意义。高校社科学报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学术理论性期刊,高校社科学报的读刊人究竟是哪些人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期刊的定位和办刊宗旨,也直接关系到办刊的效果,必须认真对待。高校社科学报一直把自己定位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  相似文献   

19.
&#  &#  &#  &#  &#  &#  &#  &# 《出版与印刷》2016,(1):13-16
高校学报的定位与特色栏目的创建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早在2002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在题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社科学报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中就指出:“一部分学报定位不清,选题雷同,内容重复,个性、特色不够鲜明”1。随即教育部于2003年底正式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即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旨在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社科学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报的定位与特色栏目的创建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早在2002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在题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社科学报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中就指出:“一部分学报定位不清,选题雷同,内容重复,个性、特色不够鲜明”[1].随即教育部于2003年底正式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即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旨在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社科学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