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缘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正一步步走入"寒冬".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出版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宏观经济的波动起伏,出版业必有切身感受.已置身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国出版业自然无法规避大洋彼岸袭来的阵阵寒意,但同时也应看到金融危机对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双刃剑"效应,它在使出版业走向低迷的同时也给出版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金融危机肆虐蔓延的背景下,关注全球的图书出版业,探寻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寒冬"突围之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出版业的若干不同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出版业已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中国入世,出版业更面临着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鉴于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将中国出版业与西方出版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产业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中外出版的不同以及我们的差距是有必要的,它将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经验上的参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出版业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特别是出版业离岸外包不断扩大,内容逐渐深化,出版业服务外包全球格局初步形成.中国出版业服务外包也有一定发展,但整体服务外包市场有待培育,特别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努力有待加强.中国要学习借鉴出版业服务外包先进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对出版业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扶持,完善出版业服务外包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监管制度,推动出版业服务外包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首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人才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正如海尔得益于张瑞敏,万科得于王石.出版业当然也概莫能外,比如张元济之于商务印书馆,陆费逵之于中华书局.在今天中国出版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之际,在出版业这个智力密集型的产业,人才的作用日益凸现,出版业亟待一批懂得出版规律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脱颖而出,引领中国出版业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做大做强,赢得出版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国乃至全球出版业生态,影响了我国出版业各环节的常规面貌.疫情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主题出版、图书竞价折扣、直播与出版业融合、书展新生态四方面.疫情环境结合新媒体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线下阻隔、线上活跃的传播特征对出版业影响较大,使新旧媒体图书销售的竞价折扣恶性生态加剧失衡.高效的抗疫行动带来了更早稳定的社会环境与更丰富的抗疫经验,加之政策扶持,使得战"疫"主题出版与线下书展在全球脱颖而出.疫情加速了传统出版业的融合创新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中国传统出版业的创新能力,也成为深刻反思行业痼疾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6.
爱思唯尔集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STM出版巨头之一,其开发ClinicalKey超级医学平台的成功经验很值得中国出版界学习借鉴,中国出版界很有必要提高对知识服务其及发展前沿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中国出版业在发展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创新精神和长期投资的经营战略,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发展路径.政府应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和出版产业政策,解决中国出版业发展知识服务一系列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7.
音像出版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顺 《编辑学刊》2006,(1):61-64
音像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播科技与文化的历史使命.加入WTO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将不可避免地融入国际化的滚滚大潮.经济的全球化,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的作用,加快了中国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音像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依据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这不仅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将终身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个人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提高学习力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正处于出版体制改革转折期的中国出版业,面对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同样必须尽快创建学习型出版,快速提升出版业群体的学习力,造就大批各类出版人才,以增强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0,(12):4-4
柳斌杰:中国出版业将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5月31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会见美国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纳德&#183;邓恩一行。双方就当前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柳斌杰在介绍中国出版业发展情况时指出,中国出版业将继续坚持市场化、国际化、集团化的改革方向,与国际业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出版业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徽州成为全国出版业的四大中心之一.出版业在徽州地区的形成,和徽商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徽商有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并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且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因此在徽商的努力下,徽州地区的出版业从无到有,从普通的刻书到追求书籍的质量和艺术水平,从作坊式生产到合作式的经营,最终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徽商在出版业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今天的出版业去学习和汲取.  相似文献   

11.
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我们认识到,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内外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建立在以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上,建立在以人为本、基业长青的经营理念上.出版业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科学地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提高创新能力,有效解决出版业长期依靠外延增长粗放经营等难题,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同样为中国出版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又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国有理由继续对人类有较大贡献.就出版业而言,中国的出版业既为人类保存了灿烂的文明,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本身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大发明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在当今因特网的时代,人类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所体现出的科学与文明正以出版物为载体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并宣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出版业只有以全新的目光,与时俱进,放眼全球,全面提升中国出版业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出版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中国大学出版业与民营出版业概述 从产生的时间来看,中国现代大学出版远远落后于世界大学出版业.1877年"在华传教士大会"上设置的"益智书会"为中国大学出版之滥觞,5年后,位于山东登州(今烟台市)的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开始自印教材,正式开创了中国现代大学出版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版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在探索中成长,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当然,就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现状看,可以肯定地说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出版业在中国出版业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部、西部之间承上而启下,可以说是"襟三江而带五湖".但是在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梯级结构当中,中部出版业的地位是有些尴尬的.首先,就其实力而言,在传统观念上它一直被误认为比不上东部发达地区,而且在经营手段及出版理念上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其次,在目前现实生活中,中部地区的出版业比西部具有更多的优势,但却不能像西部那样直接受益于国家经济政策,如西部大开发带来的一系列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学习是出版业的一种发展方式 如果有谁在出版业作一个行业调查,"学习在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中占有什么位置",恐怕结果是不会太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出版业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现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决定了出版业在我国的垄断和特殊地位.随着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出版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其本身就是市场化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一种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品属性是其主要属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的出版业已经融入了改革的大潮之中,深深地打上了市场化的烙印.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当前出版业的两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斯里兰卡的新闻出版管理机构、新闻出版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斯里兰卡主流的报刊、图书出版机构的基本概况,梳理了中国与斯里兰卡新闻出版业的交往历史.从整体上看,斯里兰卡与中国合作空间很大,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产业化、数字化发展技术和经验完全可以输出到斯里兰卡,中国新闻出版界应抓住机遇,助推两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的中国图书市场带给2004年的中国出版人一个不安的数据:市场实存图书品种70万种,动销57万种,实现销售额461亿人民币,库存码洋401亿人民币.其间,业内人士对于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带着热情去看,又生出许多忧叹来--有人甚至得出中国出版业有可能步日本出版业崩溃之后尘的恐慌性论调.又是在这一年,来自政策面主导的关于出版业自身改革的呼声渐高.我的看法是:中国出版业不会步日本出版业的后尘,中国不会出现所谓的出版业崩溃.中国出版业最需要正视的是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书业变革,中国出版业有着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