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远离诱惑     
在太平洋不拉斯岛蔚蓝色的海底,这里原本是一个安谧平静的世界,生活在那里的鱼类互不侵犯,和平相处。但是在深海的一隅,有一块巨大的方石,被人称为魔方石。不管什么样的鱼种,只要游到魔方石附近,就像染上了一种魔力,性情大变,常常与其他鱼种发生激烈冲突。就连平时最温和的鱼,都会变得异常凶猛,挑起一场场血淋淋的战争到底是什么扰乱了这些鱼的心智呢?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原来魔方石本身有一种吸附力,会把一些小鱼吸附在石壁上,这些小鱼经过氧化,会变成一种十分可口的食物。  相似文献   

2.
揭露风险重在现在而非未来环境新闻最核心的新闻价值在于揭示环境风险,着眼点主要是在将来.然而,曾荣获2007年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肯·维斯说:"就我来看,太多的环境报道集中于未来的灾难阐释,或者对未来几年将会发生灾难的状况分析.这样的报道新闻价值会大打折扣."①因此,环境新闻采访的第一条技巧就是让受众能够感受到现实的环境灾难,哪怕记者把重点放在环境灾难的未来趋势上,仍然需要强调这些风险对当前生活的威胁.魔方拼凑法.环境新闻属于科学传播,相对于社会新闻,环境的风险具有某种程度的隐秘性,不易被人察觉.从科学层面来说,多数科学家毕生致力于一两个具体领域,但是很少有记者能够耐心地通过采访一些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然后把整个魔方拼凑起来.肯·维斯认为,单个的变化往往不易被人察觉,然而这些琐碎信息都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把这些七巧板拼凑成一个魔方,这个新的立体魔方就会给人一种全新感觉,构成了现代人所畏惧的"威胁",从而展示出风险.环境记者要拥有这样的能力,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科学家在一起,还要阅读报刊,查阅与标记各类相关学术读物.  相似文献   

3.
魔方自发明至今仅30年,却已成为史上最具吸引力的玩具。为什么人们要把生命浪费在这个晦涩、耗时而无用的东西上?对此,魔方发明者的态度是:生活本身就是解谜。  相似文献   

4.
魔方是大多数人小时候玩过的一种智力玩具,能将人的思维带入到一种立体空间,充满神奇和智慧: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和向往的一种感觉。上海东方卫视巧妙地将二者契合在一起,孕育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情感类节目《幸福魔方》。顾名思义,就是用“魔方智慧”来寻找全新的幸福之门。  相似文献   

5.
台湾出版人郝明义主持的"经典3.0"系列推出了有一段时间,每本都邀请一位文化名家,选择自己最得意或最喜欢的一本书进行解读.活儿到了蒋勋手里,他选择了苏轼的<寒食帖>.书之所以以这个形式出,有部分原因,应是策划者希望能看到某一种思想,一种情怀能够以更贴近我们时代的方式被表达,能以更可亲的方式被接受,也因为在选择上存在很大的自由度,所以这选择本身也便成了让人好奇引人遐想的事.  相似文献   

6.
傅华 《中国档案》2005,(8):26-27
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所中华民国史方向的研究生臧运祜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他论文的题目是《七七事变以前的日本对华政策》,论文中他使用了能找到的大量的档案文献,把研究和分析完全建立在对第一手材料的分析和使用上,受到了专家的好评,并在当年被评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优秀博士论文之一。2000年,博士论文经过修订,同名专著也正式出版。完成了博士论文,又出版了专著,在一般人的眼里,一个学术问题的研究也该告一段落了。但是,追求严谨的臧运祜老是不放心,在他的心里,总有这样的疑问:该用的资料是不是都用上了?是不是还有许多资料没有…  相似文献   

7.
邱兵这几年成了新媒体领域的先行者.特别是澎湃的崛起,以及梨视频的横空出世,把邱兵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有言道,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更何况,身处风口浪尖的英雄,有条件也有能力飞得更高更远.邱兵以及他领导的媒体的崛起,与时势造就分不开,但邱兵的不同在于: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不是那种被周围的强大力量和惯性裹挟着往前走的人,即便在近年媒体急行军的顺风口上,他也不是那种随大流、被新媒体风口卷着推着走的机遇收割者和搭便车的人,他总是选择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在顺行的大潮中,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搅局者”.  相似文献   

8.
大凡和他打过交道的报道员都说他像个“书生”,话语不多,温文尔雅,好一副“书生”模样。其实他就是个“书生”。从入伍后当文书,到现在当政委,和文字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还在《半月谈》上高谈阔论过一番哩。大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有“招数”,要不然,他上任后能把过去年年都跟在人家后头的报道工作摆弄得连续三年被省军区、军分区评为先进单位?所以您可别小看了这“一介书生”。他能把每个报道员的劲头都鼓得足足的,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哪条好线索从身边滑过去跑了,那多对不起咱“书生”政委呀。“书生”自有“书生”的脾气。…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死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  相似文献   

10.
雪珥 《北京档案》2012,(1):46-48
日军野蛮屠杀落水清军高升号沉没后,司炉工董阿新登上了一条救生艇,艇上有40多人.他在日后法庭上做证时说,日军向他们和在水中游泳的入射击,"子弹落在水中好像下雨,救生艇上当场就被打死了8人,舵也被毁坏,救生艇很快就沉没了."后来他又上了高升号的另一个舢板,此舢板有两三回翻覆,直到次日被法国军舰发现获救.落水的清军哨长张玉林看见日本军舰的每根桅上都有一人在发射机关枪,对高升号及水里的人扫射,时间达一个多小时,"骆营官被打死,吴营官下水死."他在获救后的调查中甚至形象地模仿了炮柄怎样转和机关枪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霎文 《中国记者》2012,(3):74-76
阿强靠在沙发上,用力搓了把脸,眼睛布满血丝。"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失眠,脑子乱得很。"他皱着眉头,整个人紧绷着。阿强是省城一家报社的记者,研究生毕业不到一年,就成了报社的骨干,本该春风得意的他,看上去却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12.
老话儿爱说"采风"或者"体验生活",都是督促写作者要去接近生活,似乎正常的风吹不到一个写字的人.这说法的前提很像"缺什么补什么",也强硬地把一个写作者隔绝排斥在生活以外,好像他刚从外星球降落人间,要专项地去关注体验和接近人类的日常生活,这说法真是要多可笑就有多可笑.只要你是地球人,活着就必然被风吹,被生活折磨,是个人就逃脱不掉的.或者有人硬要拆分出"文学的生活"和"非文学的生活",而这个所谓的"文学的生活"本身离真生活又远又假.  相似文献   

13.
这份自传交上去后,过了一天又一天,录取通知书却一直没有下来,我终于又一次名落孙山.后来推测,更可能的情况是本来已经写好的录取通知书被我自己的自传给剪掉了,我的忠诚老实就是那把剪破通知单的剪刀. 蒋介石机要秘书之子唐翼明经历极为丰富,命运极为坎坷.他年仅6岁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身为国民党高官的父母留在了衡阳乡下,此后孤身来到武汉上省实验中学.后来他成了武大中文系的研究生,成为第一位在台湾讲授当代中国文学的大陆学者.以下是他的讲述.  相似文献   

14.
一切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起到驱动力作用的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在办报上,就是要做好人文关怀的文章.人文关怀,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以及他的生存状态、社会权益,而每一个人及其生存状态,其实又往往代表了一群人.  相似文献   

15.
马世琨:勤于耕耘出精品陈特安一个山东人,一个老新闻,迄今已把大半辈子献给党的新闻事业,他就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马世琨。马世琨1964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即进入该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67年他被分配到人...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办报     
一般人都知道黑格尔是个颇负盛名的大哲学家,但恐怕很少人知道,黑格尔曾一度热衷于新闻工作,他当过一家日报的编辑近两年时间,甚至为了一篇新闻报道得罪了当局而吃过官司,上过法庭.一九○七年春天,三十七岁的黑格尔离开耶拿迁居班堡,应邀担任《班堡报》的编辑.仅仅在两年前,黑格尔获得了教授的头衔.他为什么放弃教学生涯而投身新闻工作呢?除了当时战争的影响和个人经济上的考虑外,对新闻记者职业的向往则是重要原因.黑格尔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想必您也知道,我一向癖好政治.……此外,新闻记者本身是个稀罕的对象,而且几乎是个嫉妒的对象,因为人人都想知道他所秘而不宣的底细,都想知道大家认为最好的东西."《班堡报》当时已经发行了十多年,由于接办人不懂业务,把报纸办得一塌糊涂.黑格尔怀着雄心壮志走马上任,把法国式的办报方针和德国式的新闻文风结合起来,使《班堡报》面目一新.他分别函请一些老朋友为报  相似文献   

17.
朴树,在别处     
很少有歌手能像朴树一样,只有两张专辑,20余首歌曲,淡出公众视线9年之后还能被歌迷怀念。他敏感、低调,和身处的圈子格格不入,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他的存在显得愈发迥异"我不讨厌他,我能接受,我过去就是那样的。"朴树把之前的自己称为"他","在一个特别强大的感情驱使下写歌。以前歌里的感情太重了。"《白桦林》《那些花儿》《我爱你,再见》这些歌被广为传唱,朴树倾注了太多情感。如今,"感觉以前是另外一个人,从里到外,现在我都换了一个人。"他剪短了头发,蓄起了小胡子,称过去是"年轻的时候",甚至是"小时候"。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创意设计?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寓言:上帝为人间制造了一个怪结,被称为"高尔丁"死结,并许有承诺: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将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怪结的人都失败了,最后轮到亚历山大,他说:"我要创建我自己的解法规则."他抽出宝剑,一剑将"高尔丁"死结劈为两半.于是他就成了亚洲王.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意"二字的真谛.也许,创意本身就是个怪结,而怎样来解开它也就成为设计师长久以来苦苦寻求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形容词?因为事物的状态千差万别,需要大量的词汇来形容它们.世界太丰富了.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的道理,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人,所以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主持人.人活在这世界上被人记住的,常常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要是所有地方都和别人一样,那"你"还以什么资本被称为"你"呢.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到底学什么,该怎么学?这是让很多在读研究生感到困惑的问题。研究生真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通常只有一年半至两年,其它时间大都花在写毕业论文和寻找工作上了,于是很多人提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到底能学些什么呢?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多学点东西、多出点成果呢?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