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贝克(Ulrich Beck)与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描述,我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随着微博成为反映舆情民意的主要途径之一,微博中指责、质疑、谩骂等负面声音频现,语言暴力方面的表征也渐趋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微博的直播性、裂变式传播、内容再造等技术特性决定了它能在裂变式和几何数扩散的传播中迅速产生强大的舆论威力,而这种独有的特性使舆情的源起和传播潜藏着极大的隐性风险。本文以"小悦悦事件"为例,对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微博语言暴力的风险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借机探讨风险规避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来微博在国内的几何级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时代,而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报纸官方微博"成为传统报业新的传播渠道。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微博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面对微博的冲击,传统报业"拥有渠道,就拥有经济回报"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报纸微博应运而生。"报纸微博,是传统报  相似文献   

3.
随着web2.0技术的纵深发展,微博作为高普及率的自媒体,逐渐扮演者"意见市场"的作用。由于微博的传播特性,谣言借助于这一平台裂变式传播信息,对社会舆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选取在新浪微博上传播广泛的"赵本山家藏20吨黄金"谣言为例,以个案研究、内容分析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从谣言文本分析、谣言传播路径、辟谣传播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提出管控微博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微博网络中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模式对已有舆情传播模型提出挑战。为有效地揭示出微博用户关注关系所形成的复杂网络中舆情传播演化的机理,以有向无标度网络为载体提出舆情传播的SIRS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微博的传播特性以及舆情话题的衍生性等因素,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可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李荣 《东南传播》2012,(1):88-90
微博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品牌传播学的视角,首先厘清相关概念,初步得出微博可以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的结论,接着站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归纳出微博个性化信息传播特点:传播内容微小随性、信息发布随时随地、"背对脸"的交互方式、一种裂变式的传播以及传播模式,基于信息传播特点和传播模式提出了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品牌传播,最后从品牌关系的角度再思考微博品牌传播媒介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何谓微传播,何谓微事件,何谓微时代 微传播是以微博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微博为媒介的微传播,是去中心化的裂变式多级传播模式,传播碎片化信息,借以实现自我表达、交往需求与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7.
"微博问政"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为民服务的新载体。然而微博传播系统中海量的干扰因素也正对政务传播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发起新一轮的挑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基于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传者等层面,对政务微博信息传播噪音的成因和表现进行探讨,在剖析其表现机制的基础上,促进对政务微博传播噪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为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平台,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容忽视。相较于传统媒体,微博即时、即地、全民参与互动、裂变式传播等优势给新闻的报道和传播带来变革,但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以新浪微博为例,旨在分析论证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而完善新闻传播手段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子博 《中国出版》2013,(17):31-35
微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中心—周边"的信息传播模式,促成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这个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虚拟平台上,每一个个体都成为参与者、传播者,多中心、交互重叠的网络发声节点赋予了信息裂变式传播速度。与此同时,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工具,给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优化带来了契机与挑战。我国政务微博发端于  相似文献   

10.
如今,微博以其超低的进入门槛、简易的发布平台、裂变式的传播模式影响着传统媒体旧有的报道方式,在微博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应更加注重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策划、报道内容等。微博改变突发事件的报道内容和方式1.微博促使报道更加公开透明。人们借助微博获取信息、探求真相,通过转发评论,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迫使传统媒体不得不重视信息公开透明。例如,2011年,在追问7·23动车事故原因的过程中,微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微博的信息组织架构、传播模式和影响力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微本体技术改善微博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寻找利于微博管理的最合适的信息架构,分析微博产生裂变式传播能量和海量信息的动因,提出基于微本体建模的微博信息管理体系,所有这些将有效地丰富现有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理论体系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2.
靖鸣  李姗姗 《青年记者》2012,(22):34-38
文微意博的微博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掀起了一场编织"围脖"的全民行动.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微博,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使民意表达的渠道和空间迅速扩展和延伸,由此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舆论形态即微博舆论.微博舆论经过裂变式的传播之后,形成一股强劲的舆论力量,对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进行关注与监督.  相似文献   

13.
在转型时期,社会大众长期以来积压的心理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微博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频频曝光社会问题,成为网络舆情集聚的焦点。2013年3月24日,"云南昭通城管打人事件"在微博曝光后,网友的不满、指责、谩骂频现,舆情在微博的裂变式传播下被无限放大,舆论呈现一边倒态势,形成舆情的集聚。本文结合"昭通城管打人事件",深入探讨了微博舆情集聚现象的成因、特征、对策,以期为微博舆情的良性发展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微博时代的信任危机——从微众直播与围观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薇 《今传媒》2011,19(2):92-93
近期,"金庸去世"的不实消息逐渐平息后,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该消息的最初传播载体——微博上,引爆微博信任危机。在中国,当微博的媒体属性被扩大后,微博便以新兴自媒体的姿态为人们提供另一条信息传递的渠道,但因公民新闻未经把关便进入该渠道,使得微博上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的裂变式传递给网民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构建真正的"更正与答辩"平台来维持微博信息环境的清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传播模式的微博信息挖掘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娟  祝宁 《新闻世界》2011,(5):91-92
微博自2006年在美国出现后发展迅猛,中国微博在2010年也快速兴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基础上,微博形成了二级至多级的信息传播模式,产生了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和海量信息。同时,微博具有实时、移动、碎片化等特点,而积聚的碎片信息使信息挖掘和分析成为可能,国外就运用微博进行电影票房的预测、地震灾害的监测,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微博作为新兴的传播手段,具有亲和性、平民性,因为其多平台性和即时性而具有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各种社会矛盾和群体性问题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都很容易被迅速放大,以往由政府部门、传统媒体和专业机构掌握的信息传播权、舆论批评权甚至是舆论审判权,因此落到了中国5亿网民的鼠标和键盘上。论文通过考察老罗针对西门子发动的微博战争事件始末,研究微博在危机公关中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微"时代危机公关的新特征,并对如何构建微博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管理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一种网络社交产品,如何赚钱,是门户网站需要思考的问题。不管承认与否,微博已经是当下社会一个无法忽视的巨大存在。最火的新浪微博,不久前宣称注册用户已经达到4.23亿,活跃用户达到4000多万。微博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随处可见,作为一个网络之上的重要舆论场,微博又曝光了什么大事,又传出了哪些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八卦,已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于研究和关注传媒发展的人来说,微博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章连篇累牍,"碎片化"、"病毒式传播"、"裂变式传播"、"人人都有麦克风",是这些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名词。  相似文献   

18.
孟晓辉 《新闻世界》2014,(4):121-123
微博以其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了社会结构,赋予了民众更多的话语权,更强调了民主政治的强大力量。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方式,受到了热捧。一方面,微博的匿名性、去中心化较好地消解了民众上访举报的风险,伴随着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借助微博平台的反腐形式为民众进行网络维权,参政议政,监督公权,释放心理压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另一方面,受“群体极化”、主观偏见等因素的影响,网民易受到鼓动,会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跟帖拍砖,甚至在微博反腐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极端的情绪和行为,这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以更好地搭建微博反腐的新架构。  相似文献   

19.
微博由于信息传播及时高效、反馈互动及时强大和多种信息形式共存等传播特性,促使政府品牌形象的传播范围、传播平台、传播模式和塑造方式产生了相应的改变,为政府品牌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引入目前品牌营销领域的CIS战略结合微博传播特性,对"上海发布"新浪政务微博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基于政务微博传播特性进行政府品牌形象塑造,最终得出了如何建设政务微博品牌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三方面的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20.
微博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微博的媒介属性和传播特征迥异于其他媒介。从媒介属性上看,它具有个体性、公共性、扁平性、融和性、自净性等特点;从传播过程来看,则具有裂变式渗透、竞争式滚动、参与式接力、立体式建构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