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的专门访问。她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体裁.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鲜活。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电视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视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
邓涛 《新闻三昧》2008,(9):54-55
人物专访特指对新闻人物进行的专访报道。所谓新闻人物,系近期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人物,或重大新闻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这种报道形式以作者与被采访人物的谈话为主,有机地穿插必要的背景材料和现场场景,以达到表现和深化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专访与其他报道类文体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专”字上。它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采访,对采访对象的谈话加以实录,穿插一些现场实况和背景材料写成的。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第一、明确目的选好专题。专访是对某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专门访问,所以人们通常习惯又将它称为人物专访。它与人物通讯不同。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是新闻人物,而人物专访虽然是对人物的访问,但它并非专门报道人物本身。一般来说,它是通过对人物的专访,或报道某一人物,或…  相似文献   

4.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更具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5.
刘丽曩 《视听界》2009,(5):111-112
人物、故事、情感是人类社会永久的主题,而人物专访这种节目形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展现这些主题的舞台。如何在最短的节目时间内,把人物的故事与情感进行真实的浓缩展现,并感染受众,是一个节目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其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它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所以给记的采写都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人物专访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者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其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字,它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可听性,所以给采写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成功的人物专访,常给人一种“近距离交流”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好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8.
在纸媒的新闻报道中,背景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广大读者也越来越喜欢阅读背景新闻。这些年,《荆门日报》在报道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时,尤其注重时事背景新闻的采用。这种形式和内容上的改革创新,为荆门日报时事报道注入了活力,提升了时事报道的品位和深度,赢得了读者的眼球和赞誉。时事背景新闻的类型时事背景新闻即"时事新闻背后的新闻",按照一些权威新闻学者的说法,就是指具有一定新闻要素和价值的背景材料,它是与刚发生的时事新闻(或称主体新闻)的事件和人物有关联的、能让受众全而深刻认识了解新闻的背景材料。这些背景材料已成为当今时事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在10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采写过的一些人物专访,至今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我觉得应注意熟悉采访对象、表现人物个性、掌握报道分寸、展示个体风格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人物新闻是运用消息、通讯、特写、故事、专访等多种体裁,报道一个人或群体的先进事迹,鲜明地告诉受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人物新闻要写得简明扼要,这就要求写人物的主要活动和突出事迹,文章要紧扣主题。 新闻记者在采写先进人物时,写他们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选择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材料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1.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这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现将采写过程中的两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多元化、受众认知欲望推动下,解释性报道越来越受欢迎,其背景材料的作用也愈显重要。本文从纵横向对比、人物话语引述、图文并茂、数据引用四个方面,对纸质媒体中解释性报道背景材料的运用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李云 《河北广播》2009,(5):78-79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可以说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实践,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看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如世界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我国名中电脑专家、“五笔字型”发明王永民教授,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等。  相似文献   

15.
人物专访是指对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性的一种报道,是读者比较喜欢也容易接受的报道形式。现在各地市级报纸都有专栏来刊发人物专访稿件,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眼球,提升报纸的魅力,也是为了突出人物专访在报纸组成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采写记者要提高自身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本文通过四方面来分析如何进行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16.
当前 ,新闻谈话类节目在电视传媒中方兴未艾 (如央视四台的《中国报道》、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等 ) ,吸引了受众关注的目光 ,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无独有偶的是 ,在纸介质媒体中 ,一种类似的报道形式———“专家访谈”正悄然兴起 ,这种报道形式多见于周报 (刊 )中。有的报纸甚至开办了固定的专栏 ,如《中国经营报》周二刊第五版的《论坛导刊》。“专家访谈”是对传统的“专访”和“答记者问”报道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是深度报道形式的一种变体。它一般聚集于一个阶段内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活领域中的热点事件和现象、焦…  相似文献   

17.
在人物专访中,经常要有人物外貌的描写,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风貌、性格特征。专访中人物的外貌描写与其它作品形式又有所区别,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简洁有力。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毕竟不同于小说,它篇幅有限,一般不宜于工笔细描,而适于粗笔勾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报道的立体化是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时采用一种新的表现手法,这就是以一条主线围绕事件或人物,采制若干条新闻安排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内播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向受众介绍新闻的现实情况,分析事件的原因、背景、意义及其发展趋势,使观众全面了解事件的全貌,是一个主题的新闻由多种形式的多条新闻来表现的方法。这种报道形式气势恢弘,震撼力大,内容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9.
王丽芳 《大观周刊》2012,(14):13-14
《上海壹周》是一份可读性很强的报纸,究其原因,是其丰富又个性的内容决定的。《上海壹周》小文艺版的人物专访是该报最具内涵、思想和个性的地方。本文研究了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结构特点、版面分析,人物专访的结构,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得出人物专访的传播效果,即对其受众即小资的文艺引领。《上海壹周》的办报理念,教人如何更好的生活。也在这种文艺的引领中逐渐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解读人物的贴近性,同时也赋予了采访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与写作的灵活性。有人说人物专访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因为采访要用口舌去问,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心灵去感受。而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却是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采访经验,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