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近期,关于幸福感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不少人疑惑:为什么现在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相应提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更优越了,却总是感受不到应有的快乐?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正在研究幸福课程的教育专家、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晓燕女士。王晓燕说,为了解当前人们的幸福观,她选取了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人做了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她的问题是这样设置的:“如果幸福总数是100分,你认为你已经得到了几分?”通过这个问题并不能获知对方的幸福观,但接下来的问题便很有趣了。“如果说你的…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出现在广大受众面前,这时公众才发现新媒体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了。那么,传统媒体如何继续生存?主持人作为一种社会化资源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借助自身优势跨界吸收养分,在新媒体时代下成功"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人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的观念改变了,文风就能够改变;而人不真变,文风也是改不了的。我特别要提到的是一种霸气十足的文风。那么,这种文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首先表现在一些惯常用语和句式当中。比如"必须……",必须怎样怎样。我并不反对这些"必须"的原则和结论,但是如果它们不是文件指令,不是社论宣示,而是欲以理论探讨的方式,向读者说明道理、意在令读者信服的文章,那么在这些"必须"前面,就必须多予阐释,说清"为什么"的道理,然后才能令读者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4.
逝者已远去,活着的人,生活还要继续。但一场灾难并不那么容易过去。如何处理灾后的善后沟通.是政府、家属和社会各界面对的下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农村社会的衰变始于清末,百余年过去了,这一趋势并未得到遏止。那么,今日的衰败是否出现了新的特征呢?20世纪30年代,在乡土中国日益分崩之际,"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曾试图运用儒家文化拯救中国农村。那么,今天是否还存在儒学"下乡"的可能?儒学既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知识系统。作为生活方式的儒学本来就孕育于农业文明,那么,何来"下乡"之说?应该说,儒学本来是"在乡"的,只是近代以来,诸多外部力量对中国农村不断介入与冲击,先是"革命下乡",接着又是"法律下乡"  相似文献   

6.
罗燕 《民生周刊》2021,(8):50-51
培养居民自治带头人,激活了社区自治热情,让更多朝阳群众成为社区主理人。一场疫情,让人们意识到社区也是战疫前线。社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然而,在"相见不相识"的陌生人社会,社区治理很容易陷入尴尬,居民不配合、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一直存在。如何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增加社区活力?如何调动各方力量,解决社区"人""事"不匹配、社区资源供给不充分等问题?如何打造以社区为中心的配套服务生活圈,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匡萍 《兰台内外》2013,(4):15-16
岳麓山上静卧着的民国元勋、近代军事家蔡锷,是1916年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后,以国葬之礼下葬的第一人。年仅34岁就去世的蔡锷,以一人之身公开讨伐袁世凯,首倡维护共和,被赞誉为"护国将军"、"共和将军",他一直被公认是中国职业军人的典范。但他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并不非常清晰,那么,他用34年的时间演绎了怎样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8.
张鹏 《军事记者》2003,(7):53-55
一摄影作为瞬间的艺术,它所表现的虽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瞬间情态,但就这瞬间而言,却是生活本质的反映,是摄影艺术家长期对生活观察、对人生思考、对艺术追求的能量释放,没有这些因素,摄影的瞬间性也就不能成立。任何人都能够按下照相机的快门,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成为摄影家,也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照相机无疑只是一种辅助工具,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摄影家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会产生出“瞬间”的艺术作品。那么作为摄影的特质“瞬间”,它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态呢?应该有什么样的规律呢?“瞬间”只是作者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9.
陈玲 《图书馆杂志》2011,(3):97-104
陈玲: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聊一聊"低碳生活"。那么,"低碳"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说,以低碳"是更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过去不讲"低碳",是不是我们不排碳呢?其实,我们现在在座的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在排碳。  相似文献   

10.
<正>民国时期,银行、邮局及铁路三种职业,在社会上分别被称为"金饭碗"、"银饭碗"和"铁饭碗",而其中从事银行业的人(即银行职员),尤其为不少人羡慕。在如今一些影视作品中,银行职员留给人们的外表印象,常常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出手阔绰"。那么,银行职员真实的生活状态究竟如何呢?最近在查阅民国时期旧期刊时,笔者偶然发现了一本《银讯》杂志,该刊由南京银行业同人联谊社主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的行政效率运动是促使我国档案学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1]那么"行政效率运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呢?它与中国档案学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一、行政效率运动什么是行政效率运动?最简单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用一个人办一个人的事,用一个钱得一个钱的价  相似文献   

12.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会上,专家们经常会因为名额有限而就一件新闻的取舍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好"是一个主观色彩浓厚的形容词,每个人心目中的好新闻是有差异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好新闻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那么,一件好新闻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公认的要素呢?好新闻的背后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  相似文献   

13.
隐士之痒     
这是一部历史随笔集,共分三辑:"中国好人?中国坏人"、"世事?人情"、"以天下为狗任";作者的态度是,其实所谓好人也不是那么好,所谓坏人也不是那么坏。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管理问题,我认为这种概括并不准确。那么,最大的瓶颈是什么呢?一个是体制问题,再一个就是经营问题。在广播电视媒介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所谓的管理问题也就解决了。在我看来,广播电视媒介的管理既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告别革命"曾经是学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反思.假如"告别革命"仅仅是针对现实而言,那么,今天的政治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确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去实践、去改良,期望一夜之间"革命"胜利的想法是再也不可能了.但由于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革命"和"理想"紧紧联结在一起,抽走了这样一种理念,我们的精神该向何处依傍?"革命"及其精神在当代民众生活中应该被置于何种位置?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幸福感是评估个人生活质量高低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公民幸福感更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晴雨表。尽管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社会矛盾却日益凸显。当前,转型期的中国利益诉求主体多元化,尤其在新媒体出现以后带来的"展示与攀比效应"使得阶层分化的"知沟效应"被不断加强。另外,少数民族的生活感受是民族融合程度的体现,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全国的民族和谐与长治久安。目前,幸  相似文献   

17.
张炜  徐卫 《图书馆杂志》2012,(3):108-109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依靠信息素养、知识品质和文化趣味来获得精神品质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读什么样的书籍以及如何阅读,也就决定着国民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现实生活或精神生活方式。新一年度的"4.23世界读书日"就要来到了,那么,您想知道古今中外的先贤圣哲如何阅读么?您想切实把握"时间智商",不断修炼"文化情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胆商"么?您想在尺幅之内快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大革命"中,大字报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在众多的大字报中,揭发、批判自然是其主题.问题是一个人接触,了解的东西毕竟有限,哪有那么多东西可揭发呢?于是,无中生有,道听途说,成了这种揭发型大字报的重要内容.好在那时人们贴大字报被视为"革命"举动,至于揭发的内容是否属实,这并不重要,"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是那个荒唐岁月的特征,要"打倒一切",自然首先要"怀疑一切".  相似文献   

19.
一份人事档案,囊括了一个人的一生,它对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应如何保管这么重要的档案呢?本文试从"档随人走"和"人档分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会议是一种组织行为,是重要信息源、信息集散地.会议报道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取消会议报道""不播发会议报道"的说法和要求并不合理.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提高会议报道水平.那么,如何改进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