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伟 《视听纵横》2002,(1):52-5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广播产业化的问题也必然地要摆在我们面前。然而,当前我国的广播产业化问题主要以经济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把广播事业投入与产出的问题纳入市场经济运作轨道上来加以管理。“投入产出成本法”是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它的实质是用成本控制的杠杆来调节产业效益的一种方法。现就“投入产出成本法”在广播产业化中的作用谈几点认识,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前,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数字化介质是广播未来生存的重要基础,也给出了广播未来的发展方向——延伸至更多的平台。“听众变用户”是王道,“混搭成平台”不仅仅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问题,更中一个生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现乡村广播新“蝶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乡村广播2006年10月29日开播。频率按预定规划了三年时间实现新“农村包围城市”的广播战略构想,这也是频率发展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即2007年实施快速占领农村广大市场的乡村速决战;2008年在继续巩固农村既有市场的同时,分兵部分县域城市,部分实施新农村包围城市,完成城乡攻坚战;2009年全面发动一场“城乡歼灭战”,实现乡村广播市场最大化的总体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最近对广播媒体的评价频频被当作谈论的重点话题。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再认识广播的价值。从2003年开始,进入广播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但其中不乏一些“泡沫”,也就是医疗广告的大量存在。撇去这些“泡沫”之后,广播广告其实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广告费的投入量一直停滞不前。但邪不是由于广播的本质性的媒体价值的降低,而是对广播媒体的认识不足或使用方法有欠缺。  相似文献   

5.
张卫 《河北广播》2005,(5):74-75
广播作品创优,是每个广播新闻工作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创优呢?近年来,笔仔细阅读了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广播精品,颇有收获,那就是广播作品创优必须在“特”、“活”、“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孙月 《河北广播》2007,(4):47-4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三农”问题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心,这其中对农广播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广播具有接收简单、便捷,受外界影响较小,信息量大等独特优势。在对农广播的多种节目形态中,新闻类节目无疑是重头戏,那么如何办好对农广播新闻类节目,使之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理论广播在20世纪发挥了以科学理论宣传、教育、组织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新世纪,要把理论广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就要始终坚持理论广播是党的喉舌、是党的喇叭的性质,以“三个代表”作为办好理论广播的指导思想,把宣传贯彻“三个代表”作为理论广播的核心内容,把“三个代表”作为检验和衡量是否办好理论广播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听众选择上实施的“对象化”,使广播走进了新的天地,这就是“窄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当代广播人又非常幸运地迎来了广播百年华诞.业界还为此设立一个非常特殊的论坛——“女性与广播”.给广播界同行出了一道非常有意义的研讨课题,这无疑会引发我们进行一次“非常”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奋 《视听纵横》2002,(4):17-18
广播电视报如何办得“抓人”,有很强的“卖点”,使发行工作从“要他订”变为“他要订”?这是时下各家广播电视报都费尽思量的问题。目前,全国广播电视报已经达到250多家,其在各地的发行量之大,覆盖面之广,远非一般报刊所能比。但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特别是电视卫星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原来所依托的某些广电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缩小,而它的报业特点却日益明显。因此,从报业的角度对广播电视报的“卖点”进行分析,进而认清广播电视报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新闻采访比作一个舞台,广播记者既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也应是台上的“导演”。这是因为广播新闻具有原声再现的独特优势,它要求广播记者适时转变角色,开动脑筋,“导演”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广播“活话剧”。广播记者扮演“导演”角色的必要性与报纸、电视新闻相比较,广播新闻有两大优势:一个是传播速度快,再一个就是能够用音响去感染听众。失去了这两个优势,广播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广播音响包括记者的口播、采访对象的语言、环境音响、情绪型音响等。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如今我们的广播新闻更加注重让新闻中的人物、环境说话,这样…  相似文献   

12.
林萧 《中国广播》2007,(3):37-37
近些年,随着节目主持人个性化节目广受青睐,广播电视节目中以“我”为由头来说事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前一段某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感谢替自己上节目的另一位主持,并说了一点自己出差的感受。但后来受到了一位领导的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对听众的不尊重,“在广播中要少拿个人说事”。由此我联想到如何看待说“我”,如何把握说“我”的尺度,如何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是衡量一个主持人节目高下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晓言 《中国广播》2004,(5):58-58
“坐镇”和“坐阵”,这两个词读音完全相同,在广播里听起来没什么不同,但从字面上看,含义可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14.
丁舒 《记者摇篮》2005,(5):26-26
有人说,广播电台的广播从“广播”向“窄播”发展几乎是世界广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传播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受众细分”,这其中除了涉及媒体间的竞争.也引发了我们对节目“对象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现场报道的增多,记在广播里“发声”、在电视里“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记与听(观)众直接交流,这无疑进一步密切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但与此同时,记也不可避免地连同新闻主体一起,成为受众评头论足的对象。如何摆正采访与被采访、采访与媒体、采访与受众的位置,处理好上述几方面的关系,是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记应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陕西省宝鸡市,许多群众一遇到“难事”,或对政府某项工作有意见时,就会想到拨打市人民广播电台的“市长热线”、“行风热线”去诉说、去反映。老百姓对广播的感情这样执,宝鸡市广播电台热线节目愈办愈热,这在现代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人类来说,语言是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交际形式和交际工具。“广播”这门声音的艺术,是交际形式最适宜的栽体。在“声音”这片天空中,“语言”承栽了许多广播同仁的希望和理想,借助它,我们展开“想象”和“自我”的翅膀自在翱翔。  相似文献   

18.
喻星 《声屏世界》2004,(7):55-55
广播要发展要勇于创新,同时也要推动广播与时俱进,赋予其新意,唱“四季歌”也要增加贴近性,就属于赋予新意这个范畴。新闻单位每逢喜庆和节日都要组织相关报道,这在一个月甚至更早的时间之前就要着手进行策划,例如我国传统的“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另外就是与老百姓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安全生产月”、夏至、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认真把握好舆论导向,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宣部把广播剧列入了“五个一工程”,这既是对广播宣传的一种信任和重托,也是不断丰富广播节目,锻炼队伍,提高宣传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对于“弱势媒体”的这一新说我是最近才接受的,其实作为一种现象它早已存在,只是它更形象地比喻了当今社会激烈的媒体竞争。眼下报纸电视甚至网络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惟独广播显得冷冷清清,特别是县级广播更是门庭冷落。广播在六七十年代的辉煌场面已成为历史留在老广播人的心里,“广老三”的称号更是把广播定格为一种弱势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