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罗锋  周婷 《现代视听》2012,(5):30-32
2012年婚恋节目《非诚勿扰》的广告招商高达18亿元,仅次于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再次引来热议。而与广告相关联的受众作为视觉研究的重要范畴,受众在"看"与"被看"之间显露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文旨在以《非诚勿扰》为分析对象,重新审视受众的视觉现象,探索当前受众在凝视中与视觉景观的关系,并反思其呈现的交互式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告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观念对受众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公益广告中的文化元素的组合,将正确的安全伦理观念以广告传播的手法注入大众的认知中.本文分析了安全伦理观对于保护妇孺所具有的意义,各种安全伦理的缺失情境以及相对应的公益广告主题,研究和分析了建立和强化大众安全伦理观所采用的各种不同的广告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广告传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内容。广告中巧妙地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起受众的认同。央视马年春晚的公益广告《筷子篇》的成功传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以《筷子篇》为例,从中分析出其蕴含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希望能对广告人在今后的广告创作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与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元素是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引起受众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联想、同时能够引起"中国情结"共鸣的符号.文章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形式和策略,提出中国元素可以成为广告创意与设计的灵感源泉,可以运用中国元素进行与时代相连的现代式创新,可以借中国元素在广告作品中抒发情感,认为在广告创意和设计中充分运用中国元素,是中国式广告立足于世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类运用符号来认知和改造世界,并通过符号创造文化和文明。在当下的信息社会,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媒介。本文以广告视觉形式中的标志设计为例,分析了符号的识别性是直观传播商品广告信息的重要体现,是广告信息传播中受众区分商品品牌信息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受众消费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元素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失败的案例很多,成功的也不少,央视招商广告《水墨篇》便是一则创意新颖的成功作品。本文以《水墨篇》为例从中国文化元素在《水墨篇》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中国文化元素应用于电视广告创意表现上的成功与不足,并对在电视广告创意表现上运用中国文化元素提出了一些总结性的建议,对广告创作者在电视广告上正确使用中国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百善孝为先。在创新为主流的商品经济时代和科技突飞猛进的泛媒体时代,孝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尤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中,孝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产品广告中融入孝文化元素,可以增加品牌的亲和力,更有力地抓住受众的心理,从而实现广告目标;企业形象宣传中加入孝文化元素,可以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如何以本民族的视觉符号来展现独特的设计灵感,在电视广告中有效表达孝文化元素、丰富孝文化符号形态、拓展孝文化内涵,是值得业界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徐艳 《新闻界》2008,(2):119-121
本文试图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奢侈品牌广告的视觉元素,解构奢侈品牌传播的符号化过程,研究奢侈品牌的符号价值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吴晓敏 《大观周刊》2012,(50):35-3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智慧积淀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延续性的文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社会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广告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告引领者大众的消费行为的同时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传达着其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最后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琼 《新闻世界》2010,(11):127-12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孝文化不仅是广告和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为打造中国特色广告提供了元素,孝文化如何巧妙地在广告中加以运用,提升广告的品位和效果,是本文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一体化、世界一体化的形势带动各国文化的大融合。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之下中国品牌如何实现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成功呢,中国品牌又当如何在广告传播中保持中国品牌文化之心呢。笔者结实教学工作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探析。本文首先从跨文化广告传播含义及特征对跨文化广告传播进行了概述,继而对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最后笔者总结了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具体策略实施。  相似文献   

12.
李晓柱 《青年记者》2016,(35):90-91
如今,大众阅读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字符号的内容已经不能完全引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如何使广告文案中文字与图像、技术有效结合,提升广告传播效果,成为广告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问题. 视觉文化时代广告传播急需图文结合 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现代人厌倦文字阅读,需要各种色彩鲜明和内容夸张的图片不断冲击视觉系统,激发感知欲和触动神经,补充日益缺乏的精神给养.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中国好声音》作为太子龙品牌的传播平台,首先是因为《中国好声音》不但是一档专业的广受大众欢迎的音乐节目,更是一个倡导先进社会价值理念、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平台。超出所有人意料的招标结果,正是《中国好声音》蕴含的正能量的集中爆发,而这种正能量恰恰又与目前社会文化导向是一致的,所以《中国好声音》获得如此高的社会关注度与认同感也不足为奇。《中国好声音》创造的单条15秒、30秒的广告天价,实际上已经不是单一的广告概念,事实上它本身已上升为一个事件,变成了一种资源。因此它超越了广告本身,赋予了更多的广告价值和意义,这就是太子龙服饰以630万元高价竞拍《中国好声音》两条连续的15秒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广告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审美哲学在广告领域的体现,对当代大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如何利用适度的后现代广告来引导大众的审美观,建构健康的审美文化,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本文分析了后现代广告的特点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广告人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无限度地迎合受众,应同时考量传统社会文化的接受度和核心价值观,担负起引领健康大众审美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赵之昱 《今传媒》2022,30(1):119-122
卡通形象因其具备象征性功能,无论对商业机构或是文化活动,均能够作为媒介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卡通形象以简洁且具有亲和力的外型、拟人怀旧的特性,成为适合当代人审美意趣的产物。随着大众审美与品位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视觉化体验的需求也逐步升高。因此,作为受众与品牌之间的沟通媒介,探索卡通品牌推广形象的设计方法、步骤是极其必要的。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以第十六届“挑战杯”卡通推广形象为例,进行探讨与分析。运用营销学情感销售主张理论(ESP),探讨基于受众情感体验,卡通品牌推广形象的构成元素及设计方法。通过本届挑战杯吉祥物的设计,进一步说明ESP策略在卡通品牌推广形象设计中运用的有效性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OPPO手机自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领军品牌。OPPO手机的快速发展和OPPO手机广告密切相关,但是,纵观OPPO手机广告,也存在着影响其稳定发展的诸多问题,从根本意义上而言,OPPO手机品牌传播所面临的机遇与压力均是来自对广告受众的分析,因此,深刻理解当前经济形势下受众对于手机广告的认知、态度与偏好,对于OPPO手机品牌以及其他手机品牌广告策略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向目标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在现代商业经营活动中,媚雅广告得以广泛应用.大多数知名企业借助媚雅广告所具有的象征性文化符号,使大众产生对时尚、流行、艺术等品位的消费欲望.媚雅广告中代表的时尚消费文化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是企业进行视觉整合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受众及音乐本身两个方面的剖析,总结出广告音乐对品牌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广告中运用特定的音乐作品在品牌塑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肯定了广告音乐在品牌传播中对品牌感知、品牌个性、品牌文化附加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品牌节目包括品牌栏目、品牌活动、品牌电视剧。一个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一部电视剧《甄嬛传》,一部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基本可以概括2012年的中国电视荧屏。一、品牌影响力的内涵品牌影响力是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当前,传媒受众的品牌消费习惯正在形成,发行和广告资源形成向强势品牌媒体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植入式广告是以非广告的形式将产品、品牌或服务信息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感知场景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地把广告信息展露、传播给受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电影《非诚勿扰》是近年来我国植入式广告的代表之作,我们可以对这部影片中植入式广告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透过这些表现形式来揭示当前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