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作为20世纪的媒介理论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地球村"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论断和媒介四定律的论述,在当代社会有现实意义。网络媒介发达的今天,媒介面临形态变化和内容的道德批评。本文结合其理论,就当下的媒介形态文化进行道德批评。  相似文献   

2.
梁波 《青年记者》2015,(2):19-20
成名于电子时代的马歇尔·麦克卢汉,其理论中流露着诸多新媒体发展的思想,对当下的新媒体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对"媒介"肌肤化和使事情所以然的预言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人的延伸)即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可以与人体发生联系的事物都可以称为媒介。例如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书籍是眼的延伸,广播和电视是耳、眼、手的延伸。他强调媒介的特性之一是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是人的延伸。媒介的第二个特性是媒介形式与内容的同一性,即著名的"媒介即讯息"论。一切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传播  相似文献   

3.
麦克卢汉在多年前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时候,一定对电视是充满了希望的,他认为电视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而这种综合性的延伸、对于感觉整体的整合回归确实帮助电视牢牢占据了几十年的媒介霸主地位,尤其在中国,电视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客厅文化"符号。然而,随着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人们已经不再去争取遥控器的控制权,尤其是地面频道,面临多重夹击,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在传统的二次售卖的广告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有限的注意力变现,成为电视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残酷考题。  相似文献   

4.
<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1964年该书出版,由于其新颖而富有争议性的论断,在西方社会引起了震荡,也确立了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杰出的媒介思想家的地位.在这本书里他阐发了"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媒介热媒介"等被后人称作是"奇思妙想"的媒介三论.直到今天麦克卢汉的观点仍然会引发研究者的许多兴趣与争议.  相似文献   

5.
浅析“媒体”及“第五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媒体”的概念所谓媒体,也叫媒介、传媒。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不同。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媒介是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国外学者有两个经典的论述。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有一个对媒介的决断性定义:媒介就是信息。麦克卢汉认为,传播媒介不只传递信息,还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样子。人们在掌握文字前主要使用当面交谈的手段,即听觉、视觉并用。而有了印刷文字后,人们便长期依靠报刊、书籍(视觉);及至有了电视,人们才视觉、听觉并用,既延长了感官,也恢复了感官的平衡,所以…  相似文献   

6.
冯悦 《传媒》2021,(20)
电子媒介的出现打破了物理空间和社会场景之间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亲临其境"参与社会事件的重要程度.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以及电子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反思电视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McLuhan,M)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同时延伸。目前,中国电视的经营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管理水平却未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本文借鉴顾客满意管理理论中的一些思想,通过评估、行动、更正、跟进四个阶段的策略阐述。以期中国电视能尽快走出“同质化”的生存困境,更好地应对国外电视传媒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对我们思想的启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写于1964年,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典学术观点.全书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理论篇,第二板块是应用篇,在第二板块中麦克卢汉不惜笔墨仔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26种媒介.综观全书,麦克卢汉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两大观点:一是媒介即是信息,二是热媒介和冷媒介,并具体从各种媒介入手,介绍媒介为何能成为人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早在1964年,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就曾经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指出,每一种媒介都是人的某一种或几种感官的延伸。比如印刷媒体是人视觉的延伸,广播是人耳的延伸,电视是人视听的延伸,飞机是人腿的延伸,而网络则是整合了人的多种感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姚丹 《新闻前哨》2013,(9):52-53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前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媒介:人的延伸"。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演进,媒介可以实现对"人体的全面延伸":"就我们这个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众中和在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  相似文献   

11.
虚拟演播技术因其特殊的系统构建、工作原理,在实践应用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通过麦克卢汉的三个重要媒介理论"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从"术"到"论"的层面对虚拟演播室做简单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郑敏 《新闻传播》2013,(12):11+13
西方传播学巨匠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是讯息"这一观点。"媒介即是讯息"指的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的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麦克卢汉指出,任何媒介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容(讯息)的变化。[1]  相似文献   

13.
媒介技术创造新环境,新环境与人的适应性之间存在间隙,因此人们在面临媒介新环境时最先感受到的往往是痛苦,人体的神经系统选择“关闭”以阻塞痛苦,就形成了所谓的“那喀索斯自恋”,引发一系列诸如麻木、梦游、幻觉、焦虑等“心理病态”症状,而破解之方蕴藏在对媒介的深刻理解中.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和冷、热媒介理论,提供了探析这一症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体: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另一个著名论断是:“媒介是人的延伸。”如电子媒介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媒介是人体某些器官的延伸,书面媒介是视觉器官的延伸,视听媒介是触觉器官的延伸。同媒介与信息的关系一样,媒介与人的关系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媒介既是人的延伸,人对媒介又具有强烈的反作用。麦克卢汉十分重视人和媒介相互之间的这种作用和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煜 《出版参考》2014,(5):11-12
50年前,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他认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在书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地球村”概念。  相似文献   

16.
梁越 《编辑之友》2010,(11):57-58
<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10版)是麦克卢汉的传播学巨著.书中麦克卢汉所谈的"媒介"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媒体".这个"媒介"的范围更为广阔,它是一切延伸人类器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不仅是空洞的、消极的、静态的信息、知识、内容的载体,也是对信息、知识、内容具有强烈的反作用,且积极的、能动的信息.因此麦克卢汉首要的,也是最著名观点即是"媒介即信息." 这里的"信息"又不同于我们日常在媒体或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内容.无论是选择还是放弃,麦克卢汉都不以媒介文本作为考察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将媒介本身的特点、效用、影响力与其某些决定性因素当做观察对象.媒介或技术的信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  相似文献   

17.
信息即逆熵--解读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常的概念中,物质是不能被称做信息的,媒介却都是物质.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就是无从理解的荒诞言论.本文另辟蹊径,从最能揭示信息本质含义的"信息即逆熵"角度来解读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最后得出"媒介即讯息"普适于电力媒介,但并不能推广到印刷等媒介领域的新颖结论.  相似文献   

18.
麦克卢汉继承并发扬了伊尼斯的媒介决定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蕴含着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 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简要梳理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内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走向成熟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代表作中,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步提出阶段.《机器新娘》是麦克卢汉对当时社会流传的广告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著作,流露出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早期观点.他从印刷媒介出发,解读了近60种广告图片,抨击了新技术对社会大众的裹挟和规训,批判广告中泛滥成灾的性与暴力暗示,强调社会大众需要对新技术、广告持有批判性接受的态度.①他认为专业化与工业人携手步入了机器建构的虚幻世界.新技术将人们从体力劳动的束缚中转移到技术控制生活的牢笼中,人创造机器却被牵制在机器周围.每一种社会形象背后都是一种技术力量,新技术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撕裂了正常的生活,建构了新的生活空间、个体角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创新报道方式促进了媒介的融合发展。本文借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的冷、热媒介以及“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试析新华社“融屏”系列作品与央视的数字主播小C在“两会”期间出彩的原因,同时,笔者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总结了该研究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从新闻传播视角研究融媒体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蕾 《新闻记者》2001,(9):59-60
30多年前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其成名作《理解媒介 :人的延伸》 (UnderstandingMedia:TheExtensionsMan)中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等观点 ,令世人震惊 ,并招致强烈批评 ,其学说被认为是“技术决定论”而渐被遗忘。近年来 ,由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及其全新的传播方式 ,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已逐步显示出对新媒体传播的不适应。于是麦克卢汉又被想起 ,其学说以过人的预见性而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新热点。在对麦氏学说的价值及对传播学的贡献进行重新研究和估价外 ,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