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基于叙词表的领域本体构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论述了叙词表与领域本体(Domain Ontology)的区别与联系,讨论了基于叙词表构建领域本体的优越性,简要介绍了本体开发工具,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叙词表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通过一个本体原型构建过程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马静 《当代传播》2006,(5):69-71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兴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哈贝马斯非常重视人类传播的重要性。目前,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进行研究的论述非常之多,但将广告这一具体的社会活动与公共领域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的人却很少,所以本文结合广告史和媒介发展过程,对广告的发展如何影响“公共领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词语共现进行Ontology的概念获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大规模的语义知识资源库,Ontology在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有效地构建Ontology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自动构建Ontology的过程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领域概念。本文尝试了一种利用词语共现获取领域概念的方法,用于支持领域Ontology的构建。该方法首先通过人工领域分析,获得起始领域概念,然后利用起始概念从语料库中抽取共现的概念,从而获取相关的概念知识。同时,本文以1998年1月份的人民日报语料库为语料,针对外交和体育两个领域,尝试从中提取相关的概念,从而检验利用词语共现获取领域概念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警惕传媒的双重"封建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展江 《青年记者》2005,11(3):7-9
这篇章根据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的“再封建化”概念,结合中国大陆的当下语境,提出了大众传媒领域初露端倪的“双重封建化”问题。在一些地方,某种伪公共领域制造了媒体的伪公共性,以致于传媒难以充当公众期待的社会转型守望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清末有限政治自由与中国早期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平 《新闻界》2005,(5):50-5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的欧洲,主要是以法国、英国和德国为背景,从中抽象出来的一个“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经验理想类型(Ideatype),他认为,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也就是说,公共领域为具有理性精神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讨论公共事务的论坛,这种讨论往往就形成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图书馆自动化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国内的发展概况,初步探讨了各类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领域的应用,在阐述了我国图书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创新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生存之道。创新的范围不仅包括在本领域创造新的产品、技术等,还包括将其他领域出现的新产品、新技术引入本领域,且后者更为容易。但随着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人员没有过多精力去掌握本领域之外的知识,因此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探索不同领域知识间深层次的联系。[方法/过程]借鉴LRDI方法的分析流程,提出基于SAO结构的创新解决方案遴选方法,以目标研究领域具体研究问题为出发点,在全领域寻找潜在解决方案,并从技术可行性以及预期效果两方面对这些潜在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形成适用于目标研究领域的优先推荐创新解决方案。[结果/结论]以空气净化技术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创新解决方案已经在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得到有效应用,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南海历史事件、新闻数据及文献资料为语料库,围绕南海领域特征,设计了基于分面分类法的主题词表顶层框架,从主体、物体、行为、资源、主题以及空间六个维度对南海领域主题词表进行概念描述;随后,通过候选词抽取、分类、筛选和主题词确定及词间关系识别,构建了南海领域主题词表。该词表梳理了领域内核心概念间的内在逻辑与知识脉络,为南海文献资源的语义分析提供组织工具与关联基础。  相似文献   

9.
朱中原 《网络传播》2005,(11):18-19
网络的兴盛是技术化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正是这个技术化的革命却带动了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技术化的革命而带动政治与思想领域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历史性飞跃,IT产业、网络论坛,网络博客、网络日志、电子邮件,网络短信等领域的技术构建,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公共的社会空间,构建了公共的网络话语平台。网络媒体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即表现在言说的公共性、民主性、自由性,这三大特征即是构成公民社会的基本社会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晓红 《新闻界》2005,(3):75-76
关于大众媒介与公共领域的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部著作中,哈贝马斯分析了大众媒介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大众传播的商业化(市场化)使大众传媒丧失了批判功能。成为政党制造舆论气氛的工具,成为操纵人为的公共领域的工具。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认为大众传播私有化、市场化是以牺牲公共领域为代价的,它所带来的媒介所有权集中、  相似文献   

11.
周旺荣 《图书馆》2006,(4):35-36,i0001
文章介绍了近几年我国图书馆界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回归,包括理论探讨领域和实践领域,精神回归将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搞好农业领域重要著作的出版工作农业领域重要著作协调组于2月1日举行了1994年度首次会议。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卢鸣谷莅会作了指导。会议要求继续抓好年度选题计划,各有关出版社应及时报送选题,并对已出版的农业领域专著样书及时寄送。出版农业领域专著...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多元化公共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 《青年记者》2007,(10):94-95
“公共领域”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于1961年发表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的一个经典概念,198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推出原书的英译本,随即在英语世界引起了一场“公共领域”热潮,开始对“公共领域”概念和对与之相关的公共舆论与传媒角色问题的广泛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乐平  文思 《图书馆》1995,(3):19-22,47
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几个问题乐平,文思1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领域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理论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整个图书馆学研究领域,藏书建设研究无论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其他一些研究领域所不及的,从其研究范围来看,藏书建设研究从八十年代初的个...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引进多媒体技术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引进多媒体技术的若干思考范青(安徽大学信息管理系)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受到全社会的广泛瞩目与重视。时至今日,多媒体技术已走出了实验室领域,日益广泛地开发、应用在社会实践中。那么,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图书馆领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新闻客户端作为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其传播模式和传播方式为构建网络空间的公共领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方法】文章以社交化转型的齐鲁壹点客户端为研究对象,在公共领域的理论支撑下,将公共领域概念的结构性要素作为基准,对齐鲁壹点客户端在网络时代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做进一步探讨。【结果】媒介环境虽发生了变革,但公共领域的内在存在方式不会改变。【结论】最后指出公共领域视域下新闻客户端社交化转型对公民个体、媒体和政府三方面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的投向与期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献编辑和出版的角度出发,用信息综合的方法,探讨与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论文生产者发表论文的相关技巧,展示了该领域期刊研究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8.
信息检索的智能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信息检索领域的基本范式以及人工智能的有关特点,着重讨论了信息检索领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电子文件管理不仅仅是文件领域和档案领域研究的热点,而已成为各个领域都在关注的问题。各个领域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电子文件,因此都有一个如何管理电子文件的问题。由此也就引发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即如何进行电子文件管理跨领域研究。在这方面国际性的电子文件管理研究项目——“电子系统中文件永久性凭证性问题研究项目”(简称InterPARES项目)的跨领域政策研究工作组(以下简称InterPARES跨领域研究工作组),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支撑技术领域标准规范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图书馆的支撑领域涉及多方面的技术,本文对支撑领域中计算模式、Web技术、信息安全的主要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探讨了相关标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