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媒体事件:话语权重构与公共治理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新媒体事件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虚拟社群的民意诉求、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与政府部门的权力介入,新媒体事件更具制度变迁和社会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27日,香港艺人陈冠希等人的不雅照片在网上相继流传,到2月8日逾千张艺人照片已扩散到全球."艳照"事件让大众再次见识到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和杀伤力,同时也凸显了传媒慎重行使舆论监督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过艳照事件,什么样的批评性报道才能惩前毖后?怎样报道才能合理引导民意?传媒在突发事件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责等等都是需要深刻反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上半年,接二连三发生的校园血案和富士康跳楼案,牵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震惊、痛心、质疑、声讨成为公众舆论的主流。这些极端事件初起之时,大众传媒均做了详细的报道。随着恶性事件不断升级,公众的愤怒持续上升,于是将媒体的大量而又充满细节的报道也一并归于事件的诱因。不少声音提出: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会形成示范效应,导致相似的极端事件不断发生。对于传媒而言,揭示事实真相,对新闻进行详尽的报道本是分内职责,现在却被指为恶性事件的诱因,那么,媒体在极端事件中究竟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4.
徐婉晴 《新闻世界》2014,(4):286-28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6):57-62
《新京报》与《南方周末》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遇难者杜宜骏的报道,激起了复旦学子与新闻媒体的争议,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灾难性事件遇难者媒体呈现的反思:为何报道遇难者?对于遇难者,我们应该报道什么?如何报道遇难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终将促使媒体理性、克制地报道逝者,促进媒体与遇难者亲属之间的体谅与沟通,使报道获得遇难者亲属的理解与公众的认同,并在实践层面完善并发展灾难性事件遇难者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传媒作为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履行着社会舆情监督的责任。然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报道,如何从正面引导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需要认真的探讨。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报道入手,指出做好突发性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仅要适度适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适当、切实地保护事件牵涉者隐私权,理性、公开地彰显媒体批判精神,从而正面地引导受众,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导向和市场之间找到结合点、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坚持主流价值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最近发生的“780路事件”报道,可以透视出上海传媒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27日,香港艺人陈冠希等人的不雅照片在网上相继流传,到2月8日逾千张艺人照片已扩散到全球。“艳照”事件让大众再次见识到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和杀伤力,同时也凸显了传媒慎重行使舆论监督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过艳照事件,什么样的批评性报道才能惩前毖后?怎样报道才能合理引导民意?传媒在突发事件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责等等都是需要深刻反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富士康事件报道中传媒人文关怀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月到5月,我国的传媒对于富士康公司员工发生的连续跳楼自杀事件,沉浸在"N连跳"中不能内拔,各大传媒关于富士康事件的报道中.不断创造着新词汇,用十几条人的生命铺就了一些传媒狂欢之路.现在冷静下来,有太多的问题值得传媒检讨.  相似文献   

10.
马超群 《今传媒》2016,(1):35-37
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是其"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出人意料.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远大于预知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以我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历史演进为出发点,剖析当今传媒环境下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案例分析突发性新闻事件策划与报道的成功因素,从而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策略,以期为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策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的雪灾因为其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深成为国内媒体同时也是中国对外传媒的报道重点.本文选取<中国日报>对此次冰雪灾害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倾向、报道角度、报道议题、报道信源等方面的分析入手,探求灾难报道背后所蕴藏的我国对外传媒的价值诉求与传播意图,并评估此次报道的成就与不足,为我国对外传播中国国内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传媒事件”,特指与传媒报道活动相关、并已形成热点的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度、烈度、参与人数都日渐上升,社会舆论也呈现了新特点,这些问题都亟待回应.本文通过对2010至2011年间发生的195个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大样本案例量化分析,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机理.本文结论认为“公众共同的利益诉求”“事件发生地”“首发媒体”“首发位置”“中央媒体参与报道”5大因素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关键成因,其他因素同样参与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传媒事件”.特指与传媒报道活动相关、并已形成热点的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新闻界》2013,(14):20-24
本文回顾了近年我国传媒关于拆迁冲突的报道,发现相当多的事实是传媒建构的,而不是全部真相。现在媒体关于这类事件的报道,通常的做法是,把处于强势的一方与弱势相对立,忽略对相关细节的真实求证。作者认为,传媒报道官一民冲突事件,应谨记传媒的工作性质,不要贸然站在某一方,而要习惯性地站在第三方来报道事件。  相似文献   

16.
媒介事件与"假事件"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假事件" "假事件"源于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汀,他在<形象>(The images)一书中提出了"假事件"( Pseudo-events)的概念.布尔斯汀从四个方面来概括"假事件"的基本特征:一、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实施而发生.二、是专门为争取新闻媒体的报道而发生.三、"假事件"和实际真实之间的关系是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四、"假事件"往往是自我循环证明的.①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都归为"假事件"的范畴.布尔斯汀认为,"假事件"具有"不真不假"的属性:不真是因为它们本来不存在,是无中生有的;不假是因为它们在一定情况和前提下又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与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成为灾难报道的中坚力量。其中,微博在繁琐的新媒体平台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专注于自身的业务,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与议程设置的能力,因此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介入,使得微博平台成为灾难事件的率先报道地与网民讨论的聚集地。微博的广泛应用性使其在发生突发灾难事件中形成由网民组成的强大舆论阵地,它除了对灾难事件的信息进行传播外,还会对微博的使用用户与社会舆论起到重要的引导与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媒公信力的组成要素及重要性传媒公信力的组成要素包括真实性、权威性、贴近性、引导性.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新闻媒体的生存之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说实话,讲实情,能从根本上增加传媒权威性.传媒的公信力与群众的关切度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能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传达民意,那么这样的媒体毫无疑问将受到群众的欢迎,从而大大提升公信力.同时,要使舆论引导具有公信力,就必须以传播者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去引导和影响受众,所以引导性是组成传媒公信力的又一大要素.  相似文献   

19.
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柏铨 《新闻界》2006,(1):9-11,8
《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一文,以政府、新闻传媒、公众围绕信息公开传播形成的特定关系为切入点,对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并对灾难性事件中如何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以新闻传媒为轴心的信息发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了灾难性事件中信息发布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回归公共危机事件中有关传媒推动力的思考,绕不开媒体的责任、道义与伦理。事实上,任何一场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视觉,都是对其自身责任、道义与伦理的一次折射。从媒体角度而言,什么样的视觉立场与观念,决定了报道的选材与走向。在一场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是愿意持续地关注纷扰曲折、甚至引人悬疑的事件本身,还是带着思考与道德、责任去引导社会舆情?其反映出来的报道及报道带来的社会影响会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