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体以其独特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着当今社会的媒介传播环境,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校因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必然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及环境的发展完善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社会交流、娱乐生活、日常学习等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对大学德育产生双重作用,在为大学生带来了方便快捷的同时,由于较难掌握和监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新的挑战,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德育建设、思政教育、日常服务与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取向思路产生影响。价值取向在大学生德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德育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新媒体视角下的德育管理工作,应当秉承和谐的社会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进行全新的探索和提升,达到个人与社会、学校与社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和谐相处状态,从而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培养高素质的大学人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积极顺应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成因及特点,主动迎接新媒体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建立了“华水苇渡”微博、微信等网络集群,在利用新媒体引导、教育与服务管理学生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目前,“华水苇渡”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贴地皮接地气的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新阵地和传递“华水同舟,微博共济”精神的新平台。“华水苇渡”校园微博先后荣获“河南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给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梁田 《传媒》2016,(22):75-76
自媒体时代,微博凭借短、平、快的特点,及时性、碎片化、爆炸式的传播方式冲击着传统媒体,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研究聚焦自媒体环境下体育博客、体育微博的发展情况,对其特点和价值内涵进行分析,试图为新媒体时代体育微博的发展描绘出更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QQ、微信、新浪微博等移动传媒技术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而为了保证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与大学生目前的信息接收特点、思维特点进行有效对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现从新媒体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改革对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接受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建设的各行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新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是教育专家和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教学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索了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希望对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在新媒体主导下的传播格局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形态的改变。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引发了大众对微博、微信的追捧和使用,组织内、外部传播的新媒体沟通形态广泛以微博、微信为主。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微博、微信能够帮助人们多渠道的获取资源信息,使组织中的成员都有参与意见表达的机会。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社会化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和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不  相似文献   

9.
肖丹丹 《新闻世界》2014,(11):11-12
微博从产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它的优势是使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短短的4年时间我国微博用户的数量呈井喷式的增长。《楚天都市报》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了对微博的利用,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卢诗宇 《新闻传播》2023,(16):173-175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中,新媒体技术在此期间得到了持续的优化和完善。新媒体是指在各种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的全新技术时代,比如网络、数字以及移动技术等。数字技术是新媒体的基础,网络传播便是其载体,在此种条件下,使信息传播和互动更加有效,其具有较强的创新价值。在新媒体技术持续发展中,网络用户可以利用多种平台来发布和传播消息,例如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不仅丰富了交流方式,并且有效拓展了沟通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若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充分运用新媒体来优化新闻传播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媒体环境的变化,造成了人们信息接收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积极、活跃,乐享新科技。随着新媒体逐渐在校园内得到广泛运用,手机、QQ、微博、微信等校园新媒体以其灵活、便捷的传播特点,迅速被大学生接纳和使用,并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思维等各方面。新媒体时代,党风廉政建设要想在大学生身上真正起到作用,必须变革载体,变换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社会认知及文化认知的方式。本文以新媒体传播为视角,从宏观来研究传统媒体环境和新媒体环境下青岛市大学生对英美文化认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大大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多方面要求。本文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学生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针对这种现状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曹晓媛 《新闻战线》2015,(7):212-213
新媒体时代,以新闻传媒为主要载体的传媒产物在我国教育领域引发了新的潮流,尤其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外语专业作为重点专业,是关系到国家外语水平的主要专业,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问题上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均会受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因此,深刻探究新闻媒体对外语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当前教育体系中较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辉 《青年记者》2012,(18):43-4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己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等也深受影响.如何驾驭和把握新媒体的两面性,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育和管理服务,是当前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春丽 《传媒》2015,(11):73-75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高校校园中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深刻影响着校园宣传及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学习生活习惯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对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理论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做出新的探索.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现状和提升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对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诞生,使得深挖新媒体的道德教育职能,高效地利用新媒体为高校道德建设贡献力量,成为当前学生道德教育的工作重心。在新媒体为主导的大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渐渐加强,各式各样的网络应用普及性极强,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标准、社会观、价值观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如何利用新媒体特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成为了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也在这一年之内,新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部分,世界各族人民都在感受着新媒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精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得新媒体日益成为了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新技术。本文从微信微博的相关界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追求平等、注重自我的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传播模式,本文以我院共青团工作的实际为基础,以手机、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对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为重点,讨论了如何正确引导新媒体渗透与大学生核心价值养成的过程,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互联网兴起,数字技术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相应的嬗变。其中一个重要嬗变,就是由以前传统媒体时代深阅读方式转向了新媒体时代浅阅读方式。随着微博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出现了新的嬗变,由以前注重浅显、娱乐的浅阅读方式,转向了微博时代追求速度和碎片性的瞥阅读方式。微博瞥阅读方式的产生原因在于微博自身的因素、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及社会和时空的碎片性。微博瞥阅读满足了人们追求简短的阅读心理,增加了人们阅读兴趣,促进了微博信息即时传播,对微博的叙述方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