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琼 《东南传播》2017,(12):33-34
纵观2017年国庆档期的多部影片,有成龙主演的中英合拍动作片《英伦对决》、有王晶导演的犯罪动作片《追龙》、有李晨首次执导的空战剧情片《空天猎》、有大鹏导演的喜剧片《缝纫机乐队》。在这些影片中,由开心麻花出品的《羞羞的铁拳》在上映首周突破10亿票房,最终以14亿票房成为了2017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这是继《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之后,开心麻花第三次出品的,由同名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这部电影不但获得了2017年国庆档期票房冠军,而且似乎在票房数字上也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态势,而这种现象背后,话剧IP电影所带来的火热票房现象值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整理清·范锴《汉口丛谈》一书时,读陆长春《汉口丛谈序》,其中有"卖驴博士"一语。原文是:"楼头(?)笛,落五月之梅花;马上攀条,感昔年之杨柳。有卖驴博士,骑鹤寓公,负《鸡次》之典于吴宫,搜龙威之书于禹穴。"(见《汉口丛谈校释·附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按《颜氏家训·勉学》引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此古人用以形容文辞烦琐,不得要领的典故,已为人们所熟悉。而此处谓"卖驴博士"。一作"买",一为"卖",两者在这里有没有什么不同?这"卖驴博士"又是指什么呢?各家语文工具书均末收"博士卖驴"、"卖驴博士"这  相似文献   

3.
《驴得水》靠口碑发酵取得票房与话题双赢,多重主题解读空间造就其"讲个笑话,你可别哭"的观感.打着"开心麻花第二部电影"旗号,却让观众在喜剧中戳中痛点,在黑色幽默的外衣下,剥开讽刺隐喻之核.纵观全片,高度符号化的人性寓言、须臾不离的水与女性寓言和从话剧到电影改编的现实寓言,使本片虽有外在形式缺憾,却仍不失为一部让人在悲喜交织中体味从人生到理想、从脚下到星空的寓言佳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品了《我不是王毛》《无名之辈》《平原上的夏洛克》《大赢家》等荒诞喜剧电影,这些影片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已然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本土化类型机制.本文将从荒诞喜剧的学理定义切入,从人物、情节、视觉等多个层面探讨荒诞喜剧是如何通过类型构建在我国实现本土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苗新萍 《传媒观察》2011,(10):37-39
从电影史发展看,我国喜剧电影始终没有断流过。喜剧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分成了大致两条支脉:一条在大陆——以讽刺批判为核心,与时代社会紧密相联;另一条由香港从西方社会引进,成为香港电影赖以生存的一大法宝,无厘头成了力量最为汹涌澎湃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甲方乙方》开始,大陆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陆续发表了几篇专门讨论三国曹魏拴驴泉石门铭的文章,其中以《文物》2016年第6期发表的《三国曹魏〈拴驴泉石门铭〉考补》(由郭洪义与毛远明两位先生合写)一文最为晚出。但是,这篇文章在疏解拴驴泉石门铭中主要词语以及相关问题时出现不少错误。我们对这些词语及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考察,也分析了导致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落叶归根》是一部根据新闻事实改编而成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被认为是开启了中国公路电影的先河,然而喜剧都带有悲的内核,张杨导演将镜头对准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以赵本山饰演的务工者为主要表现对象,沿着公路道尽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间万象,集齐了人世间的浮世骄阳、人情冷暖,社会人性的对比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幅芸芸众生相。本文主要从该电影的主题、表演与导演的叙事特色来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8.
行文精短,历来为人们推崇和称道。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许多先贤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子的《道德经》影响中华文明几千年,不过81章5000多字;周敦颐的《通书》奠定了中国封建理学的基石,也才41章3000多字。像324个字的《兰亭集序》、322个字的《岳阳楼记》、160个字的《黔之驴》、119个字的《爱莲说》、81个字的《陋室铭》等等,也都字字珠玑,意蕴深长,虽经千百年仍然闪烁灿烂的光辉。也许有人会说,上述篇目都是古文中的名篇,自然精短凝炼,现代文写精短就不易。其实不…  相似文献   

9.
2009年夏天的《气喘吁吁》力图对中国商业戏剧电影进行大胆地突破与创新,其结果却是高调出场,低调收兵。中国商业喜剧电影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固有的套路与故事模式。中国商业喜剧电影是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混以喜剧元素进入商业渠道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在故事结构、情节、语言等诸方面的建构只能是渐进式的,而绝不能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朝 《视听》2016,(7):115-116
梁赞诺夫是前苏联著名喜剧导演,有喜剧教父之称。他创作了大量经典喜剧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以梁赞诺夫的电影《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为例,总结梁赞诺夫喜剧电影的艺术风格,分析梁赞诺夫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写好短稿     
笔者近读两则故事。一则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完成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后,随即寄出版社。过了一些日子,他给出版社寄了一封信,信的全文是:“?——雨果。”出版社的编辑马上给雨果回信,写的是:“!——编辑室。”不久,震动文坛的巨著《悲惨世界》问世了。一个问号,清楚明白地表达了雨果要说的全部话语。另一则是:有一位“博士”买了一头驴,要写张简单的契约。他写了好半天,一连写了三大张,还没有写到“驴”字,尽是些和买驴无关的废话。由此,隋朝人颜之推说:“‘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以上两个故事,一个是靠简单的问号…  相似文献   

12.
一部意料之内的笑料故事,一个想象之外的超高票房,《泰囧》的票房大赢背后,不是中国喜剧电影的胜利,反而或是世俗喜剧的顶点徐峥胖了,像任何一个中年男人那样鼓起肚子。摄影师拍照时,他拉了拉自己灰白色不甚讲究的毛衣,露出轻微的窘迫。睡眠不够,压力又大,他整个儿人有点儿浮肿。12个亿的票房收入,给他带来的折磨远胜于享受。斯文,说话分寸感强,思虑周全——就是这样一个上海男人,把上百个笑点,一个一个埋进他导演的第一部喜剧电影《泰囧》,不论高级或低级,原创还是抄袭,  相似文献   

13.
从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观影感受,成为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种电影类型。虽说喜剧电影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如果对中外喜剧电影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和共同点。本文选取卓别林和周星驰为中外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并结合他们的作品探究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以便更好的探索喜剧电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上映的一部喜剧电影《大腕》片段:甭假装黑社会,中国就没有黑社会。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中国没有黑社会的美好愿望甚至需要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就在电影上映的这一年的四月份,全国政法机关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展开了声势  相似文献   

15.
前一阵,在报上先后读到两则消息,题目分别 是:《看人杀驴被驴踢 未吃驴肉唇先裂》和《中山热水器喷火伤人 海珠李某惨成“烧猪”》,读后感到很不舒服。 第一则消息是说,广州曾某想买些驴肉吃,在边等边看摊主杀驴时被驴蹄踢烂了嘴唇,“结果驴肉没吃成却被送到医院缝针,吃消炎药了”。第二则消息是说,“住在(广州)海珠区赤岗的李先生在冲凉(洗澡)时热水器突然喷火,身陷‘火海’的李先生全身烧伤面积达80%以上,至今还躺在医院里。”据说那热水器是他从住处附近商店购买的,系广东省中山市某电器厂生产。消息还配发照片:李某…  相似文献   

16.
丁聪  徐明 《东南传播》2021,(2):60-62
《受益人》是宁浩导演发起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中的第三部具有"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的喜剧电影,也是青年导演申奥的第一部院线电影。影片以底层人物为对象,涉及"骗保""代驾仙人跳""未成年人打赏女主播"等现代社会热点话题,彰显了电影现实主义的本质。本文试从类型融合、角色构建、城市空间三个方面来分析电影《受益人》的创作内涵。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年底,一部国产影片以逾12亿的高票房收入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这便是由徐峥导演,徐峥、王宝强、黄渤三入主演的中低成本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对于这场近年来少有的票房胜利,虽有人颇不以为然,认为它低俗无趣,只是电影档期间歇以及水军宣传造成的虚假繁荣,但更多的人褒奖有加,将它看做是国内喜剧类型电影发展的标杆,甚至可成为此后喜剧电影的范本.当然,作为一部类型电影,《泰囧》并没有太多值得赞许的独创性.然而,当我们将它放置在本土流行文化的脉络中时,会发现它的票房成功恰好激活了一类再现形式:不管是"低俗"的指责还是"接地气"的褒扬,都说明了其带有的一种以喜剧形式再现零碎、无奈的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陈蒙 《新闻大学》2003,(3):43-45
作为八十年代香港喜剧电影的承继者,周星驰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主演的电影也以“无厘头”的名目赫然成为一种类型电影。在2002年4月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少林足球》获得七项  相似文献   

19.
在春节档中多部喜剧片混战大银幕,《你好,李焕英》成绩傲人,现今余温未退。2月27日,黄金喜剧配角吴孟达逝世,众人纷纷发文悼念,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香港喜剧电影黄金年代的追思。可见,喜剧已经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在大众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了人们情感记忆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杨晶 《声屏世界》2014,(5):34-36
冯小刚导演、王朔编剧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在2013年末抢入贺岁档,故事讲述了葛优领衔的"私人订制"公司帮助当事人圆梦的故事。从市场和观众表现来看,此次冯氏"圆梦"也陷入了"高票房、低口碑"的中国式电影"怪圈"。其实,《私人订制》的"反常"不同以往,其反常原因在于影片的改革性意识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但改革性的解释未必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心底、点中了事理的命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