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正>作为一个媒体,公信力是基础,传播力是关键,最终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影响力。在珠海广播新闻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只有真正不断夯实内容基础,才能形成公信力。同时通过多种手段的运用,让媒体的影响力在传播中不断提升。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作为一个相辅相成的一个体系,已经成为提升珠海广播新闻实力的重要依赖。一公信力是指媒体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依赖的能力,既可以泛指各类媒体,也可以特指某一个媒体,也就是这个媒体在公众当中的信任程度和依赖程度。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媒体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因此,公信力就成为一家媒体价值的重要识别标准。公信力体现出的是媒体的一种核心价值。首先,公信力建立在满足公众知情权上。最大限度尊重、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采集信息、传播信息是媒体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反转剧"其本质是一种新闻失实,真实性作为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其泛滥正严重威胁着媒体的公信力、恶意消费公众的善意与信任。越是热新闻,越需要冷思考。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需要更多理性和有效的信息,需要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正媒体公信力的逻辑起点在于公众信任,是一种公众的主观行为。因此,讨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必须围绕媒体和公众关系展开。全媒体传播中的新型传受关系,改变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对主流媒体保持和增强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流媒体公信力面临速度考验。全媒体时代的公众信息需求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呈现出一种急切的信息饥渴状态。很多人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来获取并转发自己感兴趣的各类信息,一些利益群体抓住这一"机会",伪造散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扰乱了舆论环境,甚至引起了社会恐慌。而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要经过采访、编辑、审核等专业流程,不可能做到像自媒体那样的随意地传播,主流媒体也不具备自媒体"人人都是麦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话】陈永和(高级编辑):媒界今年开门有新事。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亮出“责任造就公信力”的旗帜,当其时,治时弊,得其利。公信力究竟是什么?用统计学原理来表述,公信力就是媒体传播的新闻与信息的信任指数,信任指数为负值,就谈不上公信力了。用传播学原理来解释,媒体公信力是指公众对其传播的新闻与资讯的相信程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适应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很多高校设置了媒体传播艺术类专业,包括文学传播、新闻与采编、广告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媒体传播艺术是以传播媒体为载体,视、听觉和静、动态的多种表现形式,广泛应用于媒体传播领域,赋予媒体传播信息审美价值,加强传播功效的综合艺术形式。而传媒艺术设计是媒体传播艺术中运用电脑软、硬件进行图文、影像设计的分支。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所具有的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对传媒艺术设计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传媒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为人们创造出丰…  相似文献   

6.
媒介公信力的重要性公信力(Credibility),最先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领导者获得其选民信任(Trust)和信心(Confidence)的能力。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传媒获得受众信赖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誉就是新闻传媒的生命,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新闻传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公信力是新闻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指的是公众对新闻传媒的信任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誉就是传媒的生命,失去了公众的信任,传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因为传媒的公信力如此重要,势必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西方学者认为,只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言必有据,让人看不出自已立场和观点,以不偏不倚的态度进行报道,才能使传媒产生公信力。其实这种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事实上新闻传媒不可能没有政治立场,新闻工作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共产党人从不回避自己的党性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信念,只要以科学态度报道新闻,实事求是地分析事实与事实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就必然会赢得读者的信任。缺乏深度的不偏不倚的新闻报道,不可能提高传媒的公信力,客观公允的形式充其量只是科学态度的一种表征而已。  相似文献   

8.
新论摘编     
<正>传媒要赢得公众的信任,需要重新确立自身的公信力,以重塑公众信心。举其要者,有两方面:履行好传媒监测环境的职能。传媒的基本职能是向公众告知他们需要的周边事实的变动,即帮助他们监测周围的环境。传媒履行监测环境的职能,就要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按照新闻价值选择事实,讲究社会效果,同时还要保证报道及时、真实、客传媒公信力与公众信心凝聚  相似文献   

9.
左卿煊 《新闻世界》2014,(7):372-373
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屡受质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不当,使得媒体的社会形象受到影响,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失去公众信任不仅让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受损,也让社会的价值导向得不到良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最近,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了《媒体与公众关系调查报告》。该调查显示,民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仍远高于新媒体。相比于一般新闻信息,民众对重大事件、突发事故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的信任度,更能彰显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调查发现,对重大事件、突发事故的新闻信息,信任传统媒体的比例达65%,信任新媒体的人只有25%,而新媒体中使用者众、使用频率极高的社交媒体,信任的人仅为5%。这一调查结果说明“新闻真实仍是传统媒体生存王道”。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背景下的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场十分复杂,主流媒体应健全和创新舆论引导机制,巩固权威性,再塑公信力,掌控舆论场的话语权。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发挥报业、广电融合的优势,增强报道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传播硬核信息,用洪大信息流构建透明舆论场;彰显人文情怀,让报道情绪影响公众情绪;拓展传播渠道,以立体化矩阵提高主流声音到达率;善于设置话题,使公众关注点与政府着力点相一致。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塑造了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舆论场中的公信力,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信力,顾名思义,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这是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自媒体看似一片繁荣,但一旦涉及到新闻领域,真实性往往成为致命伤。自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但弊端就在于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核实,而求是,对新闻准确性的核实,恰恰体现了纸媒记者的职业素养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李京 《编辑之友》2018,(5):55-60
新闻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体公信力研究多专注于媒体信度测量,鲜有从"公信力"这一概念出发溯源.媒体公信力不仅仅是指媒体可信度的测量指数,还包含着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媒体信任是受众对媒体专业性的一种认知与评估,是社会信任的一种.文章将传播学研究进路与社会学研究视角相结合,归纳我国媒体公信力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4.
地市级媒体是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官方新闻传播平台。地方媒体公信力主要体现为立足本土的地域定位,讲老百姓故事的内容定位和"说"新闻的风格定位。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地方保护主义会制约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内部和外部的竞争施压导致虚假新闻频出,但新媒体技术为媒体公信力的提升带来机遇。地方媒体要积极改革以符合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以及新闻传播的新要求和新期待,积极拓展信息资源,敢于创新,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地方媒体的舆论宣传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公信力最早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领导者获得其选民信任和信心的能力。当公信力一词被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之后,则是指受众对新闻传媒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16.
贺静宜 《新闻窗》2005,(5):48-48
传媒公信力,即媒体使社会公众对自己信任的能力,是社会公众对媒体报道真实性、公正性、中立性的信任程度,对媒体记者编辑责任感、正义感、是非观的认可程度。其“公”就是媒体作为党的喉舌,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造福社会、服务公众,就是通过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来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其“信”,就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恪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有信誉、讲信用,让受众信任、信服。有“公”并有“信”,媒体才能显示出应有的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媒的公信力是指媒体在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或曰影响力,她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媒体竞争致胜的重要砝码,因此,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态环境,面对公众多元化的消费方式,研究公信力的建构与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频 《新闻记者》2005,89(8):11-14
一般来讲.可信度是指传媒提供可以令人相信的、有趣的、及时的新闻信息的能力。可信度常常与我们说的传媒“公众信任”相提并论,而“公众信任意味着媒体被信赖,被相信,成为公众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张子铎 《青年记者》2020,(11):26-27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于维护社会公正和促进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泛众传播的后真相时代,媒体的公信力削弱,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真实被视为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在受众习惯以情绪诉求来判断信息真假的今天,媒体公信力的建设需要引入情感机制.本文以情感为视角,探讨情感与新闻真实和新闻公信力的关系,旨在说明用情感建构公众认知和行动的重要性,以媒体唤醒公众的情感意识为立足点,共建社会传播的情感机制,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的不断演进加剧了社会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现代性三大动力机制——时空分离、脱域与知识的反思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分发流程与主流媒体的中心地位等产生了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媒公信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将传媒公信力的构成要素概括为政治信任、品牌信任与技术信任,认为要重振传媒公信力,必须强化互联网阵地意识,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发挥好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型”与“主流”功能;把握媒体定位,加强内容建设,回应瞬息万变的风险社会;强化传媒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素养与互联网思维兼备的“双维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