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9,(1):6-6
据沃华传媒网:2008年11月18日,家庭期刊集团转制为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挂牌仪式在广州举行。创刊于1981年的《家庭》杂志,原名《广东妇女》,是广东省妇联下属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国内第一家以恋爱、婚姻、家庭为报道和研究对象的综合月刊,月发行量在我国期刊界一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2.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十年“文革”后出现的文化断层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局面,各地出版社抢抓机遇,纷纷创办期刊,不少都取得了成功或达到了一定规模。人民出版社的《新华文摘》、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读者》、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青年文摘》等都  相似文献   

4.
群众文化类期刊的历史沿革、办刊方针的演化和与世界同类期刊的对比中宣部出版局课题组(一)历史发展概况1915年9月,当时中国最早觉醒的进步知识分子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自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2年召开了共青团一大,192...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类期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致自1995年始,一种不同于《纁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它们是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家庭》、《知音》这些文选文摘类期刊与文化生活类期刊,前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对手;相对于国外的同行,如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我国的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又还显稚嫩;甚至于相对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本文所说的新闻类期…  相似文献   

6.
风格是期刊成熟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风格”一词借用于期刊理论与实践,我们同样可以说:风格即期刊。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期刊走向成熟的标志。纵览中外著名期刊,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具有鲜明风格的期刊。如《读者》那种娓娓道来、细雨春风的风格决不会与《故事会》那种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的风格混淆;《女友》的纯情热烈也不同于《家庭》的平实亲切。它们的成功来源于其独特的风格,风格是它们之所以成为“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的基础,是它们立于期刊之林的旗帜。我国出版界前辈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这确是期刊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哲思》为例,分析文摘类期刊媒体融合现状,并从加强原创内容建设、注重全平台分发、转变观念、打造品牌生态圈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究文摘类期刊媒体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文摘类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时尚类期刊怎样契合时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中国编辑》2003,(1):40-41
从1980年创办的《时装》、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上海服饰》到80年代末与境外合办的《世界时装之苑》,再到90年代以来涌出的《时尚》、《瑞丽》、《HOW》、《大都市》等,中国的时尚类期刊越来越多,越来越被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精心实施社刊工程,加大投入,拓宽发展思路,采取改造与创办相结合的举措,使社办期刊面貌有了新的起色。首先,该局充分发掘现有的社办期刊资源,在资源整合中产生新的效益,该局将原工作指导类性质的《新闻出版天地》改为《双休日》,由面向本行业转为面向全社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使之成为出版效益新的生长点。其次是精心创办新期刊。江西科技出版社今年新创办的《家庭百事通》杂志在市场定位中独辟蹊径,以新婚前后的青年男女为特  相似文献   

10.
刘学峰  陈雄涛 《传媒》2009,(3):52-53
女性期刊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老牌的妇联系统期刊,大多以《家庭》、《知音》为榜样,另一类则是新型的时尚消费类期刊。本文所谈的是前者,也就是传统的女性期刊,是指靠婚恋、情感、家庭等题材来营造卖点并以女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刊物。  相似文献   

11.
一份既没有印刷版,又没有网络版,只有在iPad上能看到的数字期刊《日报》(The Daily),最近公布其业绩——在iPad上虽然下载了80万份,期刊在经营一季度仍亏损1000万美元。这是由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和新闻大亨默多克联手创办的新型期刊。事实上,在iPad上烧钱的不仅仅是这份新型期刊,除了借助某些平台来实现电子期刊在平板电脑终端的运营外,一些欧美国家的主流期刊也正在平板电脑上烧钱。  相似文献   

12.
书报摊上最多的杂志是哪几种类型?就现在来说文摘类期刊一定属于其中一员。《读者》、《特别关注》、《青年文摘》、《意林》、《杂文选刊》、《喜剧世界》等一大批心灵鸡汤、幽默类文摘占据了书报摊的大部分地盘。仅《读者》就有数个不同的版本,至于其他一些以打动人心的小故事或幽默、谐趣段子为卖点的文摘刊物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3.
柳诒徵(1880~1956),号劬堂,江苏镇江人,以历史学闻名,鲜有人谈及其期刊编辑思想。实际上,柳诒徵曾经创办或参与创办过《史地学报》、《学衡》、《史学与地学》《、史学杂志》《、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国风》等刊物,对于期刊编辑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重温柳诒徵的期刊编辑思想,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位民  相似文献   

14.
朱仁华 《新闻实践》2005,(10):43-44
前不久,在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汐带领下,笔者赴期刊大省广东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期间,我们一行考察了《家庭》期刊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城市画报》社、《南风窗》杂志社、《少男少女》杂志社、《新周刊》杂志社、《家庭医生》杂志社。尽管考察时间不长,但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新年伊始 ,中国青年出版社经过充分调查论证 ,将创办十余年的文学双月刊《小说》改刊为人物文摘类月刊《青年文摘·人物版》。试刊首期邮局即以保底包销5万册推向社会。经过一年多的探索 ,《青年文摘·人物版》已在激烈竞争的期刊之林中站住了脚。改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众所周知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 ,以往单纯强调社会效益的期刊必须同时重视经济效益 ,没有经济效益很难取得社会效益。文化普及类期刊尤其如此。进入90年代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虽然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已不可能再像80年代那样“…  相似文献   

16.
女性意识缺席是女性期刊的致命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期刊是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大众传媒。在我国,女性期刊大多由各级妇联组织主办,以“向女性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女性”为办刊宗旨。尽管女性期刊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在经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女性角色定型化描述造成的女性意识缺席导致了女性期刊一直未能改变文化身份的边缘化状态,并开始成为女性期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女性期刊的崛起中国女性传媒的真正勃兴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1983年广东省妇联的《广东妇女》杂志改名《家庭》与1985年湖北省妇联创办《知音》杂志是女性传媒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两种期刊以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软新…  相似文献   

17.
王彤 《传媒》2003,(3):41-42
现在,传媒业越来越意识到期刊在传媒中的地位,期刊的位置由传媒边缘走向传媒的中心,期刊产业规模也日益壮大,因而,期刊集团的组建与运作备受业界关注.截至目前为止,报业集团已成立37家,出版集团15家,广电集团17家,而期刊集团只有1家,并且组建成立时间不到一年.但这惟一的期刊集团--家庭期刊集团的诞生,激发了业内人士的思考:为什么<家庭>成为第一家期刊集团,中国期刊业将走何种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刘兰 《出版史料》2012,(3):105-108
商务印书馆自1903年创办第一份刊物《绣像小说》起,至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总共创办了二十一种刊物,非商务自办而由商务代为发行的期刊为五十种以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期刊群。在四十馀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如此众多的期刊,在我国期刊史上可以说是创办期刊最多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期刊的利润     
80年代中后期,青年类期刊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内容与青年类期刊相似的文化类、综合类、纪实类刊物日增,不断分割买方市场,迫使一些青年类期刊把目光移向别处。而决定青年类期刊生存的最关键因素是期刊本身的质量。办不好期刊,把精力放在别处,不可能长久。在困难的时候,应咬紧牙关,把精力放在办刊上,立足于办好刊物这块基石,再兼营其它,才是稳妥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阅读饥渴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思想解放的思潮推动期刊的发展,文学期刊、青年期刊,如春雨滋润着年轻人干涸的大脑。《十月》、《收获》、《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国青年》、《山西青年》、《辽宁青年》、《青年一代》、《广东青年》(后改名《黄金时代》)等独领风骚。这些期刊思想开放、立意新颖,发行量都在100万-500万之间。《山西青年》还创办了刊函大学经营模式,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获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