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迅 《新闻记者》2003,(7):25-25
南京大学新闻系丁柏拴教授的两部新闻学新著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分别由新华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丁柏栓主编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一书,是由他主持的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体系”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由他主  相似文献   

2.
近来,孙燕华老师寄来一套她父亲孙之俊先生的《孙之俊漫画集》(以下简称《漫画集》)。这部《漫画集》共有五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0年11月出版,这是他父亲孙之俊先生两千多幅漫画的大集合,也是孙之俊先生一生主要漫画作品的结晶,其中也饱含了他女儿孙燕华多年收集、修订父亲作品工作的辛苦。看着厚重的《漫画集》,闻着书中传来的阵阵墨香,心中不免产生一阵阵涟漪。一、两份辛苦我们是因着参加武训研究而了解孙之俊的。  相似文献   

3.
忆父亲     
开篇的话父亲张元济号菊生(1867—1959),系清末进士,曾参加戊戌变法,被革职后即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我国教育与出版事业,近年来,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父亲遗著:《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张元济诗文》。王绍曾、叶宋曼瑛、汪家熔关于父亲的传记专著也相继问世。家乡浙江省海盐县于1985年建立了张元济图书馆,后又于1987年及1992年两次召开研究父亲生平和思想的学术讨论会。国内书报刊物上也不断登载评介父亲事迹的文章。父亲一生活动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且均建树甚多。因而,有人提出应为父亲“正(?),即不仅称他为出版家、教育家,更可称他为思想家、改革家。仁者智者自可各抒高见,继续讨论。对我来说,他永远是一位督责严格但又爱护备至的好父亲。我在父亲身边生活了五十二个年头,除几次短暂的离别外,可以说是朝夕相处。父亲思想遗产十分丰富,现在  相似文献   

4.
<正>凤城市刘家河面粉厂退休工人王树君近日来到档案馆,捐赠了一份土改时期的《土地执照》。这份《土地执照》是王树君的父亲王景龙土改时分到的,当时他父亲是边门区张家堡车站工会主席,并兼任张家堡村农会主席,后来其父调到凤凰城车站工作,这块土地就退回村里了。父亲去世后,这份《土地执照》就留给了他。这份《土地执照》是民国38年(1949年)4月1日安东省凤城县边门区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改工作、为确保农民土地所有权而颁发的。执照长38.5厘米宽27厘米,套色印刷,执照上方正中是毛  相似文献   

5.
80多年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年以《前西行漫记》为书名再版),是一本以斯诺等人亲历陕北报道红色中国见闻的书。这部书首次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军事思想和治国方略,向全世界宣传了红军长征精神,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我和该书翻译者之一李放的长子李光先生因档案结缘相识多年,他把父亲编译出版《印象记》的回忆手稿和友人往来书信捐赠给了辽宁省档案馆。我也曾多次听他讲述了父亲和战友翻译此书的一些细节,那些曲折生动的故事仍然令今天的人们感动。  相似文献   

6.
“我发誓,家里所有的亲人都没有向媒体、外人提过哪怕是一次关于文珺要找爸爸的话。”郭文珺的妈妈张琳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就算是找父亲也轮不到别人呀。而且我相信他爸跟我一样爱文珺,甚至比我更爱。早年因为双方都要拼事业,我们分开了。但这并不等于他就不爱文珺。我相信孩子的爸爸有难处。”张琳说到动情处,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7.
认识《新闻爱好者》是很偶然的。那时我还在河南老家读中学,一次陆父亲进了他的办公室——父亲是搞文秘工作的,兼搞宣传工作,在他办公室里众多的报刊中我认识了她——《新闻爱好者》。父亲告诉我,他就是靠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教育学家的罗家伦,曾任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校长,在众人眼里他是雷厉风行的革新派,而在女儿眼里他慈祥善良,是一位优秀的父亲。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梅贻琦是人尽皆知的人物,其实,还有一个罗家伦,和梅贻琦并驾齐驱。随着当前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中带来的诸多问题,很多人开始重新认识并发掘罗家伦的价值。罗久芳作为罗家伦的女儿,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长期在美国大学任职,20世纪70年代开始整理父亲译稿,不久前她推出了回忆录《我的父亲罗家伦》。她以亲身回忆为主线,用真挚的感情,客观地展现了罗家伦不平凡的一生:北  相似文献   

9.
《新闻天地》2006,(2):7-7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男孩洪战辉》告诉你的是一个大学生的催人泪下的故事:父亲突发精神病、砸碎了家中的锅碗盆瓢还摔死了小妹妹,母亲不堪生活困苦和精神压抑离家出走,弟弟在变故中吓懵了,一个被生父母遗弃的“小不点”突然落入他的怀中、正嗷嗷待哺——12岁的洪战辉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崩地陷了,可是他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住这大山般的厄运,他给父亲治病,照料弟弟,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小  相似文献   

10.
父亲姚雪垠于1999年辞世,九年后他的挚友、《李自成》的主要编辑江晓天先生也驾鹤西去,与父亲在“天国”相会。真是岁月无情,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漫画作家。23年前,他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转述为漫画,《庄子说》《老子说》《孟子说》《孔子说》《论语》《禅说》《世说新语》《莱根谭》《聊斋》等等,不但把蔡志忠的漫画生涯推至高峰,也开创了中国漫画的全新思维。从1963年从事此职业迄今。他是产量和销量最高的中国漫画家。闭关10年之后,蔡志忠又以一系列新书示人。不同的是,这次他不再做经典解读,而是述说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陈晓卿导演的《舌尖上的中国》问世,开启了中国美食节目的新篇章,成为了美食纪录片的标杆。随着时间的推演,他自己依旧在探寻美食纪录片的新高度,2018年《风味人间》一推出,也成为口碑之作。今年,由他和美食家沈宏非担任总顾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制作的《早餐中国》,再度成为了"现象级"的作品。这几部美食纪录片,框架大体是相似的:美食、文化、人情,但具体如何拿捏,时长如何控制,拍摄技法不尽相同,也正代表着如今中国观众在这7年间审美的流变。本文将从《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谈起,分析它所开创的美食纪录片的新风潮,以及《早餐中国》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广东花城出版社,要出版我父亲的巨著《中华通史》,在出版前夕,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介绍我的父亲。这对我像是一个“考试”,因为,我的父亲,是个多方面的人,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写得出来的。父亲生于忧患,经过了中国最动乱的时代,为了这个国家,他曾经风霜,尝尽了悲欢离合。1993年春天,父亲决定回大陆探亲,并返北京一行。那年他已84岁,离开他从小生长的北京,已经很多很多年  相似文献   

14.
父亲转业已经7年了,父亲订阅《解放军报》也已整整7年了。20世纪70年代初,父亲高中毕业就参了军。刚一入伍,他就随部队到了青藏高原执行国防施工任务。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繁重的施工任务父亲都能克服,唯独单调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钦鸿 《出版史料》2009,(1):69-74
一、《范泉晚年书简》编后记 范泉先生是以一个卓越的文学编辑家闻名于世的。尽管他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都无法与他从事文学编辑所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论。他一生主编过文学期刊、报纸副刊、文学丛书和套书十馀种,尤其是上世纪40年代的《文艺春秋》和80~90年代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编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龙宇 《湖南档案》2013,(11):25-27
他被苏区人民称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他在方志敏的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一书中以田寿这个名字被多次记述;也在《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之《粟裕传》中被记载为“是一位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领导人、军事学者”。他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团军团长刘畴西。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季羡林、周一良等甄选,推出了北大学生应读的30本书书目,其中包括《周易》《史记》《红楼梦》,也包括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该书单列出的人文作者中,出生于20世纪的只有梁启超、鲁迅、冯友兰、瞿同祖,而瞿同祖是当时唯一尚健在的作者,这本《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则是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在柏杨先生800多万字皇皇巨著中,历史类占据了很大篇幅,《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人史纲》、《柏杨日》……这些讲述他的祖国数千年漫长岁月的文字,与他著名的杂文“丑陋的中国人三部曲”一样,个性调侃、嬉笑怒骂,处处可见独特的历史观,也处处透出对中国、中国人的恨与爱。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月,在新疆《军垦报》社工作的李振平,回到老家河南省鹿邑县杨湖口乡苏阁村,准备给父亲过三周年祭日.由于身处异地,父亲在在时他不能孝敬,临终时父子也未能见面,铸下终生遗憾.本想在父亲三周年之时,操办一场,花钱为父亲立块墓碑.  相似文献   

20.
1937年底,父亲携家离开南京,溯长江西上。经过武汉时,陈铭德正在武汉筹划出版重庆《新民报》,便约请父亲到重庆参加创刊工作,并请父亲仍担任总编辑。《新民报》撤离南京前的总编辑赵纯继先生是四川人,此时随报社入四川,父亲认为应当仍由赵继任总编辑,他只接受主笔职务,主持版面规划。他从适应长期抗战需要考虑,建议将《新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