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术期刊的评价与“核心期刊”——与王振铎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振铎先生发表于《出版广角》2000年第12期上的文章《质疑“核心期刊”论》(《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转载)对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核心期刊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说核心期刊“已闹得我国编辑出版界搔首踟蹰”,甚至“泛滥成灾”,“应尽快弃置不用”,或加以严格限制。笔者在此就该文的一些观点与王先生提出商榷。一、学术期刊的评价办法王先生的批评所涉及的实际上是学术期刊的评价问题(“核心期刊”这个概念是就学术期刊而言的,人们最关心的也是学术期刊的评价,所以以下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认真拜读了本刊2001年第4期王铭先生的研究论文《论转文性通知》(以下简称“王文”),深受启发。这里也就这一话题谈点不同意见,兼与王先生商榷。 1 转文性通知除“批转”和“转发”外,还应包括“发布”和“印发”……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央文献出版社《复信》的答疑·雷智勇读罢《中国出版》1997年第7期上刊载的陈福季先生的《商榷》及《中央文献出版社就陈福季先生的〈商榷〉一文给本刊的复信》(以下简称《复信》),说实在话,确有陈先生所说的“强词夺理”的感觉,为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  相似文献   

4.
王茂跃先生在《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不宜过高》一文(以下简称王文)中提出:“该理论对我国并不适用。”①我们认为,王先生的意见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王先生。一、我国没有“半现行文件”吗?王文认为:“为什么说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新闻记者》2003,(12):27-28
2002年第2期《新闻记者》发表了笔者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以下简称《杜撰》)。接着,《新闻记者》第5期又发表了潘玉鹏先生的商榷文章《“传媒入世”并非杜撰》。《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发表的《如何认识“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如何认识“入世”》),也对笔者的文章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读过这些商榷文章,发现作者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文章,陷入自我争鸣,使学术讨论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6.
《出版广角》内容充实新颖,编排得宜,印制精良,读来赏心悦目。 2000年第12期刊载的王振铎先生《质疑“核心期刊”论》,引起我的关注。该文就时下颇为流行的“期刊等级”说、“核心期刊”论,痛下针砭,有当头棒喝之功效。王先生的文章从理论和时效两方面进行驳论,很有说服力,行文淋漓酣畅,读之一快!这种将期刊先定等级,然后以等级作评估的形式主义做法,目前在国内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广为流行,而且愈演愈烈,乐此不疲。其谬种流传,败坏醇正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1998年第5期刊载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也谈》)一文;《新闻记者》1999年第2期转载此文的同时,发表了周也平先生《客观报道辨析———兼与程天敏教授商榷》(以下简称《辨析》)的文...  相似文献   

8.
《档案管理》2004年第5期发表了焦振、樊小伟两位先生的《再论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同刘东斌先生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再论》。文章在开头部分写到“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在档案学界很早就有了共识。通俗的概括是‘:今天’的档案就是‘昨天’的文件,‘今天’的文件将是‘明天’的  相似文献   

9.
在1987年第4期的《国际新闻界》上,王志兴同志发表了《传播学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它》(以下简称《王文》)一文,对笔者发表在1987年第2期的《也论传播学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局限性》(以下简称《也论》)提出了若干批评。正如《王文》所言:“学术争鸣是活跃学术空气、集思广益、录求真理的有效方式。而这种争鸣发生在传播学这个不特不受重视、而且有人反对的研究领域,就尤其值得高兴。如果某个‘争鸣’又是冲着自己来的,那就更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刊》1990年第4期刊登王华良的《试论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论问题》以后,于1991年第2期刊登王振铎、姚福申的两篇商榷文章,引起学术界浓厚兴趣。其中,姚福申的《“编辑”辞义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并非仅仅批评王华良,多  相似文献   

11.
本刊2001年第6期曾在“争鸣”栏内刊发夏海波先生与王铭先生的商榷性章《也谈转发(批转、发布、印发)类通知》(以下简称“夏”),其基本观点本人是赞同的。这里仅就“印发”类“通知”的适用范围谈点补充和不同的意见,兼与夏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第4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了王秋平同志的《也谈对档案凭证价值的认识》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该文通过两个实例对2004年第1期《档案管理》刊登的刘东斌同志所撰《档案利用和档案价值的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刘文)中有关“档案凭证价值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出版广角》作为广西的刊物,我对它实在太了解了。我在广西从事出版工作26年,见证了《出版广角》15年来创办、发展和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过程。在广大编辑眼中它就是我们做好出版工作的"了望哨"和"广角镜",是编辑案头必不可少的专业刊和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14.
朱贵玲  张捷 《图书馆论坛》1996,(5):77-77,21
图书排架探析──兼与“图书排架号论纲”一文商榷朱贵玲,张捷(天津大学图书馆)贵刊1994年第1期发表的陈一阳先生所撰*图书排架号论纷"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有关图书馆业务管理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读后颇受启发.本文除了对陈文的某些提法有不...  相似文献   

15.
我是台北远景出版社社长,由于职业关系,常从《出版广角》上了解大陆出版界的信息和动态。最近,由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健康状况的关系,不少读者对他的兴趣愈加浓厚。我作为在台湾最早出版《百年孤独》的出版者,一直在寻找一部有关这位作家的传记作品,恰巧这时我读到《出版广角》2001年第1期上一篇“《百年孤独》出版前后”的节选文章,拜读之余,使我喜出望外。这不仪因为那段摘登文章读来引人入胜,更因为文  相似文献   

16.
拜读张立同志《新形势下的期刊编辑》(载《编辑之友》1993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3期转摘)后,获益匪浅。笔者同意张文对我国90年代期刊出版工作面临形势的分析;同意张文提出的“期刊编辑记  相似文献   

17.
《档案学研究》1990年第4期刊登了寒江同志《论档案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形成时期——兼论档案的定义与本质属性》(以下简称“寒文”)一文。文中提出:“档案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某种个人或群体的劳动伴生物。”从而给档案起源研究带来一个新概念——劳动伴生物。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刘先生并《出版广角》各位编辑同志: 94年冬在北京开会,得知你们正在筹办《出版广角》,便不能不有点担心。因为在你们之前,全国出版类期刊、报纸不可谓少,其中一部分凭借各种各样的优势,已在读者中扎下了根。你们是后来者,居上不居上且不去说它.生存还是死亡,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对于一份初创刊物来讲,形成特点特色,并努力加以保持,是如同打江山与守江山一样艰苦的事业,它需要时间,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年过去了,我欣喜地看到,《出版广角》正在以它独特的面貌,出现于读书界出版界众刊之林,假以时日,它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以我之见,创办一年的《出版广角》已经在“大”  相似文献   

19.
王威琴《机关文书档案分类标准探讨》和张海滨《也谈机关文书档案分类标准》(以下分别简称《王文》、《张文》,分别载《档案》 2000年第 1期、第 5期),指出了目前地县机关、单位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对指导文书档案分类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通观两文,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明确,以便更好地指导文书档案分类工作。  一是分类的对象。从两文的标题来看,都是谈文书档案的分类标准,即分类的对象应是文书档案,更明确地说,就是对经过立卷、归档程序以后形成案卷并移交到档案室的文书档案的分类。但从…  相似文献   

20.
也论编辑的思维定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刊》1991年第4期发表了罗健同志的“论图书编辑的思维定势”一文(下称罗文),经我们反复阅读,再三品味,认为有诸多不妥之处,特撰此文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