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作为体育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当代传媒推动并建立起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明星体育"文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明显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媒介叙事策略.这就是娱乐叙事、英雄叙事和反思叙事.通过对这三重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充分揭示出中国当代体育传播中所包含的商业主义诉求、意识形态表述、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形象塑造等多重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出中国当代大众传媒的复杂文化生态及其弊病.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代表了一种全球化的新趋势,消费文化在我国的文化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可以说,在消费、传媒、文化融为一体的今天,传媒文化引导着社会时尚创造了更多的意义空间.人们遨游在广播电视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不再满足于消费物的使用价值,而是转向符号和意义的消费,通过消费达到文化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郑坚 《新闻界》2004,(6):56-57
1,小资:网络空间中虚拟的身份认同。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社会、文化的“现场”里,小资、小资情调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在各种大众媒介的想象和塑型中,其身影越来越清晰并日益庞大。2001年,几乎可以被称为“小资”年,一些主流时尚文化消费类报刊大张旗鼓地推出“小资”系列。可以说,时尚类杂志的兴旺本就表明了这一现实:“它们成功地、耐心地、从无到有地培养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消费群体和趣味群体——‘中国小资’。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中的小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坚 《当代传播》2005,(1):52-53
1、小资:网络空间中虚拟的身份认同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现场",小资、小资情调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在各种大众媒介的想像和塑型中,其身影越来越清晰并日益庞大。2001年,几乎可以被称为"小资"年,一些主流时尚文化消费类报刊大张旗鼓地推出"小资"系列。可以说,时尚类杂志的兴旺本就表明这一事实:"它们成功地、耐心地、从无到有地培养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消费群体和趣味群体--'中国小资'。而今精致的、微酸的、带点无害的做作的小资文化已经主宰了中国的城市青年。"某个网站在其主页上这样描述小资群体:"他们享受物质生活,同时也关注精神世界;他们衣食无忧,同时也梦想灵魂富裕;他们追求情调、另类、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化生态的压力以及社会公众的角色期待与自我表现的差距,使海外华文传媒陷入文化身份危机之中.我们要辩证性地看待海外华文传媒的文化身份危机,只要找到危机的根源,并科学地加以防范和应对,身份危机也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张颂 《现代传播》2005,(3):45-48
本文认为,对于传媒语言尤其是有声语言的文化身份,还缺少范本和经典的共识形态。本文首先归纳了传媒语言的常规形态、基本特点,进而指出传媒语言文化身份弱化的突出表现以及在当下文化处境下不良传媒语言的危害;最后还提出了维护和识别传媒语言文化身份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播音是一种"说给人听"的语言活动,播音员或主持人是以广播电视传媒代言人的身份在话筒前说话.但由于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和传播环境的限制,播音语言与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了的说话不太一样,这使一些人感到播音似乎说的是另外一种"话"了,甚至把拿腔拿调,不说"平常话"当成播音的基本要求,这就背离了播音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陈媛 《青年记者》2008,(15):42-43
政府、大众、传媒,三者之间的博弈,是传媒永恒的主题.一方面,政府要确保意识形态的正确和安全,要求传媒宣传主流价值观,确保政令畅通,弘扬传统文化,抵御外来腐朽文化,另一方面,大众呼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9.
"三种意识"确保传媒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亮  臧燕 《今传媒》2007,(4):34-35
像一般的企业文化一样,传媒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是美誉度,这是由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的.通过中外比较研究,我们亟须用先进的传媒文化确保传媒公信力,着重培养以下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0.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同时也是社会各领域发展的航标.特别是技术飞跃式发展的新时代,尤为迫切地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当前我国传媒生态面临着诸多问题、传媒文化领域建设尚为薄弱,在各种新技术和外国文化的冲击下,传媒文化的发展进入了迷茫期.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及时回应了这一问题,并引领我国传媒文化建设走向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传媒几乎进入了一个言必称"策划"的时代.在"为人作嫁"的传统传媒理念中引入并培植传媒的策划意识,意在促使传媒活动从相对被动的技术性加工走向充满主体精神的整合、建构与创造活动.现代传媒不可避免地陷入信息无限增长与人的注意力相对有限的内在矛盾之中,策划往往成为传媒人确证职业位置和实现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成为传媒主体最为核心的素质构成,甚而成为传媒形而上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12.
一、传媒转型与受众身份问题的提出 与社会转型相伴随,我国的传媒组织正经历着市场化和企业化转型,由此带来了对传媒组织的重新定位与思考.然而,传媒组织天然地具有两面性,或称之为双重属性,即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传媒组织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划分对于中国传媒集团现有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来说是一次深刻的体制创新.但中国传媒集团目前普遍采取的节目与广告、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做法是一种不彻底的部分剥离,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划分的一种误读,它将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体制性障碍.作为一种过渡的中间形态,从部分剥离走向整体转制,将成为中国传媒集团产业体制改革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传播大环境下,移民传媒构筑起独特的文化空间。在信息受传过程中,源于不同族群和文化传统的受众具有不同心理需求,移民传媒有助于其受众进行民族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本文试从移民传媒的人种学背景、现状、特征以及其发展空间等方面入手,探讨移民传媒在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已成为带动国家和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要求从顶层设计层面上重视推进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本文以福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为背景,阐述福建影视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在实施"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战略下深入推动福建影视传媒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焦虑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是华文传媒对自身的生存地位,对自身承担华文化传播使命过程中已经遇到和将会遇到的各层面文化焦虑的反思。本文分析了海外华文传媒文化焦虑意识的几种表现形态,即语言危机、发展危机、生存危机,进而认为这些表征形态,实质上是一个文化身份或文化认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上海壹周》打假的目的 2002年3月14日的《上海壹周》新闻版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推出了名为“小资打假”的专题报道,整个报道占据了四个版面。B1版上有点明主题的一篇声讨檄文,指出目前小资风尚席卷城市每个角落,时尚小资媒体趁势纷纷登场“淘金”,但在这表面的繁荣热闹之下作者“发现两者(真小资和假小资)比例,赝品远远盖过真货。”作者认定,“小资们最钟爱精致的生活质量,最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媒利用传播霸权启动了人们欲望逻辑程序,从而形成了传媒无意识.这种由传播和欲望共同塑造起来的传媒无意识,正是现代社会最为成功的一种压抑机制,它在欢声笑语中让人们主动放弃了对"异化"的反抗.警惕"传媒无意识"对欲望逻辑的遵从,呼唤现代思想启蒙的价值,对恢复人的感性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新闻传媒事业正处在机制转型的关键点上,传媒体制正酝酿着重大的调整.中共中央已经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的传媒全球化,也使新闻传媒业必须面对国际传媒的激烈竞争.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传媒业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媒介帝国主义"的"虚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莉 《现代传播》2004,(6):124-126
国内全球传播研究中 ,有人认为 ,由于西方跨国强势媒体造成了对弱势传媒国家文化输出的巨大“顺差” ,世界跨文化正呈现出“单向性”和“同质化”倾向 ,强势文化单向地流向弱势文化 ,而弱势文化在其侵入和渗透下 ,不得不认同和接受其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 ,以适应强势文化主宰的社会系统。众多弱势传媒国家怀着“狼来了”的惶恐 ,极力寻求对策以抵御这场文化入侵 ,但却因实力悬殊而显得底气不足。那么 ,这种恐慌是否真的根据确凿呢 ?试问 ,媒介帝国主义势必会带来文化帝国主义的灾难吗 ?媒介支配又一定等于文化支配吗 ?意识形态与媒介文化的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