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赵玉渊 《出版广角》2021,(15):54-56
教育报刊既有传统媒体的传播特质,又肩负着教育功能,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报刊不仅需要快速实现媒介融合,迎合新媒体市场的趋势与受众的使用习惯,还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实现转型发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育报刊面临生存困境,需要通过转型发展发挥教育报刊的教育功能,提升教育报刊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部分受过资产阶级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积极参加报刊活动,在女性报刊出版发行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女报人不但思想先进,而且具有强烈的女权意识,其个人经历以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个性化色彩也深刻影响着她们参与的报刊活动.同时,女报人群体的逐步壮大也是近代社会中具有多重意蕴的历史事实.她们不仅对女性报刊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且前,我国每年出版报纸1938种、期刊9468种,如果从市场占有量和读者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期发行量最大的当属教学辅导类报刊。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报刊有140多种,但是期总发行量却超过1.5亿份,占全国报刊期发行总量的3/4。这中间,占教育报刊发行量90%以上的又是教辅类报刊,中国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巨大实际需求,催生了独特而广阔的教育报刊市场,形成了一道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报刊风景线。但毋庸讳言,教辅类报刊巨大的发行量、过细的分版以及传统上对行政的依赖,掩盖了自身品牌的创建,以致影响了报刊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教辅报刊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人物专访”属人物通讯系列。近年来,“人物专访”以其鲜明的特色,在各类报刊中已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教育类报刊“人物专访”不仅具有人物通讯所体现出来的新闻性、真实性、准确性、生动性等特点,还应特别突出它的时代性与学术性。这既是由教育类报刊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魅力所在。 下面,笔者试从新闻性、时代性、学术性、艺术性四个方面,论述教育类报刊“人物专访”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报刊市场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与当今时代颇为相似,因此,“五四”作家们主办报刊取得成功的经验及他们在编辑实践中所坚持的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示范意义,对于今天的我们尤其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成立 据《文汇报》报道、由《少年报》社、《上海中学生》报社、《家庭教育时报》编辑部、《上海教育》期刊社、《上海康复》杂志社以及《中国教育报》上海记者站6单位组成的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日前宣布成立。该总社目前拥有3报7刊,期发总量达300万份。该总社的成立,对于调整上海报刊结构,提升报刊质量,增强教育报刊的社会影响力、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教育报刊的内迁以及在战时桂林创办的重要教育报刊——《广西教育通讯》的出版有其独特的出版业生态,抗战时期桂林教育报刊的文本内容及其历史价值从侧面呈现了抗战时期我国教育报刊出版事业的概貌.探讨这一时期教育报刊的出版对弘扬爱国思想、传播教育知识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梦阮 《传媒》2007,(8):18-19
由于报刊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因此一直受到党政部门的严格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宣传被看作是报刊的唯一功能,而其市场作用则一直被忽略和压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曾编辑和指导编辑过数十家报刊。他们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编辑报刊的实践经验,而且还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论述。研究他们的经验和论述,探讨他们用以规范报刊编辑活动的原则,这对于今天的报刊编辑工作和编辑学研究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报刊编辑实践和论  相似文献   

10.
广告不仅是一种促销手段,而且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研究广告文化的特征,对于广告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与艺术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报刊编辑家.他一生创办、主编过<红黑>、<人间>、<新希望>、<诗与文>等多种报刊,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由于他的小说家之名太盛,故他在编辑领域的贡献长期不为人注意.其实,沈从文的编辑实践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他20世纪30年代起,通过执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之一,并由此培养和推出一批青年作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他对报刊编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虽然教育报刊占尽地利天时,对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及相关政策把握准确,信息灵通,但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教育报刊在市场化的路途中肯定有一个调适的过程,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境.诸如互联网的发展,使读者的阅读呈多元化的趋势,从而造成了教育报刊市场一定程度的萎缩;由于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取向的进一步分化,出现了媒体分众现象,从而使教育报刊市场危机重重.如果教育报刊能适应时代,锐意改革创新,或走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道路,或确立品牌意识,以品牌赢得市场,最终是可以找到出路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深入发展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网络转载报刊作品适用法定许可有其可行性。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不仅是合理的,而且适应网络化发展的需要,应当扩大至网络环境下网站对于报刊媒体作品的转载。网络传播的特点需要法定许可制度发挥作用,互联网网站对网下报刊已发表作品转载摘编可以适用法定许可。法定许可的实施需要一种制度保障来解决使用费的收取与分配问题,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具有承担这一职责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系统的报刊功能观、独特的报刊经营观、高远的编辑素质观、前沿的报刊读者观等,构成了沈从文系统而深刻的报刊编辑理念.这些理念对当今的报刊编辑工作仍然具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首先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十一世纪中学生版>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且为中学英语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补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阅读的空间.把报刊阅读引入中学英语教学,通过课前活动、课上活动、课后活动三个步骤,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索报刊阅读辅助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化对于晚清报刊小说的发展与繁荣的深刻影响,不容忽略。晚清报刊小说折射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特征。文章从办报的物质条件、西方传教士的办报活动、晚清期刊小说、晚清日报小说等角度探讨其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7.
每一份报刊都以自己的产品走向市场,教育报刊也是如此.走不到市场的报刊,是一个花架子,是一个废品.回顾过去,我们看到的部分教育报刊借助于一些外在的力量,依靠一些非市场的手段来开道,这不是真正的走向市场,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天津进步学生受"五四"精神的影响,不仅兴办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而且通过开办报刊、创办工人夜校和创建马克思主义图书馆等形式来传播社会主义,为早期社会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经验对于新时期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报刊的征订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刊作为一种独特的文献类型具有出版及时,周期短,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等特点,深受读者的欢迎和重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第二职业和面临下岗的现实,人的时间观念大大增强了.很多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效率比以往大大提高,尤如抢购商品一样,迅速找到自己所需阅读的报刊,从中捕捉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和经济行情,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不仅重视报刊发行量的增长,而且通过组织读报团、开展读报用报运动,积极扩大报刊在基层官兵中的宣传效果。报刊所刊登的党和政府的决议、通知与党政军领导的讲话,也成了基层动员的重要材料。因此,苏区报刊不仅是信息媒介,而且是宣传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