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崔虹 《记者摇篮》2005,(5):58-58
美国一位学者撰文指出,信息量以爆炸方式激增,信息量现已过剩并难以量化。全世界的注意力却是有限的。整个世界将会赚取注意力,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眼球经济”。  相似文献   

2.
何屹 《湖北档案》2005,(1):26-27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正以超乎想象的加速度不断增长,而人的注意力变得短浅,正是这样短浅使得争夺注意力变得重要,对于信息机构而言,谁吸引越多的注意力,谁就越容易在竞争中取胜,获得更多的效益和财富。“注意力经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这种经济的核心是注意力,争取注意力成为经济运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注意力经济”时代下的媒体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赫男 《新闻界》2004,(3):38-39
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Michael·H·Goldhaber熏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Wire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也有人标之为“眼球经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4.
何屹 《湖北档案》2005,(8):11-12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如潮涌来,人们已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注意力就成为稀缺的资源,成为商家争夺的焦点。早在1996年,英特尔的前总裁葛鲁夫提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宰。”面对激烈的注意力竞争,档案信息服务应引入注意力经济的观念以求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明征服了饥饿,工业明征服了空间,信息明征服了时间的今天,人们对社会与事物关注力与持久性愈发显得重要了。美国一位学撰指出,信息量的爆炸发展导致注意力的相对短缺。正是这种短缺,成为社会必争的焦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预言,未来世界的媒体将会为赚取注意力,而展开激烈的眼球争夺战,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眼球经济”。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5,(5):17-17
“注意力经济”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大爆炸”导致信息由过去的紧缺资源变为过剩资源,人们的注意力转而成为一种紧缺资源,谁能以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可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邢军  邢海峰 《青年记者》2006,(12):85-86
“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电视媒体竞争的最大资源,更有人直白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在此种背景下,活动营销成为电视媒体的首选,电视媒体纷纷行动起来,用活动吸引注意力,吸引公众和商家的眼球,塑造电视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8.
如今是信息时代,也是资讯泛滥的时代,人的注意力反而成了稀缺资源,所以各个媒体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大众的眼球。谁赢得了眼球、赢得了注意力,谁就能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不仅仅是历史忠实的记录、信息高效的传播,还应该是资源的整合、理性的分析、事件的参与,进而成为时代的推动。种种信息无不表明,依托媒体这个平台,举办各类大型社会活动进而开展“活动经济”,正是实现这种突破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9.
图书选题策划应当引入"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策划与"注意力经济"有什么牵扯 1997年,美国的Michael H,Goldhaber在《注意力购买者》一文中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相对于过剩的信息资源,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上,可以说谁赢得了网民的注意力,谁就能赢得风险投资者和股票投资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何屹 《科技档案》2004,(4):16-18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如潮涌而来,人们已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注意力因此成为稀缺的资源,商家争夺的焦点。早在1996年,英特尔的前总裁葛鲁夫就提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宰”。  相似文献   

11.
何屹 《湖北档案》2005,(2):26-27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正以超乎想象的加速度不断增长,而人的注意力变得短浅,正是这样短浅使得争夺注意力变得重要,对于信息机构而言,谁吸引越多的注意力,谁就越容易在竞争中取胜,获得更多的效益和财富.“注意力经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这种经济的核心是注意力,争取注意力成为经济运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期刊“抢滩”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具体表现为信息流量骤增,信息传播渠道增多,大大超过人们的心理接受阈限。可以说,从电视、广播、报刊到网络,都在试图争夺公众的注意力,因为正如美国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整个世界将会开展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 21世纪的主宰”。   在期刊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中,千方百计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已经和正在上升为期刊市场竞争的新焦点。越来越多的期刊跳出发行靠摊派,经费靠拨款的圈子,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立足本行业,面向全社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利…  相似文献   

13.
党报讲求角度是增强正面报道影响力的需要,也是遵循新闻宣传规律的需要。当今社会,读者的注意力,日渐成为媒体之间激烈争夺的财富,谁能够获取读者更多的注意力,谁便是赢家。正面报道要成为“赢家”,就要尽可能多地吸引读者注意力。因此,坚持以读者为本,将“读者视角”贯穿新闻采编的全过程,就成为党报争夺读者、抢占市场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更是影响力经济。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高尔德哈伯指出,在网络信息社会,物质和信息都不稀缺,稀缺的是什么?是注意力。注意力的稀缺性让人们发现,原来注意力可以转化为财富。譬如你拥有了注意力,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明星",而明星是很容易赚大钱的——明星体制是注意力经济的赚  相似文献   

15.
“眼球经济”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有现象,“注意力经济”提出者高德哈博认为,网站内容固然重要的,但这仅仅是获得足够或尽可能多的注意力,如果你获得一个人所有的注意力,就可以支配他做你所要求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04,(8):32-42
广播媒体在拥有多项优点的同时,也有着易逝性、线性传播的听众被动接受和有声无图等缺陷。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哪家媒体最能争夺受众的“眼球”,最能实现互动性以及信息的可点播、易查找,哪家媒体就能占领竞争中的高地。因此,具备这些优势的网络新兴媒体,成为其他传统媒体在竞争中  相似文献   

17.
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认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世纪的主宰。他的话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得到了印证。由于足球的巨大魅力,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韩国和日本。几十场比赛引来的无数“眼球”带给韩日两国的不仅仅是一时的经济增长、人气的飚升,还带来了两国社会各个方面巨大的升值潜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受众的注意与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受众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受众已经成为媒介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动的受众。注意力经济的本质,是对大众注意力的争夺。吸引受众注意成为信息发布者和知识传播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热线新闻怎样吸引读的“注意力”,也就是如何打好争夺读的眼球之战,这是现在常说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因此,注意力经济的存在、发展、繁荣,是报业市场的一个需求。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充分发挥注意力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的今天,广告无孔不入,在汪洋大海的广告信息中,谁能最大程度上抓住公众的注意力,谁就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业内人士对如何让广告抓住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力问题十分关注,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其中议程设置在广告传播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