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1月份,随着承德人民广播电台的改版,我被安排到“热点话题”节目组,从事编、采工作。一年中,我除了完成本工作以外,还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发稿21篇,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发稿4篇、《新闻纵横》节目发稿1篇,《法制园地》节目发稿1篇;另外,《工人日报》发稿1篇。这些稿件的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同行问我:“你  相似文献   

2.
不可缺失     
上个月的一天,临近下班,接到一个作者的电话,语气急切,带着歉意,告诉我他的稿件已被另一家刊物刊登,要求撤稿。这篇论文不错,已经过编、校、审,排入将出版的当期《档案与建设》,责任编辑已电话通知作者。按出版程序已待开印,大功告成,不想出了岔。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方偏僻,信息不灵,所以,我第一次知道《新闻知识》杂志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去年的一天,当我翻看《新闻出版报》时,一封辽宁作者的话吸引了我。这位作者在一篇短文中提到,陕西《新闻知识》杂志对作者负责,稿件刊用后,立即给作者寄去刊样,不久  相似文献   

4.
述评类文章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目前医学期刊述评类文章的质量,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所属的5种月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年刊出的述评类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5种月刊共刊出述评类文章72篇,平均每期1、2篇;43篇述评与各刊本期所报道的内容密切相关,而另29篇述评则与该刊本期的报道内容关系不大;60篇文章备仅为1位作者,9篇文章各为2位作者,3篇文章各为3位作者;每篇文章1200-5200字不等,平均2900字;刊出周期小于90天者33篇,91~180天者27篇,181~270天者5篇,大于270天者7篇;54篇文章未引用参考文献,在引用文献的18篇文章中,文献引用量为2~12条不等;3种期刊将述评类文章的文题及作者列入本刊的英文目次。结论:述评类文章应有针对性;应观点鲜明、逻辑性强;鼓励学术争鸣;以2500字以内为宜;作者必须署名;应引用必要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5.
去年底,从报上看到《森林与人类》杂志的广告,这时自己刚写了篇有关森林题材的杂文《“当年起祖发根时”》,便给该刊投寄了去。很快就收到该刊的稿件拟用通知,并附注说明:如因该刊的原因而稿件终未刊出,该刊将向作者适当付给赔偿费用;此外,该刊还保证对可用稿“不超过30天”发出采用通知,要求退稿者则请附足邮票,该刊负责退稿。我对该刊的这两项“自我约法”颇表赞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起我到新加坡学习,因为职业关系,经常阅读《联合早报》。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联合早报》的“交流站”栏目办得很有特色。这个栏目的内容类似我国报刊的“读者来信”。除星期天外每天都有,雷打不动。每次半个版左右,稿件少则三四篇,多则六七篇。我统计了一下该栏目今年3至6月的发稿,平均每月的发稿量为120.5篇,  相似文献   

7.
阔步前进中的《图书馆论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81~1998年,《图书馆论坛》共出版86期,发文2448篇,期均发文28.5篇,篇均3页。41.5%的发文有引文,篇均引文2.1条。期刊自引率6.5%。作者合著率13.3%。《图书馆论坛》现为全国优秀图书馆学期刊,图书馆学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8.
学术期刊编辑部答复作者稿件录用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对所有来稿均执行30日内答复有困难。为了不违背《著作权法》,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在稿约中声明“作者在3个月(有些期刊声明6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的可改投他刊”。声明隐含有与作者事先约定的功能。笔者认为,这样虽然也算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但不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需要。稿约中声明答复作者稿件录用的时间太长…  相似文献   

9.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评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80~1998年,《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共出版85期,发文1026篇,期均发文12.1篇,篇均 5.1页.在1026篇发文中,59.5%的发文有引文,篇均引文2.9条,期刊自引率9.4%。作者合著率35.2%。发文8篇和8篇以上的作者有10人。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明显的办刊特色,为中国图书馆学优秀期刊、情报学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共采写稿件95篇,被采用81篇。其中省市级采用33篇,中央级3篇同行们说我很幸运。其实,我搞报道也不过一年半时间,开始也和许多通讯员一样,稿件写好后,匆匆投寄,不注意发稿对象,结果绝大多数如石沉人海。后来,我除平时加强新闻基础知识学习和勤奋采写外,注意瞅准发稿对象,力争给稿件找个最合适的“婆家”。去年5月,我和一位中学教师相遇,问他这几天啥忙? “学校成立了护校队,把我也编进去了。”我又问为啥要成立这个组织,这位老师就详细给介绍了情况。我认为这是条有价值的新闻。就连夜采写了《成立护校队,保障学校安全》的稿件,寄给《宝鸡教育》报。既表扬了这个学校的作法,也给教育系统提供一了条治安信息。稿子很快在该报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中提出的冒号用法,对11种医学期刊中冒号使用错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部132篇论文中出现该错误共计45处,错误平均发生率0.34处/篇.其中:《实用××杂志》最多,有7处;而《××国防医学杂志》未发现一处错误.建议期刊编辑为达到“做榜样”的要求,应力争使加工的稿件符合新标准的各项规定.  相似文献   

12.
第一眼看见郑雪君,你几乎没法把那些荣誉声名和她本人联系起来。她曾经创造过年见报稿件700多篇的纪录,最多的一个月发稿63篇。她曾经一天工作20来个小时,连续三天不回家,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里打个盹。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将县市报办好?如何让每个记者写出最多最好的稿件?如何使编辑将最好的稿件编到版面上?这是当前每个县市报总编考虑并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实践证明,要做到上述这些并非不可能,只要我们抓住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这一牛鼻子,并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事情就可发生大的变化。我想应有这样一些制度: 一是几何奖罚制。 看记者干得好坏,主要看其发表了多少稿件。勤奋对每一个记者来说十分重要。在香港地区,记者一天的发稿量最多的可达到8—10篇;新加坡的记者每天规定完成两篇以上稿件;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每天给记者的发稿任务是700字。我国南方一些报社则将有限基本工资以外的全部收入都  相似文献   

14.
有家报纸近载《从十倍的差距看减人增效》一文说,香港某报每个记者每月采发稿件100多篇;而内地有的新闻机构的记者,一个月的任务定额才3至5篇,多的也不过10来篇,作者由此认为内地传媒应大幅度减人增效。读罢此文,我觉得该作者主张“增效”的想法无疑是好的,委实说,一个记者一个月采发稿件三五篇,从数量上看的确是少了些,适当地提高发稿定额,也实有必要。但记者发稿的数量多是不是就说明增了效?是不是非要把人搞得成天惶惶然而疲于奔命,才算是“真正解放了新闻生产力”?我看,这些问题都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视野》杂志今年第4期刊载一篇有关处理社会新闻的文章.文中先写马其顿居民玛丽亚女士一天早上出门.路过M街的路口时被狗咬伤,经路人相救得以脱险。警察赶到迅速将她送到医院。接下来写马其顿相关方面做足处理这则社会新闻文章的生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17.
去年底,从报上看到《森林与人类》杂志的广告,这时自己刚写了篇有关森林题材的杂文《“当年起祖发根时”》,便给该刊投寄了去。很快就收到该刊的稿件拟用通知,并附注说明:如因该刊的原因而稿件终未刊出,该刊将向作者适当付给赔偿费用;此外,该刊还保证对可用稿“不超过30天”发出采用通知,要求退稿者则请附足邮票,该刊负责退稿。我对该刊的这两项“自我约法”颇表赞赏,以为是当前浩瀚如林报刊中的难能可贵之举。今年初,我收到了《森林与人类》寄赠的两份样刊,杂志印得颇为精美。再翻开扉页目录一看,还有不少名家大手笔的作品,如流沙河和已故的秦牧先生等。与样刊同时收到的,还有一封编辑部致作者的函件。函件中除了通知作者文章已用,“衷心感谢支持”等等的话之外,还写道:“本刊期待您更好的作品。同时,也真诚地希望您指出本刊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让我们一起来把《森  相似文献   

18.
屈指算 来,我在河南 省浙川县农 行工作已三 年多了。干中 学,学中干, 深入一线搞 调研,笔耕不 辍写新闻,使一篇篇讴歌农行新人新事新风貌的稿件见诸报刊电台。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宣传、调研稿件390多篇,先后有5篇文章在市级以上优质稿评选中获奖;连续两年被市行评定为“十佳通讯员”。抚今忆昔,甚多感触。 一、抢时效,精心谋篇快发稿。 一篇好的宣传或调研稿件,除了内容、结构、写作技术要到位外,稿件的时效性也十分重要。每年的春种备播、春耕生产旺季到来的至少前20天,我就及时做…  相似文献   

19.
因为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多篇报道,周围的同行们在羡慕我的同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介绍经验。虽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要想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发稿,胆子一定要大,瞄得一定要准。 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有勇气把投稿的目标对准中央级及国家级的“大报”。试想,不敢给”大报”投稿的人,又如何在“大报”上发稿呢?话说回来,如果要想在“大报”上发稿,仅有勇气是不够的,稿件的质量还必须得过“硬”,对于没有“份量”的稿件就没必要给“大报”投寄,免得“竹篮打水”。几年来,我先后有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稿件的生命,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在这方面,我是有一次教训的。2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在团机关刚当新闻报道员的我听说团农场水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就赶快写了篇消息,附上了政治处的“发稿信”,立即寄给了《战友报》。半月后,稿件见报,120多字的生产短讯使我如获珍宝,因为这是我新闻生涯的第一篇。没高兴几天,上级生产部门便打来电话,认真询问核实水稻亩产量的真实数字。明确告诉我团后勤向上报的是950斤,与见报的数字相差较大。这下我懵了,马上去农场生产连走“群众路线”。经详细调查才得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