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书籍出现以来,读书的园地里真是百花纷呈、千姿百态。然而正如有人喜欢牡丹,有人钟爱兰惠,有人倾心菊花一样,各人的读书选择因人而异,而且光菊花也还有 “西厢待月”、“贵妃醉酒”、“绿云”、“帅旗”等二千多个品种,这就更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了。因此,有经验的读书人都知道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来读,读自己需要的书。或由博返约,从众多的名花丛中挑出若干盆搬进自己小小的园地;或以某个品种为主,搜罗剔抉,形成一个自己的名花系列。这就是读自己的书。 读自己的书,就是从自己的喜爱去读书。每个人由于…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6):112-115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最大的好处不是能见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机缘巧合之下忽然重新认识了自己。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它能帮助我们远行,把我们的心灵送到心之所向的地方。就让我们共同在读过的文字中留下旅行的脚步,开启一场寻找生命的春光和人生意义的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3.
微言大义     
正人民网法人微博旅行和读书,教会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有空时读本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请记住,书籍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注脚,知道自己需要读什么,比追寻榜单更重要!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湖北人民出版社官方微博在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面前,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环境。然而,市场和需求的现状决定了数字化仍然是长期过程,搭乘政策利好的"东风",具备互联网思维、"玩转"技术与资本,被认为是出版业当下最重要的功课。  相似文献   

4.
章睿齐 《湖北档案》2007,(12):34-34
我们一直倡导要多读书,读好书;却很少提及要读自己,读懂自己。读别人不易,读懂自己更难。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是对千百万人通向成功的忠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对手,到底有多少成功的路子,恐怕是难以计数的。但有一个对手,有一条路子,我们必须要认清,这就是我们应该辩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知道自己该把脚踏向何方?  相似文献   

5.
雨夜静读     
梁征 《湖北档案》2013,(8):37-37
我一直把读书当作是赶赴一场心灵的约会,一种灵魂的倾听与交流。这样的约会最佳在晚上。清新湿润的晚风让人沉醉,没有了白天的纷扰,我尽可放开身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体味生命的美好。这时,与我生命同在的,就是支持我人生的这些书了。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在很多文章,书信中谈过自己的读书经验,还专门写了《读书杂谈》、《读几本书》、《随便翻翻》等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背书法 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等他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篇文章背下来了。  相似文献   

7.
提高写作水平,离不开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博取众长,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其神韵,得心应手,这是杜甫的经验之谈。我们一部分年轻的编辑、记者也常把“读书破万卷”作为座右铭,书读的很多,写的也不少,可就是不愿多改文章,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从当业余通讯员到专职新闻工作者已10几年的时间了,回头一瞧,象样的文章寥寥无几。后来,通过反思,觉得多读,多写之外,还要加上多改二字,会改文章才会写文章。写作首先要思维,语言则是思维的外壳,出口成章,下  相似文献   

8.
不论你是在学校读书还是在公司做事,不论你是手握大权的领导还是普通的百姓。甚至不论你是大款还是打工仔。如果你不打算把读书当作一件重要的事对待,本文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你真的愿意读书的话,我认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认真读一本难书。首先,我们要说说“认真”二字。在这日益繁忙的社会里,认真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谁愿意“认真”呢?学  相似文献   

9.
所谓定位,就是在潜在的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品牌独特的位置。"定位"的含义就是舍弃,一档节目要寻找自己正确的定位,首先就要舍弃不适合自己发展的那部分空间。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想要解决"说话有人听"的问题,定  相似文献   

10.
家中的书房,是我徜徉遨游的知识海洋。它能让我的思想在这里与先哲交流,也让我的精神世界在这里得到充实和升华。在这间书房里:读史,让我以古为镜;读诗,使我智慧;读哲理书,使我深明事理。家中的书房是我心灵的驿站,书成了我人生的伴侣。读书治学须得清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字不写一句空。只有聚  相似文献   

11.
《读书》创办五年多来,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势头。有些学者,愿意看、盼着读;一些青年学生对它有兴趣,愿意在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几元钱来订阅。这些都不能不首先归功于《读书》的作者们。他们把自己的思想精粹、著述心得,奉献给了这个园地。没有一大批优秀的、热诚的作者朋友为《读书》撰稿,要办好这个刊物是不可能的。以“刊格”来团结作者一个刊物,犹如一座桥梁或一条渠道。它的两端,连接着刊物的作者和读者。它依照自己的办刊宗旨,选择自己的作者和读  相似文献   

12.
刘书 《青年记者》2004,(8):17-20
跟我们有直接关系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读,所以我们第一要重视的是读的认可。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我们的品牌,要得到读的认可。我们不会为了让自己的报道对象满意,而得罪自己的衣食父母,就是那些买杂志的人。  相似文献   

13.
坚持每天半小时读报是我军营生活中必做的事,它对于帮助我提高思想认识,开阔视野,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极为重要。战友们时常问我,怎样才能提高半小时的读报效率?结合近几年来的一些做法,我认为应抓好以下3个环节:首先是要区别内容读。重要的报道和文章多读、精读、反复读,一般文章简单读。其次要掌握科学的读报方法。通讯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读报,有目的地读,读的报纸要消化内容,不能囫囵吞枣。第三是读以致用。读过的东西在今后的新闻写作中应表现出来。通讯员工作忙、时间紧,没有时间读闲书闲报,只有读以致用才能读出效果。通讯…  相似文献   

14.
家庭读书活动要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有必要建立“家读”的良性循环,这就是赋于“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以全新的内容。能够开展“家读”活动的家庭和个人,一般说来都已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由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5.
动态集装箱     
父母读书习惯好坏影响下一代儿童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成年人的不良读书习惯已影响到了他们的下一代儿童,尽管绝大多数成人和儿童都相信,读书是进入大学校门和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关键;但大约仅有16%的15~17岁的青少年只是因为爱好而经常读书。调查也表明,父母喜欢多读书的,孩子也会读很多书,但大约只有21%的成年人可以归入“经常读书”一类。学术基金协会的莉莎女士说,即使父母不怎么爱读书,他们也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并帮助他们寻找感兴趣的图书。调查还表明,儿童不喜欢读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常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调查认为,父…  相似文献   

16.
圆我的梦想     
妈妈曾是一名图书馆管理员,记得小时候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妈妈工作的图书馆。那时候觉得那里的书可真多啊!读也读不完,又宽敞又明亮的阅览室,令我神往,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就有了一个梦想,长大了也要象妈妈一样在图书馆里工作。时间流逝,如今我已成为一个图书管理员...  相似文献   

17.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新闻工作者需要广博的知识,因此要读很多的书。但是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这是大有学问的。本刊开辟“求知书屋”这个专栏,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探讨读书学问的园地。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以正确的方法读书。为此,我们要不断向大家介绍新书出版的信息,介绍一些好书的内容和名家读书的方法。这个专栏同时也是大家交流读书经验、体会的园地,谁读了什么好书,有什么体会,希望不断地写给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办好这个刊物。本专栏先谢谢大家的支持了。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引导未成年子女读书的方法,应该是守住底线的放任自流。创造条件让孩子以读书为游戏,帮助他们寻找阅读中的纯粹趣味。所有认字的人都声称自己喜欢读书,以"大老粗"名号自称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读不读、读什么,仍是一个难辨真伪、未曾深究的话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例牌菜《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人均读书4.39本,比2011年的4.35本多了0.04本,这真是一个"惊人"的进步。报告还得出另一个"惊人"的结论:学历越高读书越多,博士生的年人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诀窍     
《视听界》1988,(3)
对于书籍不要望而生畏,随着自己的意思去读,这就是读书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记者还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选择书籍的想法和方式有何变化?随经济体制改革而来的汹涌的商潮,市场的喧闹,是否搅乱了记者书桌上的宁静?我们试图从几位中青年记者对以下问题的回复中寻找答案。 1、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2、你选择所读书籍的标准是什么? 3、请你对最近所读书籍作一简要评述。 4、你是买书还是借书读? 5、你是否逛书摊儿、报摊儿? 6、你一般一个月进几次图书馆、阅览室? 7、当记者以来你读书偏重哪一类?为什么? 8、对你干好记者工作影响较大的书有哪些? 9、你订哪几种报刊?常读哪几种报刊? 10、请你对记者读书,如读什么书、怎样读等提几点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