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79年4月,《读书》石破天惊地打着“读书无禁区”的旗号创刊了。《读书》编辑沈昌文和陈翰伯、陈原、史枚等人,谨奉“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办刊宗旨,力将《读书》做成“知识分子的高级休闲刊物”加之《读书》作者如丁聪、王蒙、费孝道、金克木、董鼎山、刘晓枫、辛丰年等国宝级学者参与,《读书》在当时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如是我闻》辛丰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5月定价:25元本书是国内知名老乐迷、《读书》《万象》《音乐爱好者》等刊物音乐随笔撰写者的"谈乐"文集。文章着重欧洲古典、浪漫  相似文献   

3.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已是古今中外许多读书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读书经验。马克思曾自述道:“从所有我读过的图书中作出提要,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例如,我读列辛的《老孔僧》、索尔格的《伊文尔》、温克曼尔的《艺术史》、鲁登的《德国史》等等都是这样作的,同时我还附带写下  相似文献   

4.
江晓原:三年前我在《博览群书》上写过一篇文章,结尾那句话后来在网上流传颇广:“我忽然发现《读书》近年变得不好看的原因了!哈哈,那是因为——李零已经不在上面写文章了。”如今三年过去,《读书》已经换了新主持人,而李零又出版了更多的书。  相似文献   

5.
江苏卫视的《我在岛屿读书》节目,以优质阅读为主题,以场景的写意化、叙事的生动化、后期的杂志化包装为特色,打造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为公众搭建了“公共读书空间”。在节目场景的设定上,将节目写意化、氛围化、符号化,没有一个固定的环节,也没有任务挑战,仅仅是用镜头来真实地记录每一位嘉宾的点滴。尤其是“飞行嘉宾”的加入,让“文坛老友记”的故事视角更加丰富,且增加了变数,激活了增量,不断更新读者的阅读观念。《我在岛屿读书》在构建和引导“生活美学”新范式方面,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以《我在岛屿读书》为例,对读书节目探索“生活美学”新范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贵在坚持     
我是个残疾人,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通讯员。以前,我只是爱读书,喜看报,好写写画画。自1990年起,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和《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写作的辅导刊物,受益匪浅。从此,我真正成为一名新闻爱好者。 我受《新闻爱好者》的启迪很深,对那些名作家、名记者的“新闻生活”很羡慕,决心扎根“通讯员园地”,深入“文字病院”,进行新闻写  相似文献   

7.
韩少功现象──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9月27日旷新年韩少功与揭杆而起,进行“精神圣战”的张炜、张承志一道,有“文坛三剑客”之称。韩少功那篇在《读书》上“骂”后现代的文章发表后不久,一位先生满腔愤怒地跟我说:“呵,很凶猛。”后来,我又读到他“气怠...  相似文献   

8.
蔡瑞华 《视听界》2010,(2):89-91
自1996年央视开办《读书时间》栏目,国内电视读书节目经历过“干树万树梨花开”的辉煌,终究逃不过“聊聊落落数点星”的低谷,目前,仅存5档:央视10套《子午书简》、河北卫视《读书》、北京电视台8频道《悦读会》、北京电视台3频道《非常接触》以及广西电视台生活频道《读书时分》。  相似文献   

9.
“你看过《军事记者》没有?好好看看,晚上告诉我读书体会。”到团报道组的第一天,新闻干事给我推荐了《军事记者》,提醒我学习新闻基础知识就先从《军事记者》开始。  相似文献   

10.
成放 《新闻实践》2010,(7):78-80
平时也订阅和浏览一些读书类杂志和报纸,诸如《读书》、《书屋》、《书城》和《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等,但从未读过《南方都市报》的“南方阅读”周刊。经朋友推荐,笔者找来一读,真有“相见恨晚”之感。  相似文献   

11.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组编出版的“全民阅读书香文丛”,日前问世了第二辑。依次是《纸短话长》《故纸求真》《山思海韵》《约会书本》《师堂丛录》《墨香书影》六种,每册在12万字左右,有的关注现实人文,有的迷恋故纸堆,有的醉心书林,有的学海求索……但都在纯然地享受阅读,质朴地打理文字,真诚地抒发见解。清雅的书名及以花草禽鸟为基本构图的封面设计,不免唤起晋代隐逸文人陶渊明那番“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诗)的田野幽思和书斋真趣。对于生活在当下信息喧嚣时代的读者来说,“何以解躁?惟有读书。”开卷“全民阅读书香文丛”,不失为排解浮躁情绪、重拾宁静心境、寄托乡愁情怀的生活选项之一。特此编发以下这组先读者的随笔文章,“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两首》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钱奇 《新闻记者》2004,(9):12-12
《文汇读书周报》出版一千期作品精粹,最近结集为“文汇读书周报文丛”,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该文丛共三种,《辫子,还是辫子》是文汇读书周报品牌栏目“书人茶话”文章的精粹结集,关注“窗外风雨”,注重趣味性、可读性和思想性。《听听那风声》主要是“人物专访”、“人物志”等栏目文章结集,无论短小精悍的“书人小影”,细致入微的“大家肖像”,还是深情款款的“师友杂忆”,所记录的都是一段难忘的书人书事。《都是媒体惹的祸》所收均为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的曾引起书界广泛关注的文化争鸣。如《红与黑》翻译问题讨论,张紫葛“传记”真实性讨…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中国看古籍的不太多了,原因至少有两条,一是现在通古文法的人少了;二是现在一些读书的人倘从实用上考虑则多读“股票指南”、“求偶秘诀”那类的书,而从消遣上考虑则更 愿意跟着琼瑶去流泪;跟着金庸去打斗;跟着王朔去侃大山。尽管一些人实际上并未真读懂琼瑶、金庸,特别是没真懂王朔,可毕竟在他们的字面上尚可过一把瘾。古籍谁去读呢?即便最易读的“说部”,现在也大多无人问津了,一些对大学生读书取向的统计表明,大学生们对《红楼梦》尚示青睐,然而当我问及我所教的那些言之凿凿地喜欢《红  相似文献   

14.
读社的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后来改名读书出版社,以下简称“读社”),自1936年成立,到1948年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组三联书店,只有12年的历史。而读社的前身应追溯到《读书生活》半月刊。《读书生活》上所发表的文章,1935年底开始被编成书,于1936年用“读书生活出版社”名义出版,第一本书即艾思奇的《哲学讲话》,发行不久便被查禁,经过一些修改,改名《大  相似文献   

15.
读书杂想     
“非典”最厉害的时候,读书成了我们除看电视之外,休闲、娱乐、增长知识的唯一选择。在这段时间里,是书带给了我们共同的乐趣。 这是两本在“非典”的日子里很可读的书,一本是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一本是洪晃的《我的非正常生活》。这两本书之所以适合在“非典”的日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著名的商业报纸《申报》于1934年开设了“读书问答”栏目,该栏目通过与读者的往来通信,交流与讨论了他们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指引他们读书是“为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增进其生活技能和对社会服务的效率,有效地担负起了帮助当时的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们更好地理解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开展社会生活的重任。“读书问答”栏目运用具体生动的方式所架设的阅读引导与思想传播的大众化桥梁,对于今天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台湾报纸的“读书版”解路英多年来,台湾报纸多注重“书讯和出版”共生问题,几家王要报纸都编有自己的“读书版”,而且各具特色。台湾《自立早报》的“读书生活”,从1992虫2月创刊至今己一年多,原为周日出版,新近改于每周一全版见报。主编是顾秀贤,编辑陈昭如...  相似文献   

18.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国电视台采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新华社电)习近平主席关于读书这段谈话,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榜样.我们应将读书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和需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任务和负担.读书有哪些好处呢?我认为读书的好处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9.
完美生活     
王晓丽 《视听界》2006,(6):112-112
青春的岁月我身不由己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是我的完美生活是你的完美生活我多想看到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再一次释放自己胸中那灿烂的情感我多想告诉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再一次释放自己这是许巍的《完美生活》,略带沙哑的轻摇滚。平静与淡然之中,蕴藏着几分激情,欲说还休。发排完这一期《视听界》,这歌就萦绕在我的耳畔。感觉,“完美生活”的意味,正是办刊一年下来的心境。“非典”时期,我被派到《视听界》工作,一晃,快4年了。其间,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20.
按:时下,不少从事艺术工作的同仁们“下海”了.我也曾有过一次“下海”的经历,那是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为排演《安娜·克里斯蒂》一剧,老师带我们去海上“体验生活”.就是那次“下海”,影响了我以后的创作态度.时至今日,念念不忘.现在,我把那些记录下来的文字奉献给读者,于我是激励今后应多下这样的“海”;于读者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