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场域关系的角度思考电视传播策略,应着力构建和改进电视与公众的场域关系、与政治的场域关系、与新媒体的场域关系,实现有效传播和有效舆论引导,保持和改善其在媒介场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邬光照 《新闻界》2011,(7):23-26
从场域关系的角度思考电视传播策略,应着力构建和改进电视与公众的场域关系、与政治的场域关系、与新媒体的场域关系,实现有效传播和有效舆论引导,保持和改善其在媒介场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8,(7):76-81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经历了从传统场域向新兴场域变迁。本文从场域变迁视角出发,审视了官办和非官办新媒体在场域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困局,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对策探析。从问题困局来看,总体上存在"曲高和寡"的特征即关注度低、理解度低、认同度低;同时,分析了官办和非官办新媒体传播的共性问题和官办新媒体传播存在的个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官办和非官办媒体产生问题困局的内因,即存在"因循守旧"和"趋利而生"、"浮躁而生"的传播驱动。从对策研究上,认为宏观思路上要把握好三方面要求,即把握好"公益优先"和"专业主义"两个标尺,运用好"免疫疗法"和"分类指导"两个方法,构建起"三位一体"的传播格局;具体路径上要建立"全面系统、立体高效"的策略体系,即创立"与时俱进"的话语体系,探索"润物无声"的传播手法,推进"融合媒体"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赖尔曼 《东南传播》2021,(12):77-79
2020年6月微博掀起了一场"全民Mojito"歌曲翻唱活动,其中绝大多数作品聚焦政务工作和公共事业,主流话语以流行文化为载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场域理论的视角回观这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话语传播实践,场域的限制是主流话语表达与传播遭遇困境的原因之一,促使主流话语在寻求场域规则更新的道路上走向对流行文化场域的借用.需要警惕的是,场域借用的不当可能会导致场域变形,造成主流话语传播效果的弱化和对流行文化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出发点,基于对南方Z市政务微信编辑的深度访谈,本文研究认为,政务微信生产实践宜理解为新闻场域与政治场域两种文化逻辑之间的融合与冲突,理解为其间各行动主体之间的博弈。具体地,政务微信的融合形态有四,即,"忠"且"传","忠"而不"传","不忠"而"传","不忠"且"不传"。融合中的冲突性元素源于各自相异的场域逻辑,显现为融合中的行动主体--行政领导与微信编辑--在投入与效果、有为与无为、代际差异三方面的博弈。不过,两大场域在目标上可能的一致性,即,政治安全前提下的市场致效,使得政务新媒体仍存在有机融合的空间。基于此,本文尝试性地将我国政务新媒体实践概括为"博弈性融合"。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21):4-10
新媒体的应用与社会运动机制的关联,是当代传播与社会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尝试以新媒体场域为研究视角,并以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社会运动为出发点,探究新媒体场域的力量如何影响社会运动的动员结构。本研究讨论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在新媒体场域的实践逻辑,以此来描绘新媒体与社会运动动员结构如何相互影响,希冀能够藉此解释新媒体时代社会运动的动员结构,并对社会运动动员结构可能出现的转变——如何从集体性行动转向连结性行动,做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四级办台"政策调整、台网分离,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冲击,县级台发展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多数县级台发展掣肘,仅能固守"党政新闻"一块底盘,发展空间狭窄,发展力几近停滞,如何拓展新场域成为县级台的重要议题。当前,新媒体势力崛起,借势新媒体,加快自身转型,提速媒体融合,成为县级台改革要务。本文从"新媒体思维、新媒体场域、新媒介融合"三个角度入手,探索县级台在新媒体形势下可拓展的空间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场域理论视域下,科学传播领域中科普书籍、游戏、综艺节目、电影、纪录片等传统的传播渠道在整个场域中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随着“万物皆媒”的智媒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信息的获取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以短视频、公众号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传播逐渐侵入到场域中,重塑了科学传播格局。在此背景下,原本占据价值中心的科学纪录片需要明确自身定位,稳固自身“资本”,与多媒介共同打造传播合力,共创智媒时代下的科学传播健康场域。  相似文献   

9.
在场域理论视域下,科学传播领域中科普书籍、游戏、综艺节目、电影、纪录片等传统的传播渠道在整个场域中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随着“万物皆媒”的智媒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信息的获取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以短视频、公众号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传播逐渐侵入到场域中,重塑了科学传播格局。在此背景下,原本占据价值中心的科学纪录片需要明确自身定位,稳固自身“资本”,与多媒介共同打造传播合力,共创智媒时代下的科学传播健康场域。  相似文献   

10.
汪沛 《出版科学》2018,26(2):48-50
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是整体性的"话语事件",编辑话语是学术期刊编辑的特殊场域,编辑话语是学术期刊话语原料的"把关者"、话语生产的"参与者"和话语传播的"推动者".编辑话语具有相对独立性、整合性和内隐性等独特属性.学术期刊编辑话语要着眼于"说什么""怎么说",坚守学术性,破解失语困境,构建对话平台,创新编辑话语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精准广告的发展。本文在"场域理论"基础上,研究新媒体场域中精准广告"以消费者为中心"、高效投放并实时优化、重视内容和关系营销的传播策略,探讨其对于广告业的"精确制导"与"广而告之"结合、创意与技术结合、重构广告产业流程的产业重构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是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最大特点,不同场域之间由于占位和力量的不同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个体的行为由资本和位置决定,同时又因场域的不同而各异。周秀云事件涉及政治和新闻两个场域,前者作为元场域控制着后者,后者又以其结构性力量进行反控制,同时新媒体的加入增强了这种反控制,且在场域理论视野下,两个场域中人的不同行为策略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场域理论认为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由相对自主的小社会——即子场域构成,各个子场域都有各自的逻辑与必然性,场域、资本、惯习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在当前红色文化传播场域中,出现了经济资本侵蚀文化资本、权利资本挤压文化资本、政治场域固有惯习与文化传播场域的扭结以及文化资本非理性运用的情况。要解决这样情况,应从捍卫红色文化传播场域的独立性着手,以反思的视解理性地建构红色文化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14.
余岩波  赵熙敏  丁亮 《今传媒》2016,(5):133-134
媒体场域关涉到信息传播、议程设置、受众心理、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因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中,媒体场域呈现的新特点、带来的新问题.关注新媒体场域引发的新现象,只是在表层关心儿童的成长,深层次的问题是肇始于现代技术的媒体,隐藏的更大危机则是西方文化以现代技术为先锋,在文化上的霸权和对其它文化的侵犯,在抵制技术统治文明滥觞的进程中,以儿童媒体素养的培育为抓手,培养具有理性批判能力和崇高人文精神的未来公民才是促进社会发展、增强国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媒介公共组织本质上强调参与者话语传播的开放、分享与互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系统。本文主张用布迪厄开创的场域视角来诠释社会媒介自组织传播实践,并为此提出了社会媒介场域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媒介场域独立存在的依据,并以新浪微博为例阐明了社会媒介场域理论建构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社会媒介场域中自组织传播行动者主体、自组织传播的幻象、自组织传播的位置关系、自组织传播的竞争工具——资本、自组织传播的逻辑——惯习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媒介公共组织本质上强调参与者话语传播的开放、分享与互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系统。本文主张用布迪厄开创的场域视角来诠释社会媒介自组织传播实践,并为此提出了社会媒介场域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媒介场域独立存在的依据,并以新浪微博为例阐明了社会媒介场域理论建构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社会媒介场域中自组织传播行动者主体、自组织传播的幻象、自组织传播的位置关系、自组织传播的竞争工具——资本、白组织传播的逻辑——惯〉--j等。  相似文献   

17.
宋琳琳  刘明 《出版广角》2021,(21):71-73
传播仪式观给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共振与认同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文章旨在通过焦点的打造、前逻辑的唤醒、边界的架设与仪式场域的建构,促使期刊互动仪式的循环链条实现闭合,助力学术期刊形成特殊的仪式现场,从而强化人文频率的共振与归属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金菁 《新闻知识》2012,(9):35-36
微博,归根结底是节点传播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场域特点不违背节点传播模式的特点。因而公共事件在微博场域中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公共性和节点传播模式的结合。除此之外,微博在实际中还是一个特殊的舆论场,因而在其中的公共事件的产生和特征又不免受到舆论场特色的影响。本文立足媒介社会学视角,通过分析微博媒介形态特点,探讨在微博场域中公共事件的产生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举办以展览会、大型会议、节事、赛事等活动为代表的会展活动越来越成为城市进行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吸引流动资本的重要举措。以场域理论之关系、资本、惯习等核心要素分析会展现场空间及其关联空间中的行为和表征,以及行为和表征背后隐含的意义,能够为基于会展活动的产业互动与发展、城市发展与传播提供策略支持。基于此,在分析会展传播场域存在及其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信息场之信息传递与仪式表征,空间关系场之空间关系表征、生产、重构与规训,政治经济文化场之场域内外博弈等视角,探究了会展传播场域的基本构型及其表征机制。提出基于仪式感知、体验、共享与分享的场域惯习重塑,基于共同体发展理念的场域象征意义与内涵建构的场域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杨光辉 《今传媒》2016,(12):31-32
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地震中的"四川发布"为研究对象,以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建构问题.在突发事件中,要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传与受的二元共存问题,而传播主体舆论与受众舆论实际涉及到两个舆论场的二次元消解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必须要建构信息场域、建构知识场域、建构引导场域和建构认同场域,从而更好地实现政务微博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