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淑超 《新闻世界》2014,(9):214-216
本文归纳统计了5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2003—2011年共计9年的资料,对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这5个指标作了简单比较。结果表明:各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平均引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响因子呈波动变化,但各个期刊的他引率数值差别很大;基金论文比相差很大,《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基金论文比相对较高。通过几种指标的分析与比较,反映出了目前我国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数量与部分引证指标的定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相关研究缺乏定量分析的现状,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参考文献数量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拟合出相应的关系曲线及公式,分析篇均引文数与平均总被引频次、篇均引文数与平均影响因子的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篇均引文数与平均总被引频次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篇均引文数与平均影响因子呈现比较理想的三次多项式关系;拟合曲线与统计数据吻合良好.根据这2个拟合公式进行预测,当篇均引文数达到20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有望超过1 700,平均影响因子有望超过1.0.根据预测结果,如果篇均引文数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6%,则平均总被引频次有可能提高44%,平均影响因子有可能提高90%.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出版》2014,(50种)
目的—查找2013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剔除期刊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被剔除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比对2012年和2013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找出被剔除的期刊;在2012年核心版中查出相关数据,包括核心总被引频次及学科内排名、核心影响因子及学科内排名、核心他引率、核心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文献选出率、平均引文、核心引用刊、综合评价学科内排名、总排名等12项。结果—找出50种被剔除的期刊,核心总被引频次在200次以下的有15种(30.0%),核心影响因子小于0.200的有30种(60.0%),核心他引率低于0.70的有17种(34.0%),核心即年指标通讯作者。在0.010以下的有19种(38.0%);学科内排名靠后的有39种(78.0%),其中学科内末位的有9种;总排名在1 998种期刊中排名1 600位以后的有35种(70.0%),其中有多种期刊多项指标均靠后;文献选出率低于0.50的期刊有3种。结论—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他引率、核心即年指标过低,学科内排名及总排名靠后,均是被剔除的主要原因;其次,文献选出率也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燕 《编辑学报》2018,30(2):164-167
通过分析比较我国医学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和一般期刊的出版参数和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为医学中文核心期刊的编辑出版策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 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平均长度、有英文摘要论文比、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均显著高于统计源期刊和一般期刊.而中文核心期刊的出版频率、年总页码数显著高于统计源期刊,但低于一般期刊.在办刊实践中,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设置出版周期,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扩大信息容量,多发表学术水平高的研究原著,论文尽可能附英文摘要,刊登论文适当向基金论文倾斜,以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夏旭 《图书馆论坛》2004,24(6):90-95
以《复印报刊资料》(下称资料)研究论文定量分析和2000—2003年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全文转载排名为基础,通过比较其综合排名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的差异和CNKI、《中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基金论文和被引频次验证排名合理性,结果表明《资料》期刊排名有一定的合理性,基金论文和被引频次是衡量期刊排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CSSCI的研究成功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以及促进相关学科核心期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25种学术期刊,采用引文分析方法中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数、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他引率、指数、Web即年下载量、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其进行全面的单指标学术影响力分析,根据引文分析评价指标及期刊实际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管理学CSSCI检索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中反映出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峥  俞征鹿 《编辑学报》2019,31(6):701-705
为了促进《编辑学报》期刊建设工作,基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数据资源和历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所发布的科学计量指标统计分析,对2002年以来《编辑学报》的论文数量、AR论文数量、基金论文比和基金分布情况、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用论文的时序分布情况和被引用半衰期等几项主要科学计量指标进行统计。研究发现,《编辑学报》刊发论文的规模稳定,内容质量在近年内有显著提高。绝对学术影响力保持稳定增长,相对影响力进入了新一轮快速提升的阶段。同时在吸引国家级基金项目成果方面,还有较大发展进步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收录的19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2007-2009年的载文量和发表时滞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这19种期刊2007-2009年度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参考文献量、篇均引文量、基金论文比和基金论文数等参数进行了分析与归纳,认为中国图书情报学类专业学术期刊在量与质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中国学术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总体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刘敏 《图书馆学刊》2013,(11):133-138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对东北地区27所高校图书馆2003~2012年间的发文总量、核心期刊发文量、核心期刊发文量占总发文量比、基金论文数、被引论文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总下载量、核心作者数这10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高产作者、高频被引论文以及学术论文在19种核心期刊的分布进行了统计,从而揭示了东北地区27所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口腔医学期刊论文引证现况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晴 《编辑学报》2005,17(3):228-231
为了适时客观地分析比较我国口腔医学期刊的发展状况与水平,将列入2003年、2004年版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13种口腔医学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国际论文比、即年指标、平均引文数、他引率等7项指标与当年全部统计源期刊平均值进行比较,并将口腔医学期刊的各项指标均值与6种其他医学类期刊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进而将口腔医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增长率与6种医学类期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口腔科技期刊规模大,种类多,各具特色,代表和集中了中国口腔医学研究的精粹;但与其他医学类期刊相比,缺乏在本研究领域中优于其他期刊的精、优、名牌期刊.为此,提出了成立口腔医学期刊研究会和强化口腔医学专科期刊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明寿  戴国俊 《编辑学报》2013,25(3):279-282
通过分析我国农业高校学报与研究院所、学会主办学术期刊之间的差别,论证高校学报并非垃圾产品。将农业类学术期刊分为省属高校类、省级学会类和国家级学会类3种不同类型,综合分析比较3种不同类型农业类期刊在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5项指标上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国家级学会学术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4个指标极显著地高于省级学会学术期刊(P<0.01);省属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基金论文也极显著地高于省级学会学术期刊(P<0.01),而且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略高于国家级学会学术期刊,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表明:国家级学会学术期刊的大部分指标高于省属高校学报,而省属高校学报均高于省级学会学术期刊,部分指标接近国家级学会学术期刊;近3年,农业类学术期刊总体上的各项评价指标正在逐年提高,农业高校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我国6个学科的社科学术期刊3类评价指标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分学科而言,3个特征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明显;3个转载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特别是综合指数和转载量、转载率之间具有强相关性;除了复合即年指标外,其他引用指标间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影响力指数与其他引用指标间呈现出较强的相关关系,复合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5年复合影响因子两两间呈强相关关系;期刊特征指标与转载指标、引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转载指标与引用指标间具有中度的相关关系。评价体系不宜同时使用正相关度较强的多项指标,或者应适当控制其总权重;期刊选文时不应太注重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等特征指标,应注重论文的学术质量。总体上看,高等院校学报和专业社科期刊相比,3类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差异不明显,高等院校学报人不必因为影响力的原因而纠结是否进行专业化发展,而应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选择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2005—2010年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类期刊主要被引用指标进行了调查,并与SCI的相关期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源期刊数量不断增加,期刊影响因子及他引率没有升高趋势;期刊总被引频次逐年升高;2009、2010年期刊权威因子均高于2008年。与2011年SCI收录的同类期刊相比,我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类期刊受关注程度及学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探讨指标难度赋权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和RSR(Rank-Sum Ratio)法在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范围和实际意义,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可行的新方法。将这三种方法相结合,以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为例,通过对反映期刊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子、期刊他引率、平均引文率等8项指标的综合评价,进行合理分档。结果表明, 指标难度赋权法、TOPSIS法结合RSR法提高了综合评价能力,能够较为合理地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且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在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被引频次、H指数、相对H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国内10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重点对H指数最高的《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的论文作者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的H指数、相对H指数、被引频次和最高被引频次均在我国图书馆学期刊中名列前茅,拥有高素质作者群,所载论文综合质量高,说明这两种期刊及相关作者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医药科技期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选择《2019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的59种中医药科技期刊为综合评价对象,筛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14种科技期刊计量指标为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数据结构合理,提取前4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并对59种中医药科技期刊综合评价得分进行排名。为了进一步验证综合评价的客观性,选取综合评价排名前五位、后三位,以及综合评价排名较前,但知网复合影响因子较低,或者综合评价排名较后,但知网复合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排名是综合分析而来,并不依赖于某单一指标,指标的均衡性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中医药科技期刊综合评价的结果较为客观、准确,反映了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中文核心库科技期刊及其发表的论文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文科技期刊原创指数进行实证研究。选取10个衡量期刊原创水平的指数(内核指数、黏性指数、贡献指数、特色指数、专业指数、全媒体指数、数字化指数、首发指数、国际作者指数、国际编纂指数),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原创因子(原创内容因子、品牌特质因子、媒体传播因子、国际化因子),构建具有3级指标的中文科技期刊原创指数体系。研究表明,中文科技期刊需以原创为本,培育品牌意识,治理学术乱象,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原创力的出版物,以此建立良好的原创生态圈。  相似文献   

18.
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的引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非 《情报学报》2001,20(2):247-251
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机械、仪表工业类 2 5种核心期刊中 1998年所载论文的引文进行调查统计。对平均载文量、引文的数量、文献类型、语种分布、年代分布和各种中文文献被引频次等有关信息进行定量分析 ,客观地对该类 2 5种核心期刊的引文水平和一般规律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We investigated the self‐citation rates of 884 Chinese biomedical journals, including 185 general medicine journals, 96 preventive medicine journals, 103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journals, 66 basic medicine journals, 370 clinical medicine journals, and 64 pharmaceutical journals. The average self‐citation rates of these journals for the years 2005–2007 were 0.113 ± 0.124, 0.099 ± 0.098 and 0.092 ± 0.089, respectively, i.e. a downward trend year by year. The upper limits of normal values of self‐citation rates for the same period were 0.316, 0.260 and 0.238, respectivel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self‐citation rate between biomedical journals of different subjects. 52 Chinese biomedical journals had no self‐citation in 2007. The total citation frequency and impact factor of these 52 biomedical journals were 263 and 0.20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very much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s of all Chinese biomedical journals in 2007. A self‐citation rate higher than the upper limit was considered as excessive self‐citation: 62 (7.01%), 68 (7.69%) and 66 (7.47%) biomedical journals showed excessive self‐citation in the years 2005–2007, respectively. However, a certain amount of self‐citation is reasonable and necess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