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解雪 《新闻世界》2023,(5):81-84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守正创新,获得了广泛赞誉。接受美学理论重视接受者的作用,关注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文化类节目要借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经验,从叙事方式、审美接受的途径和方法、节目意境、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着手,探寻新的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艺传播的本质是审美。以往的文艺理论忽视了文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维,即"接受者"。其实,文艺作品的意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者主动性参与和创造的产物。文艺文本与讯息文本不同点在于它具有"交流能力",可以使接受者在接触它的时候体验到、而不是认识到某种当前世界不存在的,或者接受者尚未意识到的东西。接触文艺文本的过程,不是确认信息和搜集材料的过程。接受者用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作品进行理解、补充或抵制。如果作品与接受者的经验持平,接受者反而失去了兴趣,只有作品一定程度上超越、校正了他的经验,接受兴趣才可能被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视野中新闻文本的存在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岚 《当代传播》2011,(6):31-33
在解释学视野中,新闻文本有独特的存在态势:它是典型的文本,超越了话语所指称的具体事件;它与接受主体之间存在着间距,使接受主体重新对文本的意义地“占有”成为可能;它作为一种存在形式,明确的接受者消失后,但又预设了潜在的接受者.正是因为新闻文本的这些独特态势,加快了媒体的反应速度,促进了新闻文本进一步逼近真实,对新闻接受者...  相似文献   

4.
知识转移是在受控环境中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传播,从而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差距并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从价值链基础、学习基础、知识产权基础、心理学基础和本体论基础五个方面,对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知识转移是在受控环境中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传播,从而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差距并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从价值链基础、学习基础、知识产权基础、心理学基础和本体论基础五个方面,对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反思与质疑:关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葛民 《图书馆》1991,(4):1-7
本文通过近年来基础理论研究的总结与反思,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与观点。作者认为,对当前图书馆界理论研究的现状应重新认识和评价,前一阶段图书馆界对理论脱离实际的批评有失偏颇。当前图书馆界不仅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实践脱离理论的倾向,文章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剖析。文章还对一些理论观点作了评价,并对加强图书馆学的理论建设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性倾向和理论倾向两个角度,梳理了30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建设的基本脉络,认为现在这两种研究倾向都已形成了各自的话语体系,以后分开独立发展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理论图书馆学的发展应认真吸取应用图书馆学的理论成果。应用图书馆学近几年的发展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准备了丰富材料,应用图书馆学理论创新须在理论图书馆学中吸取营养和接受指导。  相似文献   

9.
《浙江档案》2005,(2):41-41
管先海在《中国档案》2005年第2期上刊登此。作认为,当前档案学理论研究存在诸多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电视接受行为是指电视信息接受者在信息接受时所产生的生理与精神过程。本文论及的这一研究,虽然仅仅是相对庞杂的信息接受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但它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电视接受过程中,直接影响接受效果的各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通过对这些因素与电视传播之间的关联研究,将会获得许多对提高电视传播效率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它把作家、作品、读者联系起来,把读者作为与作家、作品并行的文学研究对象。接受美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读者“再创造”理论。作品与读者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读者,也就没有作品存在的价值。将接受美学引入新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我们研究新闻读者提供了一个新观点、新视野。研究新闻的现象,只见传播者,忽视接受者,是不完  相似文献   

12.
汤庆 《新闻知识》2003,(7):46-46
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是双向的而不是一厢情愿的输送。受众群体接受我们的新闻报道也是有选择地去接受,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理想的传播效果是传播者和接受者对事物能够达到共识,产生共鸣。受众只接受那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真实的、表达准确的、以平等交流方试进行报道的新闻。因此,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新闻的编排需要不断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受众心理需求需要对传播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性作用.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者所要接受的信息必须从传播者哪里获取,从这个角度来说,受众是被动式的接受信息,而传播者是主动式的进行信息的处理和传播.但是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并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有选择性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范军 《出版史料》2004,(4):106-113
研究中国小说史、小说理论史,古代小说刊本中的序言和题跋等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小说序跋这一形式, 以汉代为滥觞,绵延不绝,直至明清两代则彬彬大盛。它较之小说评点、小说专论的形式,不仅时间要早,数量要大,资料要多,而且更体现了理论的实践性、丰富性,同时也葆有理论的概括性、完整性。它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经中国化了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该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笔者在1996年至1999年,曾陆续发表了5篇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文章①.由于笔者的观点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宜中国化,因而很自然地就被概括为"反对论"②.其实,笔者的本意并非是要否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只是认为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符合我国档案工作的实际,我们对这一理论不应作过高的评价.后来,由于档案学界有较多的学者认同并肯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肯定论"无疑占了上风.档案学界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争论也渐渐平息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争论获得了真正的解决.纵观争论,笔者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学院派的档案学者倾向于肯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从事档案实际工作的研究者则倾向于否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近来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获得了进入中国档案学领域的入场券并占有了一席之地","完成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本土化的过程"③.笔者不禁要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真的已经中国化了吗?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两种功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龙 《新闻大学》2012,(2):10-14,4
功能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传播研究对于中国传播研究者而言,"功能主义"是一个被谈论得多,反思得少的理论。从上世纪70年代末传播理论进入中国,拉斯维尔的"传播三功能"说就和5W理论一样最早为国人接受。然而究竟什么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对传播理论的建构具有何种影响、它与管理学派是否存在必然联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新闻传播行为由事实——新闻报道者(传媒)新闻接受者(受众)三个要素构成。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相对应的正反两组四种信息不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颂英 《新闻窗》2005,(3):13-15
受众是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包括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  相似文献   

19.
王玉强 《出版参考》2017,(12):33-35
本文在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在德国的接受的基础上探讨了接受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启示,并对“走出去”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促进图书馆学发展.即积极开展图书馆学理论的评价与批评活动;正确处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做好图书馆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