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际评论贵在"大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评论不能为写而写,率性而写,应是着眼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服务外交工作大局.为写而写,是一个职业要求;率性而写,则很难把写作与国家和民族利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谈歌 《档案天地》2008,(5):62-63
对于作家来说.农民的含义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写作品给农民看.一个是写农民题材的作品。 直观地说.近年来.或者说近十几年来.或者更长一些时间里。中国作家们的笔下.写农民的作品渐少了.写给农民看的东西更稀少了。农民读者怀念赵树理,怀念柳青.是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3.
农事报道比较难写。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年复一年,老生常谈。怎样把农事消息写新写活写出情趣来,这是我们应当攻克的一个难题。胶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林丛森、孙西伦采写的稿件《选准突破口,建立增值库,里岔镇玉米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在这方面有较好的体现,可以说是一篇农事报道的佳作。玉米是粮食生产的大户头。要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就必须走粮食增值的路子。玉米如何增值?作者把里岔镇农民的创造性实践生动地报道出来:玉米棒芯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听一位兽医讲过一个笑话。有一个乡镇的通讯员习惯于道听途说写新闻,有时还编造故事写假新闻,来蒙骗编辑。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沙牛与牯牛打架”的新闻稿(在南方,农民把公水牛叫牯牛,把母水牛叫沙牛),说的是某村一头牯牛与一头沙牛在秧苗地里抵脑(打架的意思),抵红了眼。不仅损坏了生产队的庄稼,而且还伤了人。  相似文献   

5.
要写农民最关心的经济新闻。农村经济有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民有农民的特点。只有写与农民直接有关的事,写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才能引起农民读者的兴趣,对农村经济起到指导作用。当然,农民关心的问题不一样,一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也不相同,这就要求记者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进行广泛而细致的调查了解,然后通过认真的综合分析,选定多数  相似文献   

6.
有人讲,写赞扬性稿件写过头没关系,可我采写的一篇歌颂性的稿件却给我惹出了小小的麻烦,使我至今感慨。大前年,朝阳区一位女青年农民被北京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北京市第一位女农民会员。我和《北京日报》的编辑打了招呼,骑自行车跑了十几里,去采访她.一见面我就把来意说清楚,要报道她。这位女农民喜形于色,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了她如何买相机学照像,和组织乡农民摄影学会的经过。我当时奇怪,她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人,  相似文献   

7.
搞好农村报道,语言群众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过去,我们沧州日报的农村经济报道,农民读者不爱看,不能说与语言的八股腔无关。因此,近年来我们努力使农村经济报道语言尽量群众化、通俗化。地区报农村经济报道的读者主要是农民。千百年的实践,使农民形成了自己朴实的素质,也锤炼了自己朴实的语言。只有用朴实的群众化的语言写新闻,才能为农民所喜闻乐见,才能使农民容易接受,才能在农民中造成深刻印象。沧州日报有一位群众语言运用得比较熟练的记者,她写过一篇夏收见闻,其中的人物对话,都是通俗的群众语言。比如问“今年小麦产量计划多少斤?”她写的是“今年麦子打了个嘛谱?”在我们沧州地区,农民把“计划”说成“打  相似文献   

8.
“弄笔头”者,写文章也。我“弄笔头”始于五十年代。那时刚由一个农民转为国家干部,大概是工作上的需要吧,逐渐与报章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看报渐渐成为我业余生活的第一需要。不久,这里面的“新大陆”被发现了,我感到在我工作范围内,有时遇到的人和事并不比报纸杂志上登载的逊色,有的还似乎更为生动具体。何不把它写出来寄到报社去?不久,我  相似文献   

9.
县级广播对农栏目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正确定位,切合实际,真正为农民听众着想。在宣传报道内容上必须贴近农村实际,讲究实在,追求实用。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写农民之所需,播农民之所盼,把政策送到农民心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中,把信息传到农民耳里,把致富道路铺到农民脚下。《金色田园》节目是缙云人民广播电台服务"三农"的主打品牌节目,播出时间为周一至周六7:20(首播),13:00(重播),栏目时长30分钟。  相似文献   

10.
我这位生在农民家庭,在农村困难时期长大的农民的儿子,注定一辈子都离不开农民。一次终身难忘的采访,让我抱定了一个决心:农民的儿子就要为农民写一辈子新闻!那是1994年春节前夕,我刚走上专业新闻工作岗位一个多月,到重庆市綦江县采访农民如何过年的情况。在县民政局,局长给我介绍说县城所在的古南镇一个村民组的农民由于贫困,过年都非常困难。我提出要去这个村民组看一看。可这位局长怕我把真实情况报道出去后造成不好的影响,无论如何都不让我去。当天晚上10点多钟,我设法找到了古南镇分管民政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说明情况后,这位书记非常支…  相似文献   

11.
反映一个国家政局的新闻是比较难写的。若这个国家发生了重大政治事件,记者们一般只要把这个事件起因、规模和结果写出来即可,若这个国家没有发生大的政治事件,要写出一篇较好的政局新闻,那就难了。《亚洲周刊》最近刊登的反映孟加拉国政局的《“到此为止”》与一般政局新闻的写法不同,既没有着重写孟加拉国工人罢工等事件,也没有大段摘引孟加拉国领导人或反对派人士的讲话,而是通过记者对收集到的新闻素材的精心编织,反映了重大主题:一个国家若动荡不安,将会带来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2.
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我觉得,写自己亲身经历过和最熟悉的事情,不但能写得准确,也容易写得生动具体。亲身经历的事情。自己感受最深,人物、事件也了解得最清楚,材料也容易掌握。抽象的形容词,并不生动。想把文章写得生动,应该多学习劳动人民的语言。他们用的词汇最朴实、最形象。例如,有一次我帮农民割麦子,休息的时候。大家闲聊,聊得久了一点。一位农民说:“吸根烟就干  相似文献   

13.
立下誓言:“写农民,为农民写” “我的根在农村,我要为农民而写作。”这是浩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写农民,为农民写。”浩然将此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坚持了一生。这位农民出身、长年生活在农民中间的作家,对于中国农民和广大农村有着质朴而又深沉的感情。谈及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时,  相似文献   

14.
一百年之后或许更久,中国作家面对的还是毛泽东同志早就教导过的那两句老话:写什么、怎么写。 《中国农村大写意》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首先得益于她的题材自身。中国历来是个“重农主义”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性用一句话概括:搞不好整个民族就要饿肚子。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袖一生充满感情地关注农民,毛泽东同志甚至这样告诫全党:不要忘记农民,忘记  相似文献   

15.
《宜昌日报》在讴歌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宣传中,最近又新辟了一个“城里人看农村”专栏,既有反映农民注重学习法律、科技知识的,也有写农民进城当经理的;既有反映农村交通日益便利的,也有报道农民消费观念更新的。由于都是写的读者身边熟悉的事,看得见,摸得着,使都市人领略到了现代农民的风采,因此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写的衢州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一组上下两篇报道,有幸被评为月度好稿。除了稿子本身题材好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努力跳出以往采写经济报道的固有模式,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写经济报道。也就是说,讲故事是这组报道的一个特点。特别是上篇,不到3000字就讲了9个故事。一是通过讲故事,从新闻角度去写工作性的经济报道。衢州开展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报道,是一个工作性很强的报道题材。按以往的习惯,一般会写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写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写他们是如何抓这项工作的;第三部分写取得的效果。尽管这样写可以反映工作的全貌,也可以体现有关部门的  相似文献   

17.
编辑改稿,应注意把好事实关。今年初,我向某专业报寄去一份稿件,写的是一个村的干部重视解决农民养鱼中的问题,提高了农民养鱼致富的积极性。全村养鱼户有264户,见报时,却被改成“全村养鱼专业户达264户,养鱼户变成了养鱼专业户。今年3月,我在一篇反映某乡党委和乡政府为教师办实事的报道中,对“办了”和“正在办”的几  相似文献   

18.
写作拾萃     
《视听界》1990,(4)
挤干“水份”,扬净杂质报道里掺有太多“水份”,自然要冗长。因此,挤干“水份”,象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读者就不会摇头了。看农民收获粮食,总是扬净晒  相似文献   

19.
陈万卿同志: 《新闻战线》编辑部转来的信收到了,谢谢。你在信中说,你在《光明日报》上见到我写的通讯《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后来在《青年文学》上见到我写的报告文学《路,该这样走》,最近又在《光明日报》上见到我写的通讯《岳安林——中国新农民的一个典型》,这三篇文章写的都是岳安林同志,似乎在他的身上有做不完的文章。你要我谈谈我是怎样进行来访和写作的。我认为,这个问题涉及怎样采写  相似文献   

20.
所谓报道角度,是指采访到可报道的题材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视角来表达,把新闻写透写深又写活,使广大读者喜欢看。 那么,最佳角度在素材中的表现形态是怎样的呢?先举个事例,把这个抽象的说法具体化。某离休干部在战争年代多次流血负伤,而今自觉端正党风,不走后门安排子女工作;维护国家财产敢当“黑包公”;他临终前嘱咐家属子女:“没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留在我身上的三块弹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