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若干年前,我曾经和同事一起很认真地做过一段时间的读者调查.调查项目很简单也很直接:把报纸当天的重点稿件标题设计成问卷,让看过报纸的人在标题后面打勾——你看过哪几篇、对哪几篇有印象、最喜欢哪一篇,等等.做得虽然认真,内心还是有些疑惑的:这样的结果,真的可以用来指导报纸工作吗?这种调查,到底有多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编辑,按照相关要求对稿件进行策划、修改、加工。有人说,编辑就是一项"挑刺"的工作,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太客气,但也有其道理。从事报纸编辑工作十年有余,笔者认为,编辑是稿件的"美容师",是版面的"看门人",编辑在加工稿件、编排版面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双"火眼"。在报社工作久了,发现编报纸的比起做电视、做广播、做网络的要"吃亏"得多,人家可以随时更新修改稿件,而报纸白纸黑字,一旦出版就再无收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对于党报新闻记者来说,既要做好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也要做党和人民的桥梁,将党的建设成绩和人民的经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另外,做好大型系列报道宣传工作,直接反映了报纸媒体的办报质量和办报水平。因此,新闻记者在做大型系列报道时,一定要严格把握宣传主题的切入点,提高新闻稿件撰写质量,做好跟踪报道,及时在反馈中调整宣传方向,给党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很注重信息量的。可以说,稿件篇幅越是短小,报纸所承载的信息量就可能越大。各种报纸也大多由众多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的稿件组合成一个个的版面。但我们也同时发现,现在报纸上除篇幅短小的稿件之外,还有大量的篇幅很长、对事件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分析的稿件。报纸是强调信息量的,为什么还要大量刊登篇幅长的稿件,会不会影响报纸的发展?这些深度稿件在报纸上的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们可以从深度报道出现及其内涵、读者需要等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袁海涛 《新闻窗》2011,(1):37-37
报纸的夜班编辑室,可以说是报纸的产成品组装车间.第二天要发表的所有新闻稿件都在这里组装进报纸版面。在这里工作的夜班编辑,可以说是新闻产品的工程师、对稿件选择、稿件编辑、标题制作、报纸版式等关系报纸质量的各个方面均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王科 《新闻实践》2009,(12):69-69
网络时代,新闻的传播不再止于报纸与读者间的简单循环。见诸报纸的稿件,从报料、采访、撰写、刊登直到后期传播,多少会与网络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钱江晚报网络新闻部最近推出的"民间古建筑保护"系列报道,就是一项报网互动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张兴  胡涛 《新闻窗》2010,(5):12-14
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必须树立强烈的读者意识。这是几乎每个新闻工作者都知晓的道理,但要使读者意识成为一种自觉与本能,却并非易事。有句俗话说:“说得轻巧,吃棵灯草”,看似容易的事往往做起来很难。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报纸上充斥着大量缺乏读者意识的稿件。  相似文献   

8.
辰目 《传媒》2007,(8):1-1
现在做报纸、做报业是越来越难了,对于一家报社的当家人而言,尤其如此.最初,只要懂得抓稿件、抓版面就可以应付了;后来,要求既懂稿件还须懂赚钱才行;再后来要求不仅要懂得经营、懂得经济还得懂得资本,要有资本运作的能力.这个脉动其实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相辅相成的,或者说是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黄山日报的世博系列报道为例,探索了地方报纸应如何将地方特色与全球视野结合,办得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改进服务手段,讲究服务质量与艺术,新闻也不例外。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服务类新闻可以让读者们变得越来越亲近报纸、亲近新闻,从而赢得更多受众。目前,现代都市报和各地的晚报在服务类新闻的采写和编排上做得都很到位,为报纸既增加了“看点”又增加了“卖点”。随着人们对各种知识、各种信息的迫切需求,服务类新闻必将成为现代报纸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报纸的封面版如同报纸的"脸面",一张报纸的"脸面"漂不漂亮,是显示办报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报都把封面版做得美观大方。既有很强的可读性,又能彰显媒体责任,吸引读者的眼球。作为地市级晚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不少媒体都在新闻采写、版面设计、稿件编排等方面下功夫。作为一张报纸"脸面"的封面版,如何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发挥引导读者的功能,需要编辑具备几种意识:多策划、本土化、增创意。  相似文献   

12.
稿件到了报社编辑的桌子上,它的命运就决定于编辑同志手里的一支笔了。它可以被安排在应该占有的位置上,也可能被拔高或贬低。稿件已经见报的未必都比编辑人员批上“不用”的优秀,被作为废纸塞进大麻袋里的也未必都“该死”。见报的可以比它本来的面目更为生色,也可能被涂上太厚的脂粉,或者被压缩成“木乃伊”。报纸编辑工作可以是很省心省事省力气的,也可以是很费力费事费脑筋的。在一“省”一“费”之间,一篇篇稿件以及由它  相似文献   

13.
稿件到了报社编辑的桌子上,它的命运就决定于编辑同志手里的一支笔了。它可以被安排在应该占有的位置上,也可能被拔高或贬低。稿件已经见报的未必都比编辑人员批上“不用”的优秀,被作为废纸塞进大麻袋里的也未必都“该死”。见报的可以比它本来的面目更为生色,也可能被涂上太厚的脂粉,或者被压缩成“木乃伊”。报纸编辑工作可以是很省心省事省力气的,也可以是很费力费事费脑筋的。在一“省”一“费”之间,一篇篇稿件以及由它  相似文献   

14.
报纸编辑工作很重要,它对提高报纸质量,办出一流报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每天面对四面八方的大量来稿,如何选择这些稿件,修改和编排这些稿件,可以衡量出一个编辑的水平如何,素质高低。好的报纸编辑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新闻稿件作出准确的判断,会巧妙地将自己的编辑思想渗透在选择、编排的稿件中,将最生动、鲜活的新闻佳作呈现在读者面前,吸引读者的视线,从而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遍觅文魂天涯步张我常常有一种担心,担心报纸上今后真正的新闻会越来越少,担心报纸上的稿件是记者采访的越来越少。有时拿着报纸看看,恨明显地可以看出,不少的文章都是从“发布会”上来的。常常要求记者、编辑“深入基层”采访,可惜,“深入基层”现在好像是一个很不...  相似文献   

16.
孙晓彤 《青年记者》2006,(14):46-47
报纸图像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像北京的《竞报》、上海的《东方早报》、陕西的《华商报》,都在各个板块尤其在头版上刊登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大图片。在报纸刚出现图片化之时,一则报纸版面的图片编排和设计比较严谨,从内容到照片质量都做得很有分寸;二则面对新鲜事物,读者确实感  相似文献   

17.
王娘妮 《记者摇篮》2008,(10):49-50
系列报道已经成为媒体处理新闻的常用方式。编采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用什么来引领系列报道继续走下去,使之继续受到读者关注。目前多数都市报系列报道,存在“身材”不够匀称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每篇稿件的重量或者含金量相差悬殊,起伏不定、晚头蛇尾都是“常见病”。  相似文献   

18.
杨玲 《军事记者》2002,(11):49-49
选稿件,是新闻编辑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每天有不同类型的稿件大量地涌进编辑部。编辑要从众多的稿件中,选择出具有高质量的稿件。这对编辑人员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保证报纸质量编辑报纸需要稿件,就同打枪需要子弹一样,子弹上不了膛,枪就如同一根铁棍,发挥不了枪的作用。稿件选择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纸的质量。其中,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决定了要保证报纸质量就必须对稿件进行选择。一方面是新闻事实多,版面有限,不可能都刊登。每天世界上发生的事中不少是新闻事实。报社每天要收到各种新闻和情报,集中到编辑部。这些…  相似文献   

19.
系列报道是新闻采写中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由于系列报道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比较适合做相对宏观、紧扣时代现实脉搏的作品,但若不得要领,报道容易做得繁而长、大而空,抓不到人和事,读者不爱看,从而失去报道的本意和作用.本文试图从三个获奖系列报道的解析中,探求一些系列报道的成功密码.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1)
如果说,报纸是“一日之灿烂”;那么,期刊就是一月的圆满了。报刊都是定期连续出版物,是讲时效的,过期的报刊往往被读者弃之若敝履。但能否对过期报刊再度开发呢?出版实践告诉我们,是可以的,不少报刊社正在这样做,有的还做得很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