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这是一张让人惨不忍睹,令人惊心动魄、愤怒不已的照片。画面前景中是一个大土坑,土坑中几个刽子手正在捆邦中国的红军战士,这几位为拯救中国、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士,将被活埋在土坑之中。后面站立的两排手沾满鲜血的日本侵略者,一个个面目狰狞,毫无惧色地欣赏着他们惨无人性的罪恶行径……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光驱难以计数地刻录着雷锋的名字,年仅22岁的战士化为一座精神丰碑。半个世纪过去,雷锋这个光辉榜样更加炫耀夺目。上世纪宣传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沈阳军区《前进报》在全国报纸中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省档案馆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中,有一组极为珍贵的黑白照片静静地躺在特藏室中。半个世纪前,照片的主人曾经在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叱咤风云,照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我家有一张很大很大的照片,那就是我爸爸和妈妈在暑假里的新照。 看,我妈妈多漂亮啊!浓浓的眉毛又黑又长,弯弯的像月牙,粉红色的脸,红红的嘴唇,挽着高高的发譬,穿着纯白色的婚纱,她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显得是那样安详。再看看爸爸,身穿合体的白色西眼,系着鲜红的领带,他握着妈妈的手,紧挨着妈妈站着,睑上流露出满足的微笑。每当我看到这幅照片,就会想起照相那一天的情景。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照相馆。爸爸和妈妈开始化妆了。我呢?当时高兴得东跑跑、西跳跳,时而帮着妈妈拿胭脂盒,时而帮着爸爸系领带,时而回答他们提…  相似文献   

5.
得知自己拍摄的新闻作品《战士与小鸟》获奖的消息,我激动地哭了,这哭中包含着不仅仅是获奖后的极度喜悦,更多地包含了对自己这几年痴心摄影报道的肯定。回想拍摄这幅照片的前后经过,我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6.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憾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  相似文献   

7.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本栏责任编辑万木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到解放军助民收麦的报道,使我联想到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的一幅三十年前拍摄的历史照片。这张照片所摄下的,正是红军战士助民麦收的镜头,它显示出人民军队建军初期的亲切面貌。我们伟大领  相似文献   

9.
王林 《军事记者》2008,(7):I0002-I0002
《手牵着手》这幅照片,讲述了在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件事:为了鼓励一名正在被解救的孩子,一名解放军战士伸出自己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孩子的手,而孩子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也紧紧捏住战士伸出的手。两只紧紧握在一起的手,传递着希望,更传递着一种力量。这是战士给予孩子生的希望,是战士给予孩子活下去的力量。读者从画面上似乎也看到了孩子活下去的希望。更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这希望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强大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图解报道”不可取秦光龙不少同志在谈及报刊上的照片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构图雷同的多,画面鲜活的少。如表现战士阅读报刊,画面上往往有好几个战士挤在一起,或坐或蹲或立,眼睛却齐刷刷地盯着一份小小的报刊--谁知道,他们是否能同时看清报刊上的文字,是否...  相似文献   

11.
段力 《军事记者》2013,(10):55-56
1951年3月,解放军画报社主办的摄影业务研究杂志《摄影网》第5期转载了一幅志愿军战士抹眼泪的照片,并对志愿军视觉形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张照片最初刊登于1951年1月31日出版的《东北画报》第81期,拍摄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摄影记者红陆。照片前景是一位朝鲜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地上,转头向身后的志愿军战士望去。志愿军战士正在用右手擦拭眼泪。孩子坐在母亲的怀里,眼神朝向镜头,脸上略带笑容。  相似文献   

12.
在连续3年被上级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流传着党委班子的这样几则小故事。团长常“参谋”“小伙子,这篇稿于我来帮你‘参谋参谋’。”这是团长李长清经常对战士报道员说的一句“口头禅”。提起李团长,报道员们都很佩服。政工稿件经他一“参谋”,主题更突出;后勤稿子经他一“参谋”,角度更新颖;特别是令报道员怵头的训练稿件,报道员更需要他“参谋”一番。今年新的训练大纲颁布后,报道员小耿在训练场发现有的连队战士不懂军号,竟出现了听着紧急集合号就寝的笑话。针对这个情况,小耿马上写了一篇消息寄往报社…  相似文献   

13.
抗洪抢险的两个多月中,读着报纸上的篇篇报道,看着电视中的幅幅画面,我的心始终被震撼着。面前的这张照片,似乎让这震撼更加强烈,更加壮阔。那毫不掩饰的镜头,永远记录下了1998之夏中华民族在与洪水作殊死搏斗中一幕惊心动魄的真实。 洪水肆虐,九江大堤决口,危急的时刻,危险的地点,解放军战士拼尽全力用身体挡住湍急的水流,洪流滚滚,浊浪排空,洪水以每秒五六万立方米的速度向战士猛扑过来,岿然屹立,坚不可摧,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在洪水中筑起钢铁长城。尽管在和平时期,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依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用血汗和生命为人民再铸赤诚。画面中的战士使人油然想起了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想起了坚守在上甘岭坑道的志愿军,猛然间,炸碉堡的董存瑞,堵枪眼的黄继光……仿佛久远的英雄一个个走来,矗立眼前,高山仰止,此时,我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一种伟大,这伟大是在平静中不容易感受到的。 天灾是不幸的,这场洪水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但灾难又挑战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升华了我们民族的美德,张扬了一种伟大,凝聚了一种精神,这是无往不胜的力量和财富。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摄影学校的学生.这张照片摄于去年冬天,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坐在街头,那种孤寂的情绪瞬间感染了我,也许当他坐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时,才能体会到一点温暖,才能觉得有人在陪伴他.看过往的行人他又作何感想呢?在拍摄时我有意留出周围的空间,在画面上产生空旷的效果,来表现老人的形单影只.请老师帮我点评一下,  相似文献   

15.
学雷锋     
正2019年3月5日,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1963年的这一天,毛泽东主席为因公牺牲的一位普通战士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从此,每年这一天,便被确定为全国人民向这位英雄战士学习的纪念日。岁月转换,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精神却历久弥新,仿佛一座灯塔,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脚步,温暖一代又一代人的内心,凝结为中国人永不  相似文献   

16.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17.
秦朝 《新闻世界》2006,(1):36-36,37
去年11月2日,第六届福特汽车环保奖中国评委会授予广西防城港市鲤鱼江万鹤山自然保护区的京族老人许新帮和他的家族“福特汽车环保奖”二等奖的荣誉。多年来。许家三代人执着地守护着一座有白鹭栖息的小山,许家的护鸟之心引来了更多的白鹭,一座仅30多公顷的小山竟聚居了30000多只白鹭,万鹭盘旋万鹤山成了当地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5日到4月25日,我们4名壮、苗、彝族记者李学海、杨开亮、侬先达、黄文学,带着领导的嘱托,走完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千里边防线,广泛接触了马关、麻栗坡、富宁三个县的边境乡村农民、边防连队和民兵哨所的战士、民兵。这50个日日夜夜,我们扒着岩石登山,拉着树枝藤条越涧过沟,战胜了饥渴和疾病,与越军偷越国界埋下的地雷“兜圈子”,与敌人的枪炮“猜谜语”。艰难的采访生活,给了我们磨炼。  相似文献   

19.
去年底,我由记换岗当了编辑,并接手《战士视点》。该专栏前任责任编辑何呜鸿告诉我,这个专栏的宗旨是:替战士说话,为战士解忧,帮战士明理,让战士发言。我理解就是要为战士掘一口井。井中有清泉,泉透明、纯净、甘洌、滋润,具有“解渴”、“养人”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蒋巍 《传媒》2001,(2):42-44
透过厚厚的眼镜,一头苍发的老人努力平抑着自己的激动,深深地望着我。我紧紧握住老人的大手,从他眼里看到了驰骋大半个世纪的雄风、睿智和逼人的锋芒,也看到了深深的关爱。十几年没来上海了,近20年没见到陈沂将军了,1999年深冬,终于有了机会到上海,这座号称“东方明珠”的大都市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